嗨特小说>耽美小说>桐庄十里稻花香>第65章

  数日以来,晋南一带一直处在暴雨之中,灾民人数持续上涨,作为县中数一数二的大富豪,经营的又是粮食等命脉货物的商家们,杜贤以及张国富等人比往时提高了不少的警惕,纷纷加派人手看守在自己的仓库。

  随着粮食的库存的吃紧,恐慌的情绪笼罩在整个平乐及周边郡县,很多地区已经出现哄抬物价,抢购粮食的现象,不少粮商更是趁此机会,把粮食的价格提高了数倍以上。

  灾难所带来的恐慌,使得人们失去了理智,不顾一切囤积粮食货品,局部的冲突也时不时出现。

  城中米价纷纷上涨,一天一个样,只有大丰粮铺还保持着平价的买卖,手中还有余钱的百姓纷纷涌往大丰粮仓,到了之后才发现这里排起了长龙队伍,一打听才知道,大丰的粮食价格不变,但百姓只能凭身份凭证,一人一天限购两斤粮食。

  一开始还有人闹事,叫嚷着凭什么老子有钱不能买米,直接被几个身材魁梧的大汉给丢了出来。

  只听粮铺的掌柜出来解释道:“如今城中粮食库存吃紧,为了防止有人恶意囤货或转手倒卖,故而凭身份文碟限购两斤,至少能维持基本生活所需。”

  见到排队人群中不乏一些衣着褴褛者,掌柜劝他们道:“往前左拐一里地,孔庙门口有桐庄明家搭建的救助点,那里有免费粥饭发放,诸位可移步前往领取食物,不必浪费少之又少的银钱。”

  人群中有不少流民,手中紧紧攥着两三个铜板,听到掌柜这么说,眼中放光,有些不确定的道:“如今能有平价的粮食售卖,我等已觉得不可思议,居然还有商户出来,免费派粥,掌柜的不是在打发我们吧。”

  掌柜笑道:“不瞒各位,我们粮铺正是平乐县当年明家的后人所开设,既然我们东家能卖得了平价粮食,派粥之事自不在话下。”

  衙门在城外已经设立有救助点,但那里人口众多,排队都要排上好久才能吃到一碗能照出影子的清粥,一些灾民实在是肚子饿顶不住,趁着身上还有几个铜板,听说这里能买到平价的大米,过儿过来碰碰运气,没想到居然还有新的救助点。

  如今听说是平乐县明家人所为,有些年长者不由想起当年明老太爷在世时一些事迹,瞬间就打消了疑虑,二话不说转身就赶往孔庙,希望能赶上一碗热腾腾的粥。

  在这之前的几个时辰,因为连日来的阴雨天气使得四下里暗沉沉的,天气微凉,杜贤抱新纳的小妾睡得安稳,就被急促的敲门声给吵醒了。

  心中十分不悦,冲着门口大骂:“何事这般心急火燎的,扰你老爷我清梦,赶着去投胎吗?”

  丫鬟战战兢兢的声音从门口传来:“老爷,门外来了五六个官差在敲门。”

  一听到官府的人,杜贤顿时睡意全无,忙披衣起身,问道:“可有说什么事,是不是说要让我捐粮,要是让我捐粮就说我不在。”

  丫鬟摇了摇头道:“几位官员说是来接大小姐的,但老爷这段时间以来把大小姐禁足了,顾不得不来通报一声。”

  杜贤穿衣服的手顿了一下:“来找那逆女?却不知所谓何事。”

  “说是县太爷派人来接大小姐去救助点派粥,若是今日接不到人就不走了。”

  杜贤听得一头雾水,不知道扶高为何要找自己的女儿去救助点帮忙,难道是为了给自己未来的儿媳攒人品?

  想来想去杜贤还是不得其解,按理说这个时候他更不能将明柔放出去,可如今是县令大人发的话,却不能不从。

  心中只得安慰着,既然是县太爷把人给带走了,到时候自己想要人,就直接跟他讨人就行了,应该不是什么大事。

  又怕自己露面,被那几名官差见到,追他问捐粮的事情,摆了摆手道:“既然是扶大人发的话,那便让她去吧,去找六子跟着,让他不要把大小姐给跟丢了。”

  丫鬟得令离去,只留下杜贤一人坐在床沿边上,陷入了沉思。

  而另外一个院子的明柔一听到通报,瞬间就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收拾东西跟奶娘说了一声便随着几名官差离去。

  六子则因为这几日难得的放松,昨天夜里出去胡闹了一晚上,如今这个点还没有起床,听到有人来传话说老爷让自己跟大小姐出去,这才骂骂咧咧的起床,等到门外发现人已走远,又怕回去被杜贤责骂,冒着雨转身去了衙门,看看能否打听到明柔到底去了哪里。

  明柔到达孔庙的时候,下了马车第一眼就见到站在庙门口翘首盼望的叶秋娘,心中一喜,迎面扑了上去,叶秋娘将她抱了个满怀,多日不见而空寂的心,在这一刻又得到了圆满。

  “今日可是要来干活的,怕不怕辛苦?”叶秋娘柔柔地看着她,自上次在赏花大会一别之后近半个月就没再见面了,总觉得怎么看她都看不够。

  明柔被叶秋娘炙热的目光给弄得有些不好意思,脸上也跟着染上了红晕。

  就在这时,只听到身后有人叫道:“大小姐——”

  回身一看,是阿陶和钟田田,心中也是又惊又喜,她与叶秋娘还能时不时见上几面,但自己的这几个小伙伴却是好久不见了,如今见他二人神采奕奕,也忍不住心中欢喜。

  几人寒暄了一会儿,粥饭正好煮熟,外面也排起了一条小长龙。

  虽然派粥只是权宜之计,但如今正逢洪涝之灾,百姓死的死伤的伤,阿陶钟田田等人本就是穷苦人家过来的,一路上见到的这些情形不禁眼眶发红,更何况明柔又是心灵柔软之人,这几日来听到外边的惨状,如今看到外面排的一排衣服褴褛之人,也忍不住心生怜悯,即刻就加入到派粥的行动中。

  与城外的救助点不同,明家虽然也是以粥救助,但要粘稠好多,而且请了一些厨娘来配上小菜,解决饥饿的同时也多了点饱腹感。

  救助点上明晃晃一个“明”字,让解决温饱的灾民和过往的百姓也忍不住议论纷纷。

  老太爷在世的时候,若是遇上天灾人祸也会慷慨解囊,城中不少人都受过其恩惠,但自从他去世之后,明家逐渐没落,甚至再也不见踪影,后来人们逐渐接受了杜家取代明家这个事实,只是年长者回想起当年明家的风光时代,忍不住感慨不已。

  如今再见到平乐县出现“明”这个标识,那些为明家愤愤不平的人也跟着振奋了,受过恩惠者更是奔走相告,纷纷跑来孔庙想看看是哪位明家的后人还在行善。

  看到明柔的时候,才想起当年明老太爷那个身子羸弱夜啼不止的小孙女,没想到当年那个瘦瘦小小的女孩,如今长成了一个明眸皓齿的小美人。

  好的面皮总能够轻易让人产生好感,更不用说还如此心地善良,加上大丰粮铺打着明氏后人的旗号卖平价大米,一时之间明柔的名气传遍了整个平乐县。

  人们在津津乐道的同时又忍不住担忧,也不知道明柔在孔庙施粥,杜贤那个赘婿会要如何为难这个小姑娘。

  因为有着这样的顾虑,受了恩惠的灾民们纷纷交头接耳,私底下大骂着杜贤是个狼心狗肺的东西,骂他利用赘婿的身份登堂入室,谋夺明家家产。

  如此一来,杜贤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名气瞬间变臭,成了平乐县人人喊打的恶人,也成了富商圈子的茶余饭后,他的铺子甚至半夜被打劫了几次,损失了不少的粮食。

  当杜贤知道这些事情的时候,孔庙的救助点已经安置了有将近五六天的时间,明柔这几天晚上也没有回老宅,杜贤每日派人来问,官差却推说为了保证明大小姐的安全,官府将她接回县衙当中暂住,虽然到了晚上人根本就不归他们管。

  杜贤被堵得哑口无言,如今大丰粮铺从属明柔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而且眼下新一批受惠的灾民遍布城中,自己虽然是其亲生父亲,想要拿过来不但师出无名,而且房契地契也不知道在谁手上,名不正言不顺,若是轻举妄动,到时候躲在暗处的这些民众定会跳出来百般阻挠,怕是吃不了偷着走。

  如今明柔代表大丰粮仓,坚持售卖平价粮食,也惹得其他富商对其这一举动痛恨不已,一来不方便他们趁机抬高粮价,二来好的名声都被明家给抢走了,但如今她有官差保护,根本没办法靠近。

  杜贤没有办法将明柔接回来,只能干着着急。

  明柔个性三分骄纵七分乖巧,内心却是个深明大义的人,她深知叶秋娘从以前到现在做的一切,无一不是为了自己在铺路,同时也是在报答外祖的恩情,因此连续几日,一直身体力行地待在孔庙帮忙救灾。

  叶秋娘忙完自己的事情后会过来,但大部分时间在配合着衙门这边调粮,驻军部队已被调至平乐县,原本乱糟糟的局面瞬间变得井然有序不少,一些作奸犯科混水摸鱼之辈也不敢再招摇过市。

  连续下了数日的雨,终于渐渐地停下来,可河水还在往上涨,好在出行已经没有先前那么困难,疫情之后救灾工作仍在继续。

  城内城外几个救助点依然还在工作着,每天发放基本口粮确保灾民能够存活下去,桐庄的这一次雪中送炭,无疑是缓解了整个灾情带来的困难,扶高派人在城墙上悬挂了一副大横幅,感谢桐庄明家捐赠的五千石粮食。

  一时之间,明家的名头在整个平乐县处在了无双的地位,受其恩惠的人也感激不已,只有杜贤之流气得牙齿痒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