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古代言情>木匠逆袭尚书郎>第64章 福余

  吃过晚饭, 艾叶才把碗洗好,小荷就跟他娘父过来串门了。

  兰雨给他们带了自己做的糯米团子,有白糯米和野花菜做的, 还有高粱做的。

  “高粱是自己的种的,就一点点,没有卖,专门留来下元节和清明节做团子。你们尝尝。” 见面说了一番祝福的话后,兰雨递上自己做的团子道。

  “多谢婶婶。”时昭接过兰雨递过来的装着糯米团子的竹兜。

  时母也道:“多谢了。以后常来常往,莫要客气。你针线活也做得好,不如让他们小的去玩, 我们去看看针线, 如何?”

  昨天兰雨拿来的水旗, 图案和走针都是看得出功夫的。

  “承蒙嫂嫂喜欢。自是没有问题。”兰雨应了下来。

  时母对时昭道:“昭儿, 你带两个小的去玩一会, 给小荷分些‘福余’。”

  “好的, 娘。”时昭赶忙答应。

  时母和兰雨往堂屋走去,两人边走边说。

  “不知道嫂嫂现在做什么针线活儿?”兰雨的问话随着身影远去越来越小。

  时昭指着门口桌子上的果盘对艾叶和小荷道:“福余都在这儿,想要什么自己拿。”

  艾叶和小荷欢呼着跑到桌子跟前, 挑选自己喜欢吃的糖食果品。这时有村民的小孩三三两两地走来,看到时昭家门前桌子上五颜六色的各种糖果,眼馋不已。站在那儿就不走了。

  不多久路上又有几个小孩走来, 却是径直朝时昭家而来,开口道:“时昭哥, 平安顺遂,家宅兴旺。”

  时昭咋一听还蛮惊讶的, 他以为堂三叔到处宣传自己杀人, 该没人会上门送祝福找他要福余。这门外的桌子上的福余他原本也只想着留到小荷上门就搬回屋子, 不曾想竟然还有人上门送福讨要。

  既然有来讨,他自然还是给,毕竟都想图个热闹。时昭用糖纸给他们每人包了一份福余,那几个孩子拿了福余也没有走,而是站在一旁吃了起来。

  先前站在一旁观望的几个小孩见了,忍不住诱惑纷纷上前送福讨福余。时昭也每人给他们包了一包。

  那些拿到福余的孩子,有的拿到走了,有的和之前的几个孩子一样,站在门口吃了起来。

  时昭见门前的小孩都拿到福余,正想把桌子搬回家中,又有孩子三三两两的朝时昭家走来,开口说了祝福的话后,就眼巴巴地看着时昭。

  时昭受了祝福,也拿了糖纸给每个前来送福讨福余的小孩都包了满满的一包福余。

  后来很多次都这样,每每在时昭以为没人了,想把桌子搬回屋子时,就又来了小孩。有时候是刚挪了下桌子,有一次甚至把桌子搬到门口,看到来了孩子又放了下来。

  整个傍晚,时昭一直都杵在门口给小孩子们发福余。

  时昭原本以为自家就小荷一个小客人来拿福余,没想到这晚来的小孩还不少。估摸着是这个下元节荷塘村送福小孩最多,门口最热闹的人家了。

  在门口忙活了许久,直到桌子上的福余都送完了,他才搬了桌子回屋。

  开始他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后来想想昨日从小荷家回来,便也有人主动上前结交,也就不足为怪。

  荷塘村比较贫穷,糖果对小孩子的诱惑本身就不小;何况时昭家门前堆了那么多糖食果品。很多还是这里的小孩不曾见过,不曾吃过的。

  时昭并不因看今天家门前的热闹就觉得这里的人就真心接纳了自己,只能说这荷塘村的村民不是铁板一块,特别是在利益面前。

  这一点上,他还是看的很透彻的。

  后来直到他们和小荷父子一起去小荷家串门,路上都还遇到有小孩往他家去。都是看到其他拿到福余的小孩所所说而来的,说他家在发平日里大家都没见过的福余,是很昂贵的糖果蜜饯。

  只是那些小孩在路上遇见他们,见他们都不在家了,想来也没有福余可拿。一个个失望不已,直怨自己来晚了。

  时昭带了不少东西去小荷家,见到跟自己打招呼说原本要去自己家的小孩,都分了一些给他们,拿在手里。这会就没有糖纸包着了。

  时昭家的糖果果然不是平常农家会买的,那些小孩拿了时昭的福余,个个喜笑颜开,都说明年要早点去。

  其中有几个小孩,还是想霸占时昭家产的的几位堂叔伯公家的。艾叶听了郁闷地道:“他们怎么好意思来。”

  艾叶气鼓鼓的样子特别可爱,时昭伸手想捏他气鼓鼓的脸蛋,想起母亲和小荷父子都在,中途又把手缩了回去了。微笑道:“小孩子,不值得我们小叶子生气。”

  艾叶忿忿不平:“喂狗还摇两下尾巴呢,给他们没准下次有什么事,还是要来占便宜,还会骂人。他们就不是诚心送福,只不过贪咱家的福余。”

  时昭“呵呵”两声,也说不出反驳的话来。因为艾叶说的是实情。

  他们一路走着,边走边闲聊。进小荷家院子时,周围的邻居探头探脑地出来看。

  时昭一家进了屋,按照风俗向主人兰雨和小荷说了祝福的话,兰雨赶忙拿了自己准备的福余来招待时家母子和艾叶。

  兰雨不好意思地说:“自小荷他爹爹去世后,就没什么人来。家里条件简陋,你们多担待些。”

  时昭他们在小荷家待了大半个时辰,眼看天快黑尽,才告辞离开。这期间只有昨日跟时昭示好的那个陆宝根和他娘亲前来串门。

  兰雨也说,小荷爹爹去世后,这些年,也只有他们来过。

  艾叶听了对小荷道:“小荷,以后我每年都来。”说罢才又想起去偷看自家少爷。

  时昭笑笑:“没问题。”

  第二日用过早膳,时昭拿好兰雨的委托书和自己写下的状纸,将做好的小农具和给姐姐的水城特产搬上马车,从后门把车赶出去。艾叶从前门上车,时昭坐在车上对送行的母亲道:“娘,我们走了,您把门关好。”

  马车走在路上,艾叶摆弄着时昭用做农具剩下的边角料做的几个小摆件,爱不释手。

  “少爷,你做得真好。都舍不得卖了。”

  时昭笑笑:“那你留下来玩。”

  艾叶摇摇头:“还是要卖,以后少爷还可以做,我还能玩。现在我更想少爷的手艺赚到钱。”

  时昭哈哈大笑。荷塘村到县城,一路上都撒满了两人欢快的笑声。

  进了县城,时昭先去此前联系好的农具铺子送农具。结果店家看了便道:“小哥手艺不错。只是这农具费力,要硬木做的才好使。杉木做的,木材又贵,质地又软,使不上劲,价格还贵。”

  艾叶一听,急了:“你们什么意思?我家少爷手艺这么好,你们竟然不收吗?”

  那店家瞄了一眼艾叶道:“小兄弟,农具这种糙东西,木材质地更重要。这种杉木做的,没人会买的,除非降价。”

  时昭问了降价多少,店家给了个价格,时昭算了算,可能成本都拿不回来,更别说赚钱了。他把自己做的农具收起来:“那就下次再合作吧。”

  “抱歉啊。不过这为兄弟手艺的确好,下次要是用对了木头,我们还是可以代销的。”店家看着时昭道。时昭的手艺,他是真心喜欢。就是用来做农具,感觉有点浪费。

  “可是……”

  艾叶还想争辩,被时昭拉住了。

  “店家,做农具一般要什么木材呢?”时昭拉住艾叶问。

  “农具啊,一般要茶树、青冈树。再不济也要松木。”店家道,“这些木头硬,耐磨。农家的钱都来得不易,谁肯买又贵又容易坏的呢。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是,多谢指教。”时昭很诚恳地接受了意见。

  时昭拉着车又转了几家店,答复都跟第一家店一致。看来不是第一个店家故意为难,实在是他们的确用错了木头。

  之前光顾打听款式和价格,忘了做不同的物件,木材质地还有讲究。时昭这才发现,自己在这木工方面还有很多东西要学,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离开最后一家店铺时,艾叶垂头丧气地道:“少爷,现在怎么办?”

  时昭虽然也颇受打击,但还是安慰艾叶道:“无妨,就当交学费了。我们且先去驿站把给姐姐的信和物品寄出,再去衙门给小荷他们家递状纸。”

  “好。好久不见小姐,不知道小姐的宝宝出生了没有。”艾叶道。

  时昭笑笑:“按日子算,应该快了。”

  时昭在驿站把给姐姐的书信和物品寄走,便马不停蹄地赶到衙门帮兰雨告官。他将马车拴在门口马场的柱子上,和艾叶走到衙门口击鼓。

  听到击鼓的衙役从衙门走了出来:“是何人击鼓?”

  待看清时昭时,忍不住道:“怎么又是你?”

  的确,算来这次,已经是时昭第三次来衙门了。

  时昭放下鼓槌道:“我有冤要伸,不能来报官吗?烦请差爷代为通报一声。”

  那衙役耸耸肩,大概觉得时昭是个难缠的主,便道:“等着,我去通报。”

  不多时,衙役去而复返,对时昭道:“进来吧。”

  时昭扭头艾叶道:“少爷去去就回,你回车里好生待着,不要走动。注意安全。”

  时昭被衙役带上公堂,两旁的衙役点着杀威棒,公堂上传来“威——武——” 的声音,气势昂然。

  崔捕头腰挎佩刀自后堂出来,步至公堂右侧堂案下方站定,位列众衙役之首。随后望向身处大堂中央的时昭,不由得轻摇了摇头。

  在与时昭视线相接时,迅速转为似笑非笑的表情,嘴唇微动,轻声道:“又是你。”

  作者有话要说:

  崔捕头:又见面。

  时昭:衙门开着我不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