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古代言情>谁与渡山河>第152章 大灾(7)

  辛鸾倒是没有昏睡太久,他第二天下午就撑开开了眼皮,之前剩下的半口血还卡在喉咙里,他咳出来、漱了口,就感觉好多了。

  “邹吾呢?”他迷迷蒙蒙的,还有些昏迷前的记忆。

  可翠儿哪里敢说什么,只道,“殿下您晕过去之后巢将军来了,外面是赤炎军和咱们的一起值岗,武烈侯应该是在中山城自己的小院里。”

  辛鸾眉心一蹙,大致也猜出发生什么了,“那你代我跑一趟罢,告诉他我醒了,现在没事了。”

  翠儿明显为难,“这消息我恐怕传不出去,外面赤炎军看得严,不让您身边离了人。”

  辛鸾:……

  他胸口烦恶,无奈道:“那你去传我的钧令,说我醒了,开内部会议,事关祭神大典和吏治整顿,你让他们都过来。”

  翠儿有些犹豫,还想说什么,辛鸾立刻虚弱着口气堵上她要开的口,“赶紧去吧,我死不了的……”

  他知道昨天肯定是吓到邹吾了,他昏迷前那口血自己也看到了,是挺吓人的,他很想安慰邹吾一句,只是自己登时就没有了意识。

  但是辛鸾还是低估了巢将军,这消息立刻被巢将军挡回来了,说“会议可以延迟到明日,殿下还是先好好养身体;您苏醒的的消息臣会告知外面,免得众朝臣忧心。”

  辛鸾:……

  既然他说了会告诉邹吾一声,那他就不跟老将军掰手腕了罢。

  翠儿也问他:“您身体不好,还要去祭神大典主持吗?”

  辛鸾神色淡淡地翻书,拿药当水喝,“不能不去啊,布告都已经发出去了,我若因为这点小病小灾就不出来主持祭祀,朝堂和民心都会浮乱的,以为我病得起不来了。”

  “那殿下知道是谁这次害您嚒?”

  “嘘——”

  辛鸾将手指放在唇边,抬起目光:“翠儿,记着,没有人害我,我只是劳累过度罢了。”

  翠儿讪讪,垂下头,安安分分做自己的事去了。

  ·

  “那日钧台宫把您叫去的那么急,都说小太子得了急症,这什么急症能那么急啊?听说到现在整个钧台宫还是封得里三层外三层……”

  药壶噗噗地响,时风月脸上带着面纱,额头上满是汗水,在闷热潮湿的煎熬中垂着眼眸,满眼愁云。

  “已字床的病人怎么样了?你去看看,还发热嚒?”

  “师傅,我刚看过了,烧已经退了!”

  时风月抬起薄薄的眼皮,看了看身边这个从西南就跟着自己的小徒弟,低声用只有两个人听到的声音,“那天来抓药你不是亲自过的手?别胡乱着好奇了,他不是急症,就是中毒。”

  果然!

  那少年一边给自己扇风露出吃惊表情,难以置信地压住声音,“可是谁下毒的啊?谁这么大胆连太子都害?!”

  时风月一副不想多说的表情:“小太子他们自己都搞不清楚是谁害的他们,我怎么知道这个?行啦,让你去衙门里上报现在病患越来越多,医药不足,你报上去了没有?怎么好几天都没有答复啊?”

  少年抹了一把汗:“去了去了,我这两天都催好几天了,但是他们衙门总说最近都忙着祭神大典,上报要比平日慢,让我们等着。”

  时风月回头看了眼一排排的病人:这些病人很多都相互认识,除了几个重病的,其余几位还热火朝天地打着扇子说话,说要不要在医署里搭个赌桌什么的?

  从一个月前始,医署就陆陆续续都是这样的病人,许多最开始只是身上长了红斑,发热,咳嗽和呕吐,时风月给他们开两副药就回去了,可也陆陆续续有吃了药也不见效的,拖得病势愈沉,且这样的人越来越多。

  她有不详的预感,按说春夏之交换季、暑湿交织容易染病,那这个时段应该过去了才是,为什么病情反而愈演愈烈了?今日的情状,让她很难不去联想十五年前西南的大劫难。

  “再去催一催。”时风月心头发虚,拈开药壶的盖子,灼热的水汽立刻扑了出来。

  她现在后悔几天前没有跟邹吾说这件事了,第二天她再想去钧台宫,巢瑞将军那里就传了口信说有军医接过了太子的诊;她想给邹吾飞鸽传信,结果徒弟说几天前各部衙门就为了筹备祭神大典把百姓人家的信鸽等飞禽全部征收了;她想上中山城直接找邹吾,结果中山城城门不知是不是武道衙门都统被撤的缘由,居然是由巨灵宫的禁卫节制,比往日更严,守门人甚至似笑非笑地说,“别进了,现在武烈侯风头正盛,所有人都说要找他,他的门户盘查只会比我们这里更严。”

  时风月:……

  祭神大典和垚关封赏当前,下山城的时风月只有举步难行,心中怎是个焦灼了得?她擦了擦汗,满心无奈,只能吩咐自己的徒儿:“你再去衙门口催一催吧,就说病人太多了,若是还不能上报到巨灵宫的御医监,后果恐怕难以预料!”

  ·

  “呿!”

  “有大批人生病?还后果难以预料?”

  壬区的时风月每日派人来典医衙门口,催得火急,表情活像是渝都明日就要塌了,接手的小吏寻思着,万一真的有大事呢?在第五天的时候,战战兢兢地报到了上峰处。

  结果这位姓汪名壶的衙门总管看了看那申状手书,毫不客气地把它扫于地上,好像多看一眼都嫌热,“我手下医官那么多,谁都没提过这事儿,就一个丫头片子会看病?”

  典医衙门统管着中山城五处医署和下山城十处医署,这位汪大人平日并不会到下山城来应卯,今日来下山城本来就是为了躲清静来的。只因大典当前杂务太多,本来不干他衙门的事,结果统筹把他的部下借调过去指使了好几天,闹得衙内一片哀嚎,他今日害怕再被借调,赶紧先溜为上。

  “压着压着!”

  他不耐烦地甩了甩袖子,想让自己凉快些,“你是不知道上面各个衙门为了筹备祭神大典都忙成什么样子,现在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天塌下来也要等着祭神大典结束,懂吗?啊!”

  小吏心领神会,立刻恭敬而爽利地表示知道了。

  汪壶见状满意地摆摆手让他出去,紧接着抓起一张蒲扇猛地扇了几扇,紧接着盖在了自己的脸上,打算趁着这时候先梦一梦周公。

  只是这位汪壶汪大人没有料到的是,几天之后他又慌慌张张地来到这下山城的衙门,向这小吏讨要时风月的这张手书,而这张手书已然被老鼠磕得面目全非。

  ·

  要这张手书的不是别人,是糜御医。

  辛鸾还在养病的那几天,糜御医闯了一次钧台,当时辛鸾正散着头发背《天衍律》,身边的零食都没有了,他左右手都握不住笔,就只能让翠儿看着书,他来背。

  翠儿识字有限,磕磕绊绊地听着、判断这位主子背得对不对。

  上山城并不炎热,幽深的寝宫甚至有一丝阴冷。

  糜御医先来是告罪,言自己医术不精,殿下重病竟没有传唤自己,惶恐告罪。辛鸾随口敷衍了他几句,话里话外,还是安抚为主。紧接着他忽然想到一事,正是前一日去看祭神大典的演舞,见一舞女后背一道鲜红淋漓的红斑,忽然想到时风月在很久前说下山城有很多人生病,便问,“下山城换季我听说很多人患病,你来得正好,出去替我问问现在都怎么样了?春季过了,他们都好了没?”

  糜御医七窍玲珑心,一直医治达官显贵与巨灵宫的他,竟从辛鸾这几句话里听出了辛鸾要将他从御医监贬斥到民间的典医衙门的弦外之意,立刻诚惶诚恐,“臣没有听说这事,想来都是好的……”

  “不要想当然。”

  辛鸾弯了下嘴角,笑意却不到眼角,“你亲自去问问,晚些回来报我。”

  ·

  紧接着,两个时辰后,跟着糜御医的眼线回报钧台宫。

  “殿下,糜御医去了右相府上。”

  辛鸾停下背书,意外地抬眼:“申不亥?”

  ·

  “右相救我!”

  申不亥中山城的府邸中,糜太医抓着一张手书,声音都开始发颤了。

  他去汪壶那里不过是试探一问,没有想到真的让汪壶拿出了一张下山城染疫的单子来,脑子轰得一声便懵了,再细看这手状的署名就是当日顶替他的时风月,他心虚在前,打定主意这是辛鸾设了什么套子让自己钻!

  “右相救我!这手状说的下山城情形如此严重,卑职不敢上报,又不敢不报,报了怕耽误家国大典,不报怕真的延误了这上所说的病状——还请大人指点!”

  糜太医不知道的他手中这张已不是时风月最早交上来的那一张了,汪壶接到了他的传话只找回来一张被老鼠磕得七七八八的废纸,汪壶害怕上面追责自己耽搁,便重写一张狗屁不通、夸大其词的状纸来。

  “这一看就是危言耸听之言!”

  申不亥在府上只穿着单衫,这大热的天,铁风扇在冰上打着转,源源不断送来凉风,他却还是因为燥热露出明显的不耐烦和鄙夷来,“什么死者将近百人,若真的死伤这么多,还用得着这个医女来上报不成?”

  右相这般说,糜太医心中就有底了,“那……这张状纸……”

  申不亥面色沉肃:祭神大典是万万不能耽误的,他的掌上明珠昨日还垂头笑着说殿下待她脾气极温柔,言语神色之间能看出她对高辛氏这位主君极是心仪,西君荣华富贵的例子就摆在那里,这样一个同台祭神的大好时机,他这个当爹的不能耽误她!

  想到此,申不亥立刻起身,掀开身侧最近的灯罩,把那状纸一递——

  “右相……?!”糜太医惊叫起来。

  火舌舔过一卷薄纸,申不亥抖了抖,立刻化作片片黑色飞灰。

  “现在正大典,有什么事情都等大典结束之后说。”

  不容异议,不准质疑,无所谓探查,也无所谓问询,申不亥一拍脑袋,决定了。

  “可殿下那里……”糜太医还是不安,想要右相一个准话。

  “推迟个五日还翻不出天来!”

  申不亥烦了,当即驳斥他,“兴许大家一看祭神大典,上天降福就都痊愈了呢!殿下那里也都是听医署的报告,你传我的令——把下山城的医署关了,就说有司铺排大典人手不足,让吏员都上中山城帮忙!”

  ·

  可当时的申不亥一定预料不到,他自己随口一句吩咐,将会给渝都带来怎样的劫难。

  很快,五月十五的太阳升了起来。

  众臣紫袍玉带、气度轩昂,踩着时辰来到祭神台下,按官职部院分别列班于祭坛两侧,他们身后由古柏节制着,是已有序入场等候的一万余百姓,距离这些官员一楹之地,是搭建好的圆形高坛,九架夔鼓与祭火簇拥着高台,朗朗晨光之下,有堂皇的威仪。

  衙门各口的堂官位列前面,与他们站得近的还有今日要受封的功臣良将,申不亥一眼扫去,见邹吾附近已经有向繇捷足先登,此时距离大礼开始还有一段时间,重臣都在散散慢慢地列班,他便悠哉哉地踱到自己的侄孙身边,拍了拍他身上光鲜的明光铠。

  “侄孙,这次大胜有你,我们申家真是扬眉吐气!”

  申豪一看就是通宵未睡,离近了还能闻到他身上的脂粉味道,小飞将军不妨他叔公忽然身后这么一拍,阖着眼险些没被拍得一趔趄。待他揉着眼回头,看到他叔公,很是没大没小地迷迷糊糊地打了个招呼,“……嗯,是叔公啊……好说好说。”

  申不亥不知道从哪里掏出小木梳,梳了梳他灰白的胡子,“侄孙你听说了嚒?东境已经发布你的通缉令,你一个,武烈侯一个,何将军一个,每人千金,邑万户……”

  “哈哈哈哈哈哈哈——”

  申豪一个没忍住,仰着头抱着肚子地笑将起来,“那行啊,让他们来取我性命吧,我看是谁这么能耐,能得到我这份千金!”

  申不亥也知道自己这个侄孙的本事,他们申家小辈最出息的一个,说起东境的通缉不过是当个笑料。

  “我这几日回来都干什么正事,叔公,东境那边还有什么消息?”

  申不亥一抚长须,笑意可掬,“有啊,最大的笑话就是他们神京的移宫案了,辛涧要封他那大儿子为太子,谁知道那大儿子不受,二儿子倒先一份难平,带着兵就闯进了鸾乌殿外,说大哥不肯受太子位却把占鸾乌殿,叫嚣着大哥’移宫’。”

  “结果呢?”

  “乱糟糟的,还没报回来呢。”

  “辛襄干嘛不受太子位?辛涧的几个儿子,也就他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了。”

  “谁知道呢?可能是刚输了败仗,不好意思领受罢,但赐婚事公子襄倒是接了,前几日完婚,说来,好像辛和逼宫,还惊了新妇的驾……他们也真是的,我们还没打过去呢,结果自己先乱起来了……”

  正说着,八十八员蒙面琵琶女忽地从祭台后侧两面出场,各个稥衣玉影,步履袅娜,一时所有官员的目光都被吸引了过去,只见她们款款而行,抱着琵琶绕行祭台之下坐好,叠起腿,垂着眼帘,各自转轴拨弦。

  香风扑过,许多人皆是耳目迷离地呆住了。

  “今年的大典,殿下真的是下了大功夫啊!”

  此时向繇只恨穿着朝服手中没有折扇,不然一定摇着扇子敲一敲手心,“天下乐章,高辛氏得其大半,这个评语在我看来夸张了,但是也不算虚言!凤吟鸾吹,能歌善舞,今日祭祀群舞,当真是让人期待了!”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从来主持祭祀的都是国家的巫或者王,整个国家的核心和象征,男男女女在祭神典礼上带上面具,迎神,颂神,娱神,送神,用固定的巫舞,取悦神灵,沟通天地。

  可是显然,向繇虽是夸赞,口气却有视其为风月事般的轻浮。

  邹吾看着祭台上方,没有作声。

  ·

  红色的小鸟,忽地在枝头飞掠而过。

  下山城中医署中,时风月忽然心头闪过不详的预感,深深地蹙眉。

  ·

  “药,药,药!”

  祭神台的后面,辛鸾一边被人伺候着更衣,一边摊手要药碗。

  病去如抽丝,他这几日气血亏得已经不是一般的厉害了,昨日和前日跟着祭舞走了几次,累得他早晨怎么睡都睡不醒。

  “殿下记准动作了嚒?”

  红与黑的祭袍,自有人帮他扎紧黑色织金的腰带,翠儿赶紧送上进口的药碗,忧心忡忡地问他。

  “还行吧……”辛鸾被那药汤苦得直皱眉,在一片忙乱中,撂下碗,随口道,“记不住也得上啊。”

  ·

  “红窃脂与白骢三场斗舞,三战三胜……那白骢在极乐坊的舞姿可是盛名在外啊,可本相可听说,红姑娘原本是穿着男装游极乐馆的,衣装未换,跃上高台,解开发髻,就开始与白骢斗舞……”

  “羽类身怀绝技,更远一点的,先帝九原城为先王后击筑而歌,十万大军侧耳屏息去听,华清高台上,每年重九日独舞追慕天上先王后,神京百姓远远看那身影,惊为天人……”

  向繇也不尴尬,摇头晃脑,在邹吾身边,漫漫而谈。

  可是邹吾明显心不在此,他这几日一直没能见到辛鸾,有巢瑞中间梗阻,也有辛鸾议事几次没有喊他,他心底有种说不清的焦灼,还有隐隐的不安。官员们在即将高升的日光中烦躁起来,看着重臣各个和功臣们聊得火热,也忍不住交头接耳,而外围观礼的百姓更是唉声叹气,不耐烦地抱怨着怎么祭礼还不开始。

  “咚——”

  夔鼓忽然震响,众人齐齐打了个哆嗦!

  “咚、咚——”

  宛如在每个人的天灵盖上重重拍下,万余众官民不约而同举目朝祭台高处看去,只见九张夔鼓前,鼓手已然就位,他们赤着的上身画着神秘的图文,一手操着一只巨大的鼓槌,两臂大开,“咚!咚!咚!”地缓缓敲击起来!

  “夔鼓,那也是战鼓!”

  人群中不知是谁先喊了出来,鼓声沉雄,敲击起来气势滂沱,连带着人的心口都跟着空空地震响!慵懒绵软之风被这鼓声荡然一扫,人们仰着头惊叹,听着知情人解说那鼓是由巨兽“夔”的皮制成,自古军队作战、指挥进退,皆是令由此出!

  紧接着,渝都四方城门的鼓楼开始应和。

  报时的大鼓从西至东依次敲响,咚咚咚咚,越来越急,越来越见雄浑,势如奔马,震人心魄!

  正在此时,一列列的男觋女巫身穿红黑祭服,面带黑色面具,踩着击鼓的节点快步地走上祭台,百人之队,忙而不乱地分于三层祭台之上,各自找到自己位置,摆出起手的姿势——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一声整齐的清啸破空而来,九位夔鼓手先是一顿,紧接着猛地舞臂敲击起来!

  胡来动地惊天雷,一时间,鼓声大作,波澜起伏,如能震万里江山!围绕祭台的琵琶女默契地互看左右一眼,同时手指急旋,轮指转调!

  铿锵鼓乐声中,八十八副琵琶划然而起!

  原本该绵绵轻柔的琵琶之音金风般啸厉着荡开,纤纤玉指下弹出风雷之音,众臣工首当其冲,迎面被千军万马之气扑得头皮发麻,直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

  众巫觋展臂迈步,齐声高唱。

  高台之上,巫觋红黑色的箭裙烈烈扬起!做巫舞的少男少女舞步奋迅如飞,流光瑰丽中交错迈步,转身折腰,一气呵成!

  此时纵是向繇也看得呆了,这祭神曲改过了,这巫舞也是改过了,鼓与琵琶分别对应雄壮与温柔,如此协作搭配起来少了原有的祭祀的遥远无力,多了几分风云开阖之浩瀚!百位余位献舞奏曲之人没有超过二十二岁的,可这一群年轻人,奏曲,有如披甲入阵,劲舞,有如提刀杀敌,明明是祭神礼服却仿佛着甲具骑装,一动一静,皆能听见千军万马的厮杀呐喊!

  臣工们在这样的激昂乐舞中肃穆了神色,在那重鼓声中,一颗心忍不住砰砰直跳,观礼的民众更是沉醉其中,挪不开眼睛,若有期待的,紧紧盯着那祭坛中央一层一层散开的巫觋!

  宛如千层的莲瓣依次脱落,还没等众人看到那人面目,先是看到与其他人不同的、更厚重、更华丽的宽袍广袖灵活地洒洒展开——

  邹吾倏地凝住了目光。

  “陈竽瑟兮浩倡,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

  人群纷纷倒吸一口气来,忍不住气血翻涌,只见巫舞正中,一人排众而出,众人皆佩戴黑色面具,独他金色面具,红与黑交织,宛如一片火红的烈色,手持礼器,指天凝住!

  ·

  “师傅!”

  下山城中,少年挤开层层的人群,疾奔进壬区的医署,“不好了!丁、戊、己三区的病人,因为凿不开他们医署的门,现在好几个大胆的已经去冲祭神大典了!”

  “不是说了让他们先在家呆过今天,不要出门?!”时风月脸上蒙着厚厚的棉纱,纵然喜怒不形于色,此时也是目露惊慌了!“是药不够,还是出了反复?他们怎么回事!”

  “不顶用!”少年脸上也蒙着厚厚的棉纱布,说起话来更显得气喘吁吁,“他们铁了心要去,我都说了今日节制的护卫不同往常,可他们就要讨个公道!”

  ·

  少年踏着舞步旋转,头戴双羽冠冕,身披七彩织纹的日与月,举手投足扫出衣袂带出的锐利的尖响!

  “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邹吾目不转睛地看着那道身影,看着他面具之下那道若隐若现的伤疤,然而少年的唇角却时刻挂着一丝微笑,神态动人,宛如天人。

  乐音在那辛鸾的巫舞中转换,鼓催战意,弦凝气宇,雍雍容的帝王之气,一些上了年岁的臣子忍不住张开嘴巴,那一刻,他们仿佛是看到了先帝,或者是开明氏那个遗世独立的女子,激荡的乐鼓声中,好像是那对震铄天下的英雄又重回了人间——

  ·

  “放我们进去!凭什么不让我们进!”

  中山城与下山城的城门之口,古柏的禁卫横戢在一群人面前,大声喝令,“退下!今日祭神大典的观礼人早是定好的,你们这些刁民别想混进去!”

  “我们不是刁民!”

  “对!我们不是刁民!”

  “我们要找殿下陈情!问问他,东境来的人的医署就开着,凭什么关我们渝都自己人的医署!”

  那禁卫根本也分不清明全责之外的事情,只是知道他必须要保护祭神大典的秩序,若有闪失,他才是人头不保:“你们还不退下?!真想让我跟你们不客气嚒!退下!退下!还不退下!”

  ·

  “凤吟鸾吹,自是天上之曲!”

  祭坛上鼓声愈急,舞步愈烈,金色面具的少年一人台前领舞,百人同时佐袖为他相伴。

  “这是可惜了,高辛氏从来祭祀不肯唱祝歌,不然一定又是人间一段天籁!”向繇看到此时,也是心情激荡不已,想要为这巫舞击节赞叹。

  邹吾却忽地转头,“为什么高辛氏不唱祝歌?”

  向繇倒是意外,“那是高辛氏啊!”说着他目光又急切地转回祭台,“高辛氏怎么可能轻易开口唱歌呢?鸟雀能歌善舞不错,但是他们从不轻易唱歌,若有开嗓,那只可能是他心爱于你,想要取悦你。”

  说着他惊讶地转回头,狐疑道,“怎么,这一位没给你唱过歌嚒?”

  邹吾心中忽而一乱。

  向繇神在在的,给了他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摆出“我知道你们的事,你不用瞒我”的样子。

  可邹吾却一口气涌到了喉咙口,错愕地抬头看着那祭台上领舞的人,愕住。

  ·

  辛鸾给他唱过歌,不是在渝都定情之后,是在很早很早的之前。在熊山他打算离开的前一夜,在垚关对峙的前一夜,一个是“我给你唱首歌罢”,一个是“你能不能等下再走啊?给我唱一首歌,行吗?”

  只是那个时候他不懂,辛鸾唱完的时候,他还笑着问,“你怎么给我唱这首歌啊?是想要杀头小猪吗?”他让他唱歌,他很实在地说不会,最后给谈了一曲剑。

  辛鸾从没说过,从没跟他解释过,原来他那个时候的意思,是我喜欢你,我给你唱歌,我想你也喜欢呀,你唱首歌给我听罢……

  ·

  锋利的长戟指指刺刺,伴着被鼓声和人生淹没的叫和声。

  一个破布烂衫的汉子胸口剧烈的起伏着,看着这守卫如此蛮横,忽然大喊一声,推开身前的人,用自己的胸膛,直直地顶向了那闪着寒光的剑戟!

  “扑”地一声,兵刃陷进血肉的声音毛骨悚然地响起!

  那执戟的护卫瞠大了眼睛,在一片惊叫声中手足无措,僵立在远处,豆大的汗水打湿了自己前襟!

  “杀人了!杀人了!”

  所有人一瞬间都僵住了,可是紧接着便是海浪般的爆发,他们用力地搡开挡在他们面前同样愣住的禁卫,高喊着:“冲啊!冲进去!”

  “向含章太子讨公道——!”

  ·

  巍巍神台,浩浩人潮,百人的巫舞,万人的观礼。

  据史载,天衍十六年五月十五日,红疹瘟疫于渝都祭神大典上全面爆发,当日官民礼者聚集中山城,共一万三千人,下山城求医不得而治的三十六名病人冲上祭坛,名为求医问诊讨还公道,却登时掀起渝都大乱,之后虽有昭帝控制局面,但当日接触过病人的百姓几乎全部染病。

  患病者先是出现红疹,紧接着发热瘫软呼吸困难,渝都封城戒严后,整整四十五日,全城四十万人,共有八千三百余人患病,九百一十九人死亡。

  天衍十六年春夏之交,这是整个渝都为之魂丧的一月,这是整个天衍都为之战栗的一月。一条条挣扎于死亡中的人命蜷缩扭结,痛苦不可名状,迅速攀升的伤病死亡人数远远超过刚刚发生的垚关之战!

  事后推倒盘查,昭帝惊异地发现,申不亥闭锁下山城医署那五天,正是瘟疫爆发最关键的五日。

  而渝都上层每一位,都曾极其、极其地贴近大灾的警示,却在一个个转瞬而逝的不以为意中,将这份警示撇开。身为南境右相申不亥,更是出于自己的私心,轻巧地烧毁了最后一份救命的绳索,无可挽回地,让渝都滑向了恐惧与死亡的深渊。

  祭神大典,辛鸾没有祈求来福祉,求来的,只有天降的惩罚。

  ·

  “天衍十六年四月,西南邹吾奇取索亭,解困垚关,佐成奇功,弘济艰难……”

  祭台之侧,礼官响亮的诵朗声,纵贯人潮,“今以先帝训敕为奉天辅运推诚孝毅之士,褒奖有功之臣,通告天地,定尔爵赏,封侯武烈,布告天下,咸使闻之……”

  祭台的最高处,巫觋缓缓退去,琵琶女缓缓退去,鼓手缓缓退去,此时能容纳百人舞蹈的祭台,只剩下一个人,他金甲遮面,盛装佩剑,身量未高却渊停岳峙地站在祭台的最前端,他的脚下,是红毯层层铺开的长长石阶,他的脚下是他的子民的敬重与仰望。

  邹吾早已被礼官引着站在长阶的另一侧,巢瑞、申豪、向繇、申不亥、方润莲、陆数……许许多多的文臣武将,皆双目投向他,含笑凝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