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古代言情>谁与渡山河>第232章 决战(2)

  胡十三前后跟了辛鸾五年,在担任南线主帅之前一直是辛鸾的亲卫,这还是第一次知道陛下和武烈王也会吵架。

  严格来说也不算吵架,只是武烈王临夜披了衣服去别的屋子宿下了,但这搞得陛下十分紧张,屋内火烛时熄时灭,他一阵儿开门问近卫那屋子里有没有暖炉,一阵儿问有没有厚被褥,一阵儿又开始关心有没有热茶,生怕武烈王起夜口渴找不到水喝。

  辛鸾目前随侍的近卫都是胡十三挑选的,此次受命从南境来援,陛下那里出了些许风波,自有人不安地跟他这个老上司透露情况。

  “这个时辰了?陛下还没歇息?”

  胡十三看了眼滴漏,窗外大雪纷飞,似有拍门之声,他紧了紧外衣,打算过去看看什么情形。

  烛火还亮着,胡十三提着热汤叩门,漏夜求见没有遭遇任何的推脱,屋内传来低低的一声“进”,他便推开了门。

  屋内有些冷。

  辛鸾正开着窗看雪,一袭薄薄的白色寝衣坐在窗下坐床上,身边的围着的被褥摊得凌乱,隐约露出里面的一个银汤瓶,他抱着自己的膝盖也没遮盖什么,就赤着脚坐在窗下喝闷酒。

  “陛下……”胡十三轻声开口。

  “嗯……”辛鸾没回头,低低应了声,旋开酒壶又仰头闷了一口酒。

  屋内还是辛鸾习惯的摆设,小桌上罩着好几个纱网,里面装着锁金的漆盒,盛的是各色的点心和茶,他很少直接饮酒,和武烈王在一起的时候饮酒多是为了助兴,一个人喝酒只可能是心中烦恼,想要一浇块垒。

  胡十三放下热汤,又把暖炉拉得近了些,辛鸾这才回过头来,眼皮微微发红,“什么急事嚒?你来见我?”

  胡十三愣了一下,有些尴尬,“臣没有什么要紧事,只是今夜雪寒,过来看看陛下。”

  辛鸾眯眼扭头,长久地注视他,就在胡十三在他的注目下如坐针毡时,他忽地闭眼,困扰地砸了下额头,“是了,想起来了……你南境的功勋还没封赏,寡人最近中境的事情太多,把你忙忘了,你来了也好,正好提醒了寡人。”

  辛鸾像是喝多了,一呼一吸都是辛辣的酒气,说着他忽地抽了下鼻子,探身抓住了胡十三的手,“十三,你有功!……你为寡人打下了南境一万六千里的土地,你之功劳,不下武烈王!”

  这个类比可是过了,胡十三不敢应承,小心地被主君叩着手掌,紧张地觑着辛鸾难辨的神色,试探问:“陛下……陛下是因为武烈王伤心嚒?”

  “不是这个。”辛鸾松开他,好像找回了点神志,轻声道,“我难过不是因为这个。”

  窗外大雪如撕棉,无比喧闹,无比寂寥,他伸手去接,只卷了满手空寂的冷风:“我只是心虚,心虚而已。”

  “陛下……您说心虚?”胡十三怀疑自己听错,“心虚什么?”

  “……心虚自己走的路是错的,做的是错的。”可能是身边人曾与自己形影不离地相处过许多光阴,细密光滑的长发被辛鸾松开,他披散着自己的头发,抱膝留给胡十三一个背影,“我很怕自己走的路是错的,做的是错的……我只是希望能有更多人能支持我一些,能站到我这边,被人厌恶抵制的感觉让人心情绝望,我只是用一些可以为我正名、可以帮我收拢降臣的人……哪怕他可能是口蜜腹剑吧,可我没法不用他……”

  辛鸾的口气认真到了极处,认真得几乎像个孩子,胡十三虚长他几岁,闻言亦情不自禁地攒起眉。

  “我知道武烈侯是生气了,他愿意说心里话、发脾气给我,说实话,寡人其实心里很高兴,可是他欣赏的那类人,真的让人胆寒,寡人看那些孤军哀兵奋不顾身,说真的,我不忍看,不忍想,我也没那么可怕罢?为什么宁死不降呢?是寡人的诚意不够嚒?为什么要豁出性命来抵抗?……通城那天,我没害怕,我只是不能理解,我从没想过一城的百姓会视我为地,这世上还没有任何的敌人,可以让我这样的心痛……我说我为了公理道义,为了兴利除弊,为了除暴安良,可是走到今日,多少人饥寒交迫,多少人成了流窜的难民,成了皑皑白骨,我能理解他们讨厌我的,我知道的,我今日尚且算个强者,但我曾很长时间只是个弱者废物,我知道这世上有多可怕,知道一个人要有多大的本事才能在乱世活着,我五年前向西流亡,曾经遇到过一户中境的好心人送我去爹爹的葬礼,这些日子我一直在找他们,可是哪怕以我今日权势,我仍然找不到他们……他们家的女儿今年应该也有十六岁了,正好是我当年逃亡的年纪,我不知道,我不知道她在乱世里要怎样立足,怎样吃饭,有没有人庇护,会不会挨饿受冻……我刚被我叔撵出王庭那一阵,那也是冬天,我穿着寝衣被我哥拉出来,我记得后来有人给我送面饼,在千寻府,我千恩万谢地感激他,饼渣掉在地上,我唾湿手指粘起来吃,其实当时我饿得要命,可是不敢多向主人讨要,我害怕给主人添麻烦……

  “十三,我怎么就活到了今天,我怎么……就把天衍搞成了这样……”

  少年仿佛陷入迷梦,字字句句将悔恨和痛苦浸透。

  可这话真不该他来说,他是辛鸾啊,是十六岁势单力薄仍于渝都挽狂澜于既倒之人、是十九岁眼盲仍率三军闯出绝境的领袖、是二十一岁统带数十万精兵切分天下震撼南北枭雄之人,天下敬畏碧血凤凰者何其之多,他手握天地再造玄黄,半幅江山都摆在他眼前任他予取予夺,五年前,他事业最低谷时他都没有流过一滴眼泪,如今他炙手可热,这番话说得是何其惊心?

  “陛下,您喝醉了。”

  胡十三探过身,想取走他手中酒壶,可辛鸾没有松开,“我没醉,我清醒得很。”

  高居权利之巅,他也有受不了的时候,有爱人误解让他难过伤心无处排解的时候。

  胡十三顿时无言,默默地又缩了回去,有些不服气道:“陛下,不是没有人站在您这边。”

  辛鸾没有理会他,兀自抬着头看窗外。

  “渝都瘟疫那天您还记得嚒?你问我知道《春秋》嚒?‘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圣人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知我者,其惟春秋,罪我者,其惟春秋’。知我罪我,其惟春秋。当时卑职不懂,现在卑职懂了,可陛下当时咬牙封城时是懂的,现在,反倒是不懂了。”

  辛鸾的肩头,轻轻地,动了一下。

  “您当年刚刚封城的时候,许多渝都百姓也是责怪您的,记得嚒?您当初也是因为这些心神不定了好久,可是现在呢,南境的百姓都很爱戴你,蛇母庙都不拜了,开始拜凤凰庙,卑职这两年替您收复南境各地,看起来战功很大,其实打下来遭遇的阻力很小,大家听说陛下您要回来了,都想办法帮我们斗倒各郡邑的郡尉,敌军布防,他们便来提供情报,我军失利,他们便自发帮忙掩护,好多阿嬷说,当年是不知道小太子陷在了西境,若是早知道,他们抢也要把您抢回来的……陛下,如果您只是因为这个为中境伤心,那您不如想想南境吧,一万六千里的土地,那不都是卑职打下来,那本来就是南境百姓拿来要献给您的,中境现在刚遭遇战火,他们一时想不开是正常的,时日久了,他们会看到您的好的。”

  “人心昭昭,当世便能得出定论,不必等《春秋》的笔法。”

  夜雪漱漱。

  滴漏寅时初刻发出清晰的铮铮响声,一时间,月色似乎忽然宁定了许多。

  辛鸾起身将那窗子关上,紧接着缓缓转过身来,道:“你说得有道理。”

  他眼睛还是有些红,胡十三却已是面色一喜,“陛下想开了便好。”说着便要起身,“那卑职不打扰您休息了,这便回了。”

  辛鸾:“外面积雪太厚,总共没几个时辰,你在这休息罢。”

  胡十三吓得手脚一哆嗦,今晚这就是武烈王睡了他敢来陪主君说说话,在这儿住,岂不是见不到明日的太阳?辛鸾倒是没他想的那么多,披上衣服作势要出门,胡十三不由开口:“陛下这么晚去哪?”

  辛鸾回头,很是不解:“不是让你住这儿了嚒?寡人去武烈王那凑合一下,你歇息吧。”说着头也不回地出了门,留着胡十三一个人在屋中,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

  翌日,辛鸾与文武宣布在宽甸战场立碑,但不是万人观,而是万忠墓,同时派人去与辛涧和谈,迎回丹口孔雀的尸身,厚葬以国礼。

  辛涧因从从阵前叛节,对其恨之入骨,使者传话称丹口孔雀的尸身可以奉还,但是要用从从来换,这消息传出,从从惊得面无人色,单膝跪地求辛鸾体恤他连月之功劳。

  徐守文侍立一旁没有说话:丹口孔雀一场葬礼,近可安抚将士,远可收揽人心,比从从的劝降管用多了,鱼与熊掌,取舍分明。其余几个心腹重臣目光逡巡闪躲,也没有为从从说话。

  辛鸾目光扫过众人,面色做挣扎沉思状,最终停在邹吾脸上,等他开口,邹吾和他对视一眼,道:“从从对陛下有功,将自己的功臣送给敌手,是社稷耻辱。”

  一句话,立场分明。

  从从如蒙大赦,瞧着武烈王的一张脸,不胜感激。

  邹吾:“辛涧既然有心交换,我们也不必听他摆布,跟使者说我们可以换俘,五万封顶,缴械送回东境,他现在后方百姓战争不断,兵源奇缺,五万精锐,他未必不动心。”

  昭帝点头,称善。

  后来丹口孔雀尸身迎回,归葬桑梓,中境百姓携老扶幼,一起送别他们曾经的主公。

  葬仪上,孔南心的遗孀张氏素服祭祀,那是个清秀又清瘦的女人,羸弱纤瘦,仿佛风中苇草,邹吾见她虚弱,一直无声地缀在她的身后,力所能及地帮忙分担劳累的仪典环节,眼见着孔南心的棺椁落葬,那女人站在他身边忽然低声道:“辛涧说他通敌,才赐死他。”

  邹吾在哀乐声中长久地目视棺椁,轻声回:“没有的事。”

  杀死一位将军可以用什么方法?

  马革裹尸才是最好的死法,因为那是壮烈的殉职。

  邹吾轻声对女人说:“您的丈夫是被冤枉的,陛下为他举办国丧,是因为敬重。”

  天衍二十一年,三月。

  原东境五万战俘垂头丧气地被送往东境与中境边地,来领人的是司空家的嫡子司空复。当扈猖狂,咬着根狗尾巴草跟他交割人数,眼见着最后一人走出中境的地界,他油腔滑调地问了一句,“诶?小少爷,我记得你原来在中境军营里来着啊?怎么?提前当逃兵啦?”

  司空复一张脸乍青乍白,没有理会这兵痞口头上的挑衅,顶着无数道谴责的目光,带着五万部队回家。

  他有他的难处,每个神京的贵胄子弟都有他们的难处,他们知道的太多,往往以至诚忧国,朝廷有馋陷之流弊,他们无所适从,朝廷失信失德,他们泣血捶膺,可纵然痛恨失望如此,陛下下令,他们仍愿意步步跟随,挺身而出,只是这具体落到人头,他们总有牵挂的老父和落泪的母亲,让他们不要以身犯险,挣扎来去,至今竟一事无成。

  天衍二十一年,四月。

  中境张氏领衔原砀郡官吏,主动为辛鸾劝服通城百姓。

  四月十日,辛鸾官僚班底、军队正式进驻通城,徐守文亲自担负通城灾后重建,发展民生。

  中境一役,西南军扣押中境军中系统重要战犯六百三十四人,包括中将五十四人,少将三百二十人,天衍三十一年,特赦四十人,天衍三十二年特赦五十人,二十五年后,玄帝朝全部特赦完毕,六百三十四人,未杀一人,未折辱一人,此后军部许多人于昭帝、玄帝朝地方任职,多高龄正寝。

  辛鸾二十一岁,文攻武打,敲开了中境的大门。

  中境是一片好地方,粮食、矿产、财富、人才,洋洋洒洒两万一千三百一十七里,任何人脚踏这片风水宝地,都足以让他挥师东指,俯视任何一片土地。辛鸾的二十一岁,坐拥西、南、中全部土地,治下百姓七百万,麾下精锐带甲五十万,能臣武将一百六十七员,志得意满,手握江山。

  而此时距离他起事,距离他垭口之变的五年承诺,此时刚刚过去三年,内史郡的将官们已经取得了他们此生不敢畅想的功绩,衣锦还乡。

  天衍二十一年四月二十八日,军事战略会议。

  辛鸾麾下这批朝气蓬勃、习惯缔造奇迹的将军们已经针对如何攻取东境,如何占领神京,制定出一整套严密详尽的方案,辛鸾听后,于偌大的天衍地图上直接掠过东境,径直在北方勾住大片土地——

  “北地已今非昔比,在我们与东境交锋之时,闾丘几次向西攻伐,定楼兰、乌孙、胡捷及其旁二十六国,诸引弓之民,并成一家,北洲已定。”

  “中境战役第一次被人截断攻势便是因为北境铁骑搅局,诸位不考虑北方闾丘,若辛涧与她里应外合,到时候我军头尾不能相顾,为之奈何?”

  若两年前的西旻吞并西域诸国还有一定的迷惑,但现在蒸蒸日上的北地,已经难以遮掩她的宏图与野心,辛鸾等人若再不留心自己枕榻旁这个敌人,将来还不知有何祸患。

  “北地,不是不可以打。”袁塘发表自己的见解:“但他们的骑兵机动性很强,北境纵深又极远,就算我们攻打北都城,恐怕很难短时期拿下来。”

  “赞同,北地地大物博,纵然把战线推进数十里,恐怕依然没有办法伤到北都城的筋骨。”

  “谁要伤她筋骨?”

  辛鸾抬头:“最好的结果是化敌为友,最差是威慑住她,让她在我们攻伐东境时不敢在后方袭扰。”

  诸将面面相觑:“外交嚒?这似乎文臣的事情。”

  辛鸾笑:“北地骁勇,什么时候只跟他们耍嘴皮子就能成事?”

  诸将更懵了,北地骑兵机动性如此之强,威慑似乎比打赢还难一筹。

  辛鸾却将目光转向沉默的邹吾:“武烈王,还记得墨麒麟嚒?”

  入定般的武烈王终于抬了眼睛,朝众人道:“围攻北都城,有捷径。”

  五月,西南军正式确立“大军整兵精武,分兵先北后东”战略,而这般举足轻重的战略转移,辛鸾麾下文臣武将只用了三十天。

  论先下手为强,陷于朝廷内部肃清的辛涧,又失一招。

  辛鸾这边基本没有太让他头痛的事情,唯一一点小波折是要调沃子石的营。

  拜当年墨麒麟的战略思路启发,辛鸾和邹吾在西境度日那段时间特别去探了能迂回到西凉河钥的那条路,但是就如同想象的那般,山路崎岖,可走奇兵,但也十分险恶。辛鸾麾下各营有各营风格,譬如沃子石的部队,当年从西境地狱谷爬出来的铁军,擅长昼夜疾行,崇山峻岭,如走泥丸,崎岖的山路,北马不行,辽阔的草原,南马不行,绕行西凉河钥,沃子石的兵最行。

  兵贵神速,往往一个军的行军速度直接决定这支部队是否善战,沃子石练军刻苦,多少次敌军宿营前照例四方侦查,得到消息百里之内并无西南军,于是安然睡去,结果拂晓时分被沃子石的部队团团包围,在此方面,沃子石的兵,堪称雄师。

  但问题也在这儿,仇英就在北线,因为姐姐的事情,辛鸾不知道两个人配合会不会出现问题。思来想去,越发能体会邹吾指挥大军时不管军纪的用心了,一个人你了解得越深,知道他为什么喝酒,为什么斗殴,知道他许多复杂的人情关系,在紧要关口布军时就一定会生出迟疑,而在你死我活的紧要关头,一点迟疑都会要去无数人的命。

  最后辛鸾没了办法,亲自跟沃子石严肃地谈了半个时辰,敞开了说,能不能克服?沃子石答:“能!”辛鸾也道:“仇英若是挤兑你几句你就受着,过分了你也别发作,等仗打完了,寡人来给你做主,但有一条,不能耽误正事,懂了么!”沃子石:“懂!”辛鸾点头:“行,寡人给仇英也写封信过去,该嘱咐的都嘱咐一遍。”

  天衍二十一年六月,沃子石的部队,每人腰上都插上两双针脚密实的布鞋,辛鸾送他上了驶往西境的大船,看着他们浩浩荡荡地出发。

  六月中旬,北都城后五十里,一支骑兵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城池附近,西旻大惊。

  仇英与沃子石两路夹击,一路向北推进,挟制住了北地人水草最丰美的河套牧场,然北人骁勇强悍,沃子石止于北都城外三十里,再不能推进一步。辛鸾本意是以快打快,然而战事居然在此时又陷入焦灼,西旻似乎并未对这两股骑兵放在心上,她甚至没有以宗主身份向周边的小部落、小国家命令发兵,就这样跟辛鸾耗上了。

  “怎么回事?哪出了问题?”辛鸾接到战报,从榻上直接起来去军情室。

  “北都城,西旻已经将外城墙全部换成棱镜铜,就是伤了您眼睛的那种铜,他们那日照强烈,不仅空中力量不能动用,就是仇英沃子石也根本没办法攻城。”

  “晚上攻城呢?”

  徐守文叹气:“殿下,火把也反光的。”

  辛鸾郁闷地捏住鼻梁,他怎么忘了,当时他眼睛就是晚上受伤的。

  “陛下,还有一个情报。”

  “说。”

  “西旻有一个五岁大的儿子。”

  这天外飞仙的一句逼得辛鸾缓缓抬起头来,瞳孔轻轻地缩住,显示出他正在努力思索这件事的含义。

  徐守文收紧了下巴,烛光中给了他的主君一个肯定的眼神,“对,这孩子,很有可能是章华太子的血脉。”

  ·

  北地的风,清粝悠长。

  一连二十余日的暖阳使得北地劲草疯长,草甸草坡之上,春花春草放肆地穿插伸展,列阵的大军后方,三人轻骑快马翻过山梁,跃上插着凤凰旗的高地坡顶,倏忽间,一整片肥沃油绿的大草原,拓得苍天旷野骤然开阔,向北千余步外,北都城庄严伫立,这般远的距离,那金色闪光的外墙仍刺得人眼前一白。

  “陛下?”

  沃子石显然是没想到能见到辛鸾,还是一身戎装的辛鸾,当即单膝行礼,惊喜道:“您怎么亲自来前线了?”

  辛鸾笑着朝他眨眨眼,沃子石侧头一看,发现不仅是陛下,武烈王、徐大人也全都来了,辛鸾笑着拿过他手中的远目镜眺望,避开北都城那金光闪闪的城墙,就近去看城外御敌的歪歪曲曲的沙槽宽沟,还有凝成铁灰色一线的拦马栅等。

  “樊邯布阵之术不错啊。”

  辛鸾笑了一下,平坦的草原上本无险可守,但是能预备成这样,已经很难得了,沃子石乖觉,立刻快速跟主君汇报城中骑兵人数,弓弩手人数,可能出现的射手布防,辛鸾听后点了点头,侧头问徐守文:“她的儿子在哪?”

  徐守文眯着眼睛,提手一指:“得到线报在那座最高的塔楼上,北都城门西南方向约八百步,听说闾丘自信空中不会攻破,便将儿子安置在楼顶花园上。”

  此时辛鸾来营的消息已经传了一圈了,几个小将也都凑了过来,辛鸾点点头:“传令部队,半个时辰后,准备冲锋。”说罢解开斗篷,活动了下肩颈:“等会儿我飞过去。”

  “这……?”

  众人有些吃惊,以为陛下这是要强攻,几个可以化形的小将直接抢道:“陛下,卑职也会飞!让卑职去!”

  辛鸾轻轻抬手:“寡人知道你们会飞,可是现在那铜镜你们不都看不得嚒?”

  众将:“可……”

  他们很想说,您的眼睛还不如我们呢。

  辛鸾像是知道他们的腹诽,笑谑道,“寡人的眼睛是不好,可寡人盲过,你们盲过嚒?”说着他疏狂一笑,张开翅膀——

  武烈王舒手于箭袖中抽出一条暗紫色的丝带,辛鸾朝他挑了下眉毛,接过丝带,利落地蒙住眼睛,“击鼓,叫鼓手合对鼓令,武烈王指挥方向。”

  沉沉的战鼓声传来,空空地震荡人心。

  半个时辰后仇英沃子石部队两侧同时冲锋,喊杀呼喝,迅速扑近!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