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穿越重生>七零道系知青【完结】>第十八章 风起

  老胡为了避免麻烦,把请客时间定在天黑以后,他们这儿偏僻,晚上很少有人来,再加上现在又有了院子,有了遮挡,更安全。

  一共来了四个人,三大一小,小的就是江潮,江潮的爷爷叫江汉,五十多岁,清瘦,头发半白,虽然衣着破旧,面容枯槁,但身上仍残留着一丝儒雅气质。

  他对江宁十分感激,“小江,我一直十分感谢你,今天终于能当面谢谢你。”

  江宁客气道:“不用客气,我也很喜欢江潮,这孩子给我带来很多快乐。”

  江潮眨巴着一双大眼睛,一会儿看看爷爷,一会看看江宁。

  江汉跟江宁聊了两句,就给他介绍另外两人。

  这两人一个叫杨意,一个叫赵秋阳,杨意六十多岁,身体看上去极差,赵秋阳大概四十多岁。杨老是他京城某研究所的所长,因为路线问题被批、斗、下放。赵秋阳以前是干部,被打成“□□”。

  江宁跟他们两人不熟,只是打个招呼,也不多问他们以前的事情。

  因为有老朋友来,老胡今天有点兴奋:“今天准备了很多好吃的,大家敞开了吃。”

  老胡从床底下拿出珍藏的烧酒,有酒助兴筵席顿时热闹起来。

  江宁也拿了自己弄的果酒出来,他给江潮也倒了一小杯,让他尝尝味道。

  今天的饭菜是江宁和老胡一起做的,至于味道,差距还是挺大的。

  明明都是寻常的饭菜,但江宁做出来,味道就是不一样。

  三个人很羡慕老胡:“老胡,你这日子真不错,跟着小江享福。”新房子也住上了,还天天有美味的饭菜吃。

  老胡一脸自得:“那是,我这人时来运转了。”

  江宁在旁边说道:“遇见老胡,是我时来运转。幸亏老胡愿意收留我,不然,现在还窝在知青点。”

  在场的人都暗暗称赞江宁说话让人舒服,也更愿意跟他聊天。

  一顿饭吃下来,大家的关系亲近不少。

  江宁也挺喜欢跟这些人聊天,他们年龄比自己大,经的事多,又都是各自领域的专家,聊天都很有内容和密度。

  特别是江汉,两人越聊越投机,颇有一种惺惺相惜、相见恨晚的感觉。

  一个小时后,大家喝得微醺,桌上杯盘狼藉。江宁本以为果酒度数低,多喝了两杯,结果就醉了。

  好在,他喝醉了也挺可爱,就是话多些,还说要晒月亮。

  江汉笑着,扶着他去外面晒月亮。

  山崖上,山风凉爽,月光明亮。

  江汉和江潮一左一右陪在江宁身边。

  江宁沐浴着如水的月华,诗兴大发:“‘待此清凉月,可涤人间尘。’”

  江潮:“……”喝醉了的哥哥好可爱。

  他越来越喜欢宁哥了。

  他仰着小脸问道:“爷爷,宁哥哥也姓江,真的不是咱们的亲戚吗?”要是就好了。

  江汉摸着江潮的头发,意味深长地说道:“不是亲戚才好呢,省得被我牵连。再说了,你宁哥对你难道比亲戚差吗?”

  江潮想起了那些亲戚的嘴脸,连连摇头。

  江宁虽然醉了,但脑子还在,他说道:“亲人是因为真心和理解,并不只是因为血缘关系。”

  江汉和江潮一齐默然。

  良久之后,江汉动容地说道:“你说得对,是我狭隘了。”

  他还想再说些几句,却发现江宁靠在他肩头睡着了。

  江汉轻笑一声,搀扶着江宁回屋。

  江宁做了一个长长的梦,醒来时,已是阳光满屋。

  老胡上工去了,家里只有他一个人。

  江宁随便吃点东西,赶紧下山,连着请了几天假,该上班了。

  还是陈壮帮他代班,农具已经发下去了,也登记好了。

  江宁把保管室打扫一遍,粮仓前后检查一遍。

  粮仓门口有几口大缸,这是防火用的。

  江宁看缸里的水不多了,就去挑水,把大缸灌满。

  他去挑水时,正好看到一个老太太颤巍巍地也在挑水,一打听,是住村北的王奶奶,王奶奶的儿子在外当兵,老伴身体不好,常年卧床,女儿嫁得远。

  江宁先帮王奶奶挑水,老两口一脸感激。江宁不在意地说道:“随手的事,谁见了都会帮忙的。”

  王奶奶留喝口水,江宁说:“下回再喝吧,我得把粮仓里的水缸挑满了。”

  江宁回到保管室,发现门口围了一群叽叽喳喳的孩子。会说话的跟他打招呼,不会说话的孩子也会“啊啊”两声,像是在问好。

  这些孩子都是放养,大点的孩子有时顾着自己玩,直接把小的往地上一放,那些不会走路的小家伙就在地上乱爬。

  江宁看着直叹气,这村里应该弄个幼儿园,哪怕是临时的也行。下回见了陈大山提个建议试试。

  江宁挑完水,歇了一会儿,就去旁边的旧仓库里找些稻草茅草之类的,坐在门口编席子,他以前看过视频,不难学,练习个几回后,就能上手。

  江宁编了一张席子铺在地上,让不会走的坐在席子上玩,他又用干草编了蚱蜢、兔子、小猪。引得孩子们一阵欢呼。

  从这以后,江宁有空就做些手工,孩子们每隔几天就有新的玩具。

  这下,保管室门口聚集的孩子就更多了。

  大人下工后根本不用到处找孩子,直接奔保管室门口就行了。

  江宁对孩子如此有耐心,也获得了孩子家长的好感。

  有些家长不好意思就给江宁送点自己家的豆酱咸菜之类的,江宁连忙拒绝:“不用不用,我也挺喜欢这些孩子的,一个个都挺可爱。”

  听到江宁这么夸孩子,家长就更高兴了。送东西的就更多了,不收都不行。

  江宁只得收下,以后有机会再还回去吧。

  他再见到陈大山时说了要办幼儿园的事,陈大山沉默半晌,才说道:“办幼儿园是方便了,可是还得找地儿,还得有老师,很麻烦呐。”

  江宁说道:“大队有空房子,打扫一下能用。至于老师,幼儿园的老师要求不高,配两个就行,一个认字的,随便教点东西,一个当保育员,负责照看孩子。”

  陈大山说:“乡下跟你们城里不一样,孩子就这么随便养,世世代代都一样。”

  江宁思索片刻,他看得出来,陈大山不想办幼儿园,怕麻烦,图省事。但他还是想争一下:

  “陈伯,从大的方面来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小时候越用心,长大越茁壮。对国家对社会有好处;

  从家庭角度说,要是办了幼儿园,就能把陈大娘,陈嫂子这样的妇女劳动力从带孩子中解放出来一部分,对咱们大队有好处;

  再者就是从政绩上来说,别的大队没办幼儿园,咱们村办了,这就是树立时代新风,走在同行前面。你面上也好看。”

  江宁说得有理有据,陈大山果然动心了。他这次没再推托,看了江宁一眼,说道:“我再想想吧。”

  建议已经提完,至于领导怎么决定,那就不是他能左右的事。江宁放下这件事,回到家里继续拾掇自己的小屋。

  新家缺的东西太多了,但这年头买家具不容易,何况江宁现在也没钱。

  一切都只能自己动手,他动手能力强,又爱琢磨,关键是工具不凑手,又没钱买。江宁便学着别人,去借。

  按他以前的性子,断不会去借东西,主要是不好意思,也不想欠人家人情。

  现在嘛,他已经慢慢适应了。在乡下生活,不欠一点人情不太现实。大家都是这样,你帮我一下,我帮你一把,互相麻烦,有来有往。人情就是这么处出来的。

  江宁借了刨木头的袍子和锤子,又买了一把铁钉,一下班就开始敲敲打打。各种实用又好看的小物件一件件地做出来。

  木勺,木铲,木盘,还弄了几个好看的竹筒当笔筒。

  江宁还给江潮做了两个好看的木碗,给陈大娘的孙子孙女也做了一,三个孩子都十分喜欢。

  天气恢复正常后,江宁他们吃水不成问题了,旁边山岩上的泉眼也变大了。泉眼离他们直线距离不远,但要挑水就得绕远路。

  江宁懒得每天挑水,干脆砍了几根竹子,把竹节打通,当作水管,直接把泉水接到自己家里。他甚至还做了个简易的开关,需要用水时,打开开关,不需要时就关上。

  吃水浇地都十分方便,老胡是赞不绝口。

  过了几天,江宁又收到了两封信和一个包裹。

  其中一封信和包裹是姑姑寄来的,另一封寄信人叫江平,是原身的二哥。

  江宁先看姑姑的回信,信中说,听说江宁的病好了,她也就放心了。谢谢他寄过去的东西,特别是酸枣面吃了很有效果,她和表姐文文的失眠好了许多。

  看完信,江宁去拆包裹。

  这次姑姑寄来了一双手套和袜子,还有几本书。江宁看到书十分欣喜,比看到吃的还高兴。他现在虽然不富裕,但吃饱已经不成问题,关键是精神生活比较贫瘠。村里没有收音机,看不到书报,现在这几本书寄得太及时了。

  江宁小心翼翼地翻了一下书页,这里面有两本外国小说,一本红色的小书。

  江宁把书放好,去拆江平的信,他不看还好,一看把自己气乐了。

  江平先是假惺惺地问了他几句,然后就开始旁敲侧击地说他们院里的小林小高在黑省某农场插队,人家每隔几个月就往家里寄粮食和腊肉,说爸妈可羡慕人家了。这是在暗示他要往家里寄东西。

  江宁也听说过,插队到农场的知青好像有工资拿,每月还有口粮。可他插队的刘家河是什么地方?又穷又落后,而且自己是替代他们来的。这个江平不要一点脸了?

  江宁把信扔到一边,他本想不理。可他又替原主委屈。

  他想了想,决定报复一把。

  他把原主写的日记翻出来,一页页看,想试试能不能找出一点线索。还真被江宁找出一点蛛丝马迹。

  日记中提到江宁的父亲有个同学叫林晨,两人同名不同姓,又是同龄人,难免会被人拿来比较,两人之间也是暗暗较劲,比工作比职位比老婆孩子。江平信中提到的小林就是林晨的儿子。江宁跟小林同龄,也被人拿来比较,江宁各方面比不过小林,江晨回家总拿他撒气。

  江宁有了主意,于是,他铺开稿纸,开始写信,先写自己如何艰难地来到刘家河大队。他身上只有路费,没有钱吃饭,又不想占别人的便宜,一路忍饥挨饿。到了大队,他因为身体不好,干不动重活,拿的工分也少,常年吃不饱,前段时间刚生了重病,要不是有几个好心人照料,他可能人都不在了。

  江宁也不光诉苦,诉完苦又问家里人,有没有收到他朋友发的电报和寄的信,家里是不是搬家了?不然,为什么没给他回信?

  对了,还有二哥给自己写信了,他在信里说小林还往家里寄粮食和吃的,他感到很惭愧,因为他插队的地方太穷,他连养活自己都困难,实在帮不了家里。希望爸妈不要生气,不要骂他。他以后一定努力干活,平时少吃一点,尽量给家里省一点口粮。

  写完这封,江宁也顺便给姑姑回了一封信。次日,他把地址写好,托进城的知青帮忙寄过去。收信人他写成了林晨。希望能给家属院制造点娱乐和谈资。

  写完信,江宁伸伸懒腰,心情变好许多。

  他走出门去,远远地看见大黄正一瘸一拐地朝山上爬。

  江宁怔了一下,赶紧跑上去,查看大黄身上的伤口,一看气得不行,大黄是被人用石头砸伤了腿和屁股,大黄可怀着孕,马上就要生了。也不知道哪个缺德的干的。

  大黄一脸委屈地蹭着小江的裤腿,呜呜咽咽地叫着,像是在哭一样。

  江宁心疼得不行,去屋里拿吃的喂大黄。

  他也不管大黄能否听懂,还是温声嘱咐道:“你快生小宝宝了,身体笨重不方便行动,这几天别乱跑,就在家里呆着。我给你送吃的过去。”

  大黄吃饱后,江宁带着它回村,路上遇到有小孩跟他打招呼,江宁便向孩子打听有没有看见谁用石头砸大黄。

  有个小孩子悄悄告诉江宁,他看见王大头砸大黄了,王大头就是王威的弟弟,上次打带头打江潮的那个孩子。

  江宁:这可真是个熊孩子。他决定给这个熊孩子一点教训。

  江宁在村里找到王大头,这孩子正在碾蚂蚁。

  他一看到江宁,又是撇嘴又是翻白眼的。江宁一把扯住他,先跟他讲道理:“大黄是条好狗,不咬人,它还怀着小狗,你以后别再用石头砸它行吗?”

  王大头翻着白眼珠,恶声恶气地说道:“我打大黄关你屁事,它又不是你家的狗,你多管闲事。”

  江宁严肃地说道:“我已经跟刘大娘预定了大黄肚子里的小狗,你再打大黄我可不依。”

  他正说着话,王大头的哥哥王威晃着膀子过来了。

  江宁语气平静地跟他说了这个问题,希望家长能管一管。

  王威冷笑一声,一双三角眼恶狠狠地瞪着江宁:“我看你是活腻歪了,咱们旧仇旧帐一起算,你给我等着吧。”说完,他拎着弟弟大步离开。

  村民们得知情况后,一脸担忧地提醒江宁最近要小心,最好不要落单。

  江宁谢过大家的好意,把大黄送回家,才回到保管室。

  江宁一回到保管室,就见陈壮正一脸焦急地站在门口。

  他一看见江宁,就快步上前,急声问道:“我正找你呢。”

  江宁问他:“什么事?”

  陈壮叹了口气,小声说道:“有人举报你,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公家财产。”

  江宁不解,陈壮解释道:“就是你盖房子那事,不是用了一些公社的旧砖瓦吗?”

  江宁:“……”

  陈壮又说道:“这是明摆着的事,是王明成家的人在报复你,你说怎么办好?”

  ◉ 第十九章 你终于来了

  江宁听罢, 不慌不忙地说道:“别急,没事,你等我一会儿, 我回去拿样东西,跟你去一趟公社。”

  江宁回家, 从抽屉里拿了上次写的《建房申请书》, 他当时只是多做一层准备,没想到真用上派场了。

  江宁坐上陈壮的自行车去公社。

  陈大山此时也在公社刘书记的办公室里, 在场的还有小卫。小卫看到江宁进来冲他点点头,江宁点头致意。

  刘书记看了一眼江宁, 皱着眉头, 无奈地说道:“小江啊,我原本以为你是个稳重谨慎的年轻人,可你怎么也干这种糊涂事?”

  江宁把《申请书》放在桌上,推给刘书记看。

  他接着说道:“刘书记, 我盖房的理由写得很充分,用的东西也写清楚了, 我是知青, 村里并没有给我宅基地, 我将来回城后,这房子自然就归村里所有。房子不是我私有的,是集体所有,我只有这几年的居住权而已。我用一点集体的旧砖盖集体的房子,还搭上我自己的钱,这不能算占公家便宜吧?”

  刘书记蹙着眉头, 没言语。

  江宁继续说道:“刘书记, 如果公社觉得这样做不合规定, 我也无话可说,我申请把房子推倒,把砖头还给集体。至于我的住处,我就再回知青点。对了刘书记,我们知青点宿舍条件很紧张,特别是男生宿舍更挤,我们一般是尽量自己克服,不给组织添麻烦。现在看来,自已克服是没法克服的,我们只能给组织添麻烦了。”

  陈大山也附和道:“是啊,刘书记,小江说得对。我们大队本来就打算修知青点的房子。你看这……”

  刘书记只得开口说话,他先扫了一眼江宁和陈大山,清清嗓子,慢条斯理地问道:“知青点真的住不下了?”

  陈大山点头:“那可不,男知青比较多,房子就三间,放了二十多张床,都没个下脚的空。而且房顶还坏了,前几天还漏雨了,我刚让人修好。小江的床位就是漏雨最厉害的地方。”

  刘书记还能说什么?让公社出钱给知青修房子?他才不愿意。

  但这举报也得处理,该怎么处理呢?

  他的目光看向小卫,小卫立即心领神会,说道:“书记,按理说,江宁没有做错,人家申请书也提前写了,大队也同意了,村民们都帮着盖,想必也不反对。再说,这房子以后也是集体的,我觉得合法合理又合情。”

  刘书记撩了撩眼皮,示意小卫继续说下去。

  小卫话锋一转:“虽说做法合规矩,但既然有人举报,说明还是有个别人不同意,我建议,由江宁和陈队长出面去做一下这个别群众的思想工作。尽量争取他们的理解。”

  陈大山打蛇随棍上,“小卫的说法我赞同,不过,我们不知道这个别人是谁啊。”

  刘书记看了一眼陈大山,说道:“举报人是匿名,连我都不知道是谁。你们回去召开社员大会作思想工作呗。”

  陈大山没打听到想要的消息,只好答道:“也只能这样了。”

  江宁补充一句:“我赞同刘书记和卫干事的意见,回去开会,做做少数人的思想工作。同时,我也做出一些补偿。或者是把旧砖折算成钱从我的补助里扣,或者我干些别的顶帐。”

  陈大山飞快地接道:“扣钱就算了,几块旧砖头没法算。这样吧,我们大队准备开个幼儿园,小江手艺好,你给娃们做点小玩具啥的。我看孩子们挺喜欢。”

  刘书记惊讶道:“老陈,你们大队要开幼儿园?”

  陈大山点头:“是这么打算的。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从小就得好好培养,就跟庄稼似的,从小锄地施肥,长大才能茁壮。办了幼儿园,也能解放妇女劳动力,对大队也好。”

  这番话完全是照搬江宁的。

  刘书记难得拿正眼看陈大山,称赞道:“老陈,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你的进步很大。”

  陈大山忙说道:“我是这么想的,不过这话是小江跟我说的,我越想越对,就拿来用了。”

  说完,他还笑着看了江宁一眼。

  刘书记哑然失笑,他说呢。但同时,他也不得不承认,这陈大山确实是个实诚人。换了别人,不会这么实话实说。

  这种人干不了大事,说不了好话,但干点实事还是可以的。

  他对陈大山的成见少了一些。

  被幼儿园的事一打岔,刘书记的情绪也平稳许多。事情暂时就这么解决了。

  陈大山和江宁起身告辞。

  刘书记临走时,意味深长地对江宁说道:“小江,上次绿肥水的事你贡献很大,上次开会,别的公社干部还提过你。我听说你还会修拖拉机,你是个好样的,以后好好干。另外也要注意一下细节问题,不要因小失大。”

  江宁点头表示受教:“谢谢书记提点,我以后会更加注意。”

  三人离开了办公室,小卫很快就跟了上来,好声安慰江宁:“小江同志,你也别太担心。举报这事很常见,这年头,有几个没被举报过?”

  江宁真诚地道谢:“谢谢你,卫干事,你这么一说,我心里就稳了,第一次被举报,心里慌得很。”

  小卫安抚地笑了笑,两人挥手告别。

  三人回村后,陈大山便让陈壮通知大伙开会。

  陈大山拿着个铁喇叭,向大家伙说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是这样的,有人向公社匿名举报咱们的小江,损公肥私,理由是用公家的砖头盖自己的房子。”

  大家嗡地一声议论开来。

  “这哪个缺德冒烟的玩意儿举报的?”

  “对啊,就那几块破砖头,就这还公家财产?”

  “我猜是王家人干的。”

  “我也这么想。”

  陈大山在台上扯着嗓门嚷道:“人家小江早写了申请书,等将来他回城,这房子还交给大队。你们一个个地,就算要举报也该打听清楚再来,别张嘴就来,跟个二傻子似的。对了,为了堵某些人的臭嘴,我让小江给咱们村的娃娃们做点玩具,咱们要开幼儿园,省得娃们到处跑。”

  大家被后一个消息震住了,议论声更响了。陈大山也不管他们,反正事情他说完了。

  他不像王明成,开个会硬拽文词,不说正事,一个屁大的事扯半天。他有事说事,没事散会。

  大家对于要办幼儿园的事很热心,便围着陈大山问东问西,比如几岁的孩子能上?收不收钱?谁来当老师等等。

  陈大山听得头大,只好说道:“别急别急,这事还还得再商量。”

  散会后,陈大山便来跟江宁商量怎么办幼儿园的事。

  “你说收不收钱?要是收,我估计大家都不干,要不收吧,又有人不满,有的人家有孩子,有的没有。再说,这老师和保育员的工资谁开?”

  江宁想了想,说道:“我觉得应该收点粮食,少收些,标准你定吧,我毕竟对村里情况不了解。最好定一个大家能接受的标准,这些粮食一是给孩子加餐,二是给老师和保育员当补贴。”

  陈大山觉得也只能这样了。

  江宁被举报的事不了了之。王家人得知结果后,满怀愤懑但又无可奈何。他们哪里想到江宁还留有后手?

  村里人知道这事后,都夸江宁有先见之明,这有文化的人就是不一样。

  江宁回来后开始给幼儿园的小朋友做玩具,他先做了一个翘翘板,做好安装好,之后又做了几个木制小城堡、积木、还有木制挖掘机、藤编摇篮。这些东西一拿出去,受到孩子们的热烈欢迎。幼儿园还没开办,每天都挤满了孩子。怕孩子争抢玩具打架,江宁还任命了陈大山的孙子当班长。

  江宁倍受孩子们的喜欢,他到哪里都有孩子跑过来打招呼:“江叔叔,江哥哥。”

  江宁做完这些,别的就不管了。

  农村的水很深,村民们看着淳朴,实则精明,很多事不适合他一个外来户来管。对于陈大山,他只提方向和方法论,具体事情由他去做。人家毕竟当过十年队长,又是村中土著,对于人情世故、村民利益分割的把握上,非江宁能比。陈大山的缺陷是眼光不长远和文化水平低,这一点刚好江宁补齐了。

  到目前为止,两人的配合十分默契。

  老木匠把门窗做好了,李守信过来帮江宁装好,窗户上还差两块玻璃,李守信量了尺寸,说有机会给他弄来。

  江宁感激地说道:“幸亏有你们帮忙,这房子才盖起来。”

  李守信笑道:“咱们谁跟谁啊,没准以后来蹭住。”

  江宁指指两间厢房:“给你们留着呢。”

  两人说笑两句,李守信正色道:“对了,我听说那个王威放话,要找你的麻烦,有事你吱一声,咱们知青不怕他。”

  江宁笑道:“放心,我不会跟你们客气的。”

  李守信语重心长地说道:“江宁,你这人什么都好,就是太老实谨慎了。”

  江宁:“我也这么觉得,我决定以后不那么老实了。”

  李守信哈哈一笑。

  江宁每天按部就班,上工下工,现在不是农忙时节,大家的工作量不算大,江宁的空闲时间比以前多了,他每天清晨都会沿着山路跑一个小时。

  说起跑步,其实村里的道路更平整一些,但是,村民们没有跑步的习惯,他要是去跑,就容易被人围观。

  江宁便选了一人迹稀少的山路,这条山路大致上还行,就是路上石子石头太多,有的地方还有坑,江宁边跑边修路,把石头踢到旁边的山谷,遇到坑就用土填平。他也不着急,每天干一点,不知不觉就修整了一条五公里的小路来。

  江宁很喜欢这条山路,路上风景很好,有时还能遇到几只可爱的小松鼠,江宁在兜里装一把瓜子投喂它们。如是几次后,小松鼠跟他也熟了,见了他也不再躲。

  江潮有空时也上来跟着他一起跑步,两人跑累了就坐在石头上吹山风看风景。

  江宁早上跑步,晚饭后先散个步,再练习踢打沙袋。

  方朝阳看到江宁在山崖上弄的小操场,也十分感兴趣,他拉来七个人,大伙集资买了个篮球,一有空就来打篮球。

  大家不但集资买篮球,还互换书看。江宁姑姑寄来的那几本书中了大用。

  江宁也换了几本书来看,还有两本是手抄本。他觉得自己的字写得不错,打算以后有空了也抄几本书看。他这个想法得到李守信方朝阳的一致赞同,后来,别的知青也听说了。高雪华做为女生代表还给江信送来了稿纸,用实际行动支持他。

  江宁顶着大家的期望,不得不提前开启计划。

  这段时间以来,江宁又是盖房又是集资买篮球的,跟知青们的关系拉近了许多。以前他只跟方朝阳李守信熟,现在又多了一帮朋友。

  像袁国兴那种奇葩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正常的。

  陈大山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终于把幼儿园的事情搞定了。因为再过一个月就该秋收了,幼儿园必须得在秋收前开办起来。

  陈大山规定,农忙时孩子把孩子的口粮交到幼儿园,由保育员统一做。农闲时孩子自己回家吃。

  幼儿园只收两岁以上,六岁以下的孩子,幼儿园配一个老师,一个保育员。保育员是陈大山的侄媳妇牛鲜花,老师需要识字,陈大山有意从女知青中选人。

  江宁顺口给他推荐了高雪华,这姑娘高中毕业,勤快,也很有爱心,挺适合当老师,陈大山同意了。保育员和老师每天十个工分,每年补助二百斤粗粮。这待遇虽然一般,但胜在轻松,至少不用下地干活了。

  女知青们听说要招幼儿园老师,正准备活动活动,没想到陈大山直接点名让高雪华去,别的人没说什么,也有个别人说酸话,说肯定是因为她和江宁的特殊关系,才特意照顾她。高雪华想解释,结果越描越黑,把她气得不行。

  有些人只是在高雪华面前说酸话,还有人直接到江宁面前说三道四。

  江宁自然不惯着他们,遇到女生问,他就意味深长地反问对方:“你为什么关心这个?难道你对我……那可不行,我不能早恋爱早结婚,你死了这条心吧。”

  问话的女生:“……”最后一脸无语地走开了。

  论到男生,江宁则是一脸惊恐:“你为什么这么关心我的私事?你可千万别喜欢我,这是违背道德和伦理的,小心我举报你。”

  男生目瞪口呆:“……”吓得落荒而逃,之后,再也没人敢问了。

  但大家总觉得哪里不对,有人委婉地向江宁提出,“你是不是有点自作那个多情?”

  江宁振振有词:“在我们那里,关心别人对象的人,就是想跟他搞对象,正常人谁管这些私事?”

  问的人气结:“谁说的,我们那儿七大姑八大姨,邻居都来问这事。”

  江宁一脸同情:“你们那里的人都不正常,难怪你也不正常。”

  那人无言以对。

  江宁以为解决了这件事,他就可以清静一阵了。

  没想到,偏偏有人来扰他的清静。这人就是王威。

  两人自从上次结下梁子后,王威一直司机报复江宁。

  后来,他开始盯梢,最后终于逮到了机会,他发现江宁喜欢一个人沿着山路跑步。

  在某个风和日丽的早晨,王威在半路上拦着江宁。

  江宁看着气势汹汹的王威,淡然一笑:“你终于来了。”等你很久了。

  ◉ 第二十章 我们爱好和平

  王威用看傻子的目光看着江宁, 这小子该不是被吓傻了吧?

  趁着王威正在发愣,江宁一拳头砸过去,然后是暴风骤雨般的拳头落在王威身上, 他从大花跟大黄打架的招数中,身上学到一招:天下武功, 唯快不破。

  王威挨了一会儿打, 才反应过来,他嗷嗷叫着还手。

  江宁占据先发优势, 又讲究打架技巧,竟然稳稳地占了上风, 拳打、脚踢、抱腰摔、踹屁股, 一整套动作打下来,王威被摁在地上,只有招架之力功,没有还手之力。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坏人像弹簧,你强他就弱。

  江宁专挑肉多的非要害地方狂揍, 王威的屁股成了最佳击打区。

  江宁这些日子, 又是跑步又是篮球又是沙袋的, 多日练习,今日正好验收成果。

  听着王威的惨叫声,江宁就知道练习的效果不错。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王威被打懵了,等他彻底反应过来,就想着找回场子。江宁一回生二回熟, 第二次打得更顺手。

  江宁一脚踩在王威背上, 把他的双手反剪在脑后, 他心平气和地跟脚下的人讲道理:“王威,我是个文雅人,不喜欢动手。但你屡次挑衅我,我不打你,显得不礼貌。今天我就随便露一手,我告诉你,我最近在踢沙袋,练散打。正愁没有人肉沙包,你要是下次再来挑衅我,不好意思,我只能拿你练手了。你要是吸取教训,从此不再找我麻烦,咱俩以后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你好好考虑考虑。”

  王威疼得龇牙咧嘴:“……”

  江宁继续讲道理:“王威,我希望咱们一对一,我不建议咱们打群架,你也知道,知青点都是年轻人,年轻人嘛都是血气方刚,容易冲动,我是里面最老实最不能打的。你明白吧?”

  王威:“……”我明白你个头。

  讲完道理,江宁狠狠地踹了王威一脚,扬长而去。

  王威趴在地上放狠话:“江宁,你给我等着!”

  第二天清晨,江宁和江潮在山路上相逢。

  江潮先开口:“宁哥,咱们的练习有用,我把王大头揍趴下了。”

  江宁笑道:“我也想告诉你,练习确实有用,我昨天把王大头的哥打败了。”

  两人互相击掌,相视而笑。

  江宁怕这孩子走从此走上暴力之路,便温声劝道:“你要记得我们的初心。”

  江潮大声说:“我们爱好和平,我们爱讲道理,打架是为了更好地讲道理。”

  江宁:“对,就是这样。”

  当天晚上,两人沐浴着月光,吹着山风,开始练习踢打沙袋。

  天阴天晴,月圆月缺,转眼又过去十天。

  天晴了雨停了,王威觉得自己又行了,再次前来挑战江宁。

  江宁正好想检验最近练习的成果,这次,他没怎么动手,他用脚。拿出踢沙袋的劲头,一条腿踢得虎虎生风。

  王威虽然块头大,可他有些蠢笨,再加上脑子不太好使,哪怕做了充分的准备,仍没有在江宁腿下占到便宜。

  江宁以为两人的切磋是秘密进行,并无人知晓。可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王威两次被江宁打败的消息被大家知道了。

  大家伙看向江宁的目光再一次发生了变化:“这是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

  咬人的狗不叫。

  还有一些青少年跑来参观山崖上的小操场。他们跃跃欲试,想要拜师学艺。

  江宁实话实说:“我不会功夫,我只是健身,瞎练。”

  众少年:“我们就想瞎练。”

  江宁:“我不喜欢暴力,我练功是为了世界和平。”

  众少年:“我们也是。”

  江宁无奈地说道:“你们随便练吧,我不管。”

  好在这帮孩子只是白天来,晚上很少来。并不影响江宁和江潮的练习计划。

  路上,他再次遇到王大头,王大头再无往日的嚣张跋扈,看向江宁的目光躲躲闪闪。

  江宁当然不会对孩子动手,但是吓一吓还是可以的。

  他盯着王大头,用一副云淡风轻的语气说道:“王大头,你哥被我打败了。”

  王大头低头咬唇不语。

  江宁转身离去,临走时抛下一句:“下次别再让我知道你虐打大黄。”

  王大头不敢吱声,更不敢放狠话。

  又过了几天,江宁收到了他爸江晨的信。这是一封措辞十分严厉的信,信中主要是指责江宁粗心大意和不孝,他千不该万不该,不该把信寄给他的老对头林晨。

  现在全家属区都在议论他们江家,说他们苛刻江宁,二哥江平也受到了波及,大家都议论他说,不顾弟弟死活,就知道要东西。

  江宁的嘴角扬起一丝笑意,真好,这正是我想要的。

  他就是特意借林晨的嘴把父母的极品事传播出去,让你们装。

  二哥江平也写了一封信骂江宁,说他阴险。

  江宁当即给他回了一封信,信纸上只画了一张大脸,在脸旁写上,我这里很穷,什么也没有,只有脸,我把它寄给你,你要不要?这封信寄出去后,江宁爽快地出了口气,总算替原主出了口气。

  最让江宁意外的是,林晨也给他回了一封信,甚至还寄了点东西。

  林晨在信中写道:我是看着你长大的,知道你下乡,也挺惦念你的。没想到还能收到你的信,虽然你写错了,可我还是很高兴。你在乡下要好好的,有什么事,不方便告诉父母的,可以告诉叔叔,我们不管怎么说,都是多年的老街坊,你有事我们也不忍心不帮。

  你婶子在毛巾厂上班,我们家也没别的给你,送你二十条毛巾,你拿着自己用或是送人都行。

  哦对了,林木在黑省农场挺好的,每月有30块钱的工资,还有口粮,这孩子特别孝顺,不让他寄钱和粮食,他硬要寄,我把林木的地址给你,你们年轻人有空以后多联系。

  江宁看着这二十条颜色各异的毛巾:意外收获呀。

  江宁送给老胡一条蓝色条纹毛巾,送给江潮江汉每人一条紫色的。方朝阳李守信孙宇,人手一条,江宁自己留三条,剩下的都送人还人情。陈大娘王婶子她们也收到了礼物,毛巾在乡下也是稀罕物,她们收到礼物都挺高兴。

  江宁觉得白收人家东西怪不好意思的,正好家里做了豆酱,他到知青点转一圈,弄来了几个罐头瓶子,把豆酱加上花生碎干辣椒等一加工,一瓶低配配的老干妈辣酱出来了。

  辣酱、咸菜、菜干、大枣,可以搭配着送,为了显得高大上一些,方宁还用茅草编了个包装袋,再弄点稻草防震。他给林晨寄过去一包,写了一封短信,感谢他的信和寄的毛巾,毛巾颜色好看,质量又好,送给乡亲们,大家都很喜欢。

  当然,他也给江爸江妈寄了东西,还写了一封信,简单地解释道:上次因为二哥写的信刺激了他,他想着人家林木有爸妈爱,就自己没有,一时恍惚手滑,写错了爸的名字,毕竟他们的名字只有一字之差。这些东西都是他从牙缝里省出来的,他也想寄好的,可是没办法呀,谁让他插队的地方穷呢,他比不上林木,人家去黑省农场是他父亲托了关系送进去的。

  对了,林叔叔真是个好人,明明跟他们家不和睦,还惦记着他,又给他写信又是寄东西。把自己感动得够呛。真是甜不甜,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林叔叔寄的毛巾可好了,人人都夸好。对方如此大方,他建议父亲不要太小心眼,做人要大度些,不要因为一些陈年往事,跟老邻居过不去。

  另外,他也给二哥寄了东西过去,就是不知道二哥要不要。

  江爸收到信后,险些把后槽牙给咬碎了。特别是听说林晨竟然寄了东西给江宁,江爸的脸都黑了。林晨绝对是故意的,他从来不是那种大方的人。

  江爸对江妈吼道:“你赶紧地,给小宁那个兔崽子寄点东西过去。”

  江妈也生气啊,这些日子,她被邻居戳着脊梁骨议论,说她偏心眼,不顾小儿子死活,还有人怀疑江宁不是她亲生的。

  江妈为了证明自己,难得大方一回,给江宁不但寄了吃的,还寄了一件棉袄。

  江宁看到家中寄来的东西,心中极度舒适。

  他想起可怜的原主,不由得叹息一声。

  江宁再接再厉,又给江妈回了一封信,说他心中非常感动,原来母亲心中还是有他的。虽然现在是夏天,但他恨不得现在就穿上棉袄,好感受到来自母亲的温暖。

  另外,他让母亲劝劝父亲,也别总拿自己的孩子跟人家的孩子比。孩子基因随父母,他们也没办法。

  如果真的不服,就自己努力吧。毕竟姜子牙八十还能当上宰相。父亲才人到中年,还有三十多年时间可以努力。

  除此以外,江宁还在日记中找到大哥大姐的地址,一一写信过去。江家大哥江安,一看到江宁来信,眼皮直跳:“……”

  他不情不愿地给江宁寄了五块钱过去,并嘱咐他好好努力,不要丢江家的脸。

  江家大姐也勉为其难地寄了点东西过来。

  江宁没想到自己竟然能在千里之外打劫,对于这个成果十分满意。

  因为打劫了自家人,江宁手头十分宽裕,再加上马上就要秋收了,他就想贴一贴秋膘。

  于是,他便找到方朝阳李守信他们,说道:“找个空闲,咱们补一补。”

  两人一听,还有这等好事,那必须要来。

  江宁又找到陈大娘:“大娘,我新房盖好了很久,准备请相熟的朋友吃个饭庆祝一下,请大娘过去主持大局。”

  陈大娘一听也没推辞,爽快答应要来。

  江宁还去请高雪华:“你叫几个女同志一起来吃饭。”

  两人之前还有些传言,那自从江宁那么一整后,现在流言早淡了。毕竟谁还敢说,一说,人家就觉得你对人有意思。

  高雪华早就好奇江宁的新屋,笑着答应了:“行,我叫上牛姐,我们一起过去。”

  ◉ 第二十一章 新想法新生活

  请客这天, 正好赶上幼儿园休息,牛鲜花过来找高雪华一起去江宁家。

  高雪华和两个女知青要来江宁这儿吃饭,在知青点引起了一点轰动。

  近几个月, 江宁的人缘在变好,人气在飙升, 他时不时地请方朝阳李守信等人吃饭, 大家都知道江宁的厨艺好,谁被请客, 都会被人羡慕。不过,请女知青还是第一次。其他人主要是羡慕, 但也有人说酸话, 比如那个袁国兴。

  袁国兴阴阳怪气地对高雪华等人说道:“我建议你们最好不要去,要不然以江宁那性子,又该自作多情,说你们看上他了。”

  江宁前些日子的操作谁不知道?别人一打听他的事, 他就误以为人家对他有意思。

  高雪华跟牛姐这样泼辣爽利的人接触多了以后,嘴上功夫也变厉害了许多, 她当即还嘴道:“江宁是什么人, 我们正常人都清楚, 你不惹他,他不惹你。你只要不问人家不想回答的问题,他能说出这种话吗?”

  牛鲜花也上来帮腔:“可不吗?正常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你们好歹是念过书的,都注意点吧。看把人家小江这样的老实人都逼成啥样了?”

  袁国兴:“……”敢情江宁变这样,都是我们逼的?

  牛鲜花说完这句还不够,眯着眼睛, 以一副大姐姐教训小弟弟的口吻对袁国兴说道:“小袁, 我们乡下有句话, 叫心眼太多不长个。你以后别再长心眼了,多长点个子。”

  这话正戳中了袁国兴的痛处,他气得脸孔通红:“你——”

  牛鲜花笑眯眯地说道:“你看看你,不但心眼多还小,我跟你开句玩笑,你就生气。”

  袁国兴因为愤怒,说话更加急不择言:“你们有点分寸吧,几个女同志去人家男同志家里吃饭,就不怕人说闲话?”

  牛鲜花被气笑了:“哎哟哟,这可是新社会,哪来那么多封建思想?女同志还不能跟男同志来往了?”

  说着,她拉着高雪华大声说:“今天咱们就光明正大地去,我孩子都会下地了,我怕个啥?我看谁敢嚼舌根?要被我听见,我不撕烂他的嘴,我就不姓牛。”

  牛鲜花这话说得很有气势,听得人都不由得瑟缩一下。

  牛鲜花脸上带着胜利的笑容,带着高雪华她们离开了。

  袁国兴等人站在原地傻眼。

  她们几个到山崖的时候,江宁正在忙碌,他家现在已经有了新厨房,原来的那个棚子厨房也没拆,夏天在外面做饭凉快。

  牛鲜花一进江宁的小院,忍不住发出一声惊呼:“小江,你真是心灵手巧,这才多久,小院都大变样了。”

  大家一看,可不是嘛。院子的菜田整齐得就跟棋盘上的方格似的,一块块,一畦畦,整齐排列着。小葱、大葱、韭菜、空心菜,凡是这时节该有的蔬菜都种上了。菜地里郁郁葱葱,蔬菜水灵翠绿,长势喜人。

  南瓜、黄瓜、丝瓜、冬瓜的架子也搭得极好,黄瓜顶花带刺的,看上去十分鲜嫩。

  除了菜园,还有个小花园。里面大多是从山里移植过来的野花,黄的粉的紫的,一片姹紫嫣红。

  墙角竟然还有几根竹子,一看就是从山里挖来的。

  大家边看边啧啧称赞,高雪华她们三个女知青更是喜欢得不行,心里暗暗羡慕江宁能有自己的小院住。像她们住集体宿舍,想这样也没法子。

  牛鲜花赞叹完院子,撸起袖子就开始帮忙干活,大家也各自找活干,来吃饭,不能只出一张嘴吧。

  江宁做为请客的主家其实挺轻松的,洗菜择菜被牛姐她们几个包了,烧火劈材这类的活方朝阳李守信他们几个干了。

  他嘛,只负责最关键的部分:炒菜。

  这个季节,蔬菜长势正好。江宁今天就多做了几道菜。他家的南瓜花开得正嫩,他跟陈大娘学了怎么会辨认不结果的花,这些花被摘下来做菜,南瓜花用盐少腌一会儿,洒上干面粉,用少量油干炸,炸好后,熬一点自制的番茄汁浇上去,金黄的南瓜花中带一点红色,颜色鲜亮好看,吃起来香酥酸甜,别有一番风味。

  炸了南瓜花,锅底还剩有一汪油,江宁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又弄了个炸野菜,把洗干净的野菜用面拌了,打个鸡蛋进去,放锅底小火慢炸,不费油又好吃。

  这年头人们肚子里普遍缺油水,什么三高肥胖,完全不用担心。谁请客做菜放得油多,都会被人称赞大气有排面。

  江宁就是这样的大气人儿,大家被开局这两道油炸菜品香得心神不宁,真香啊,今天又来对了。

  炒完这两个菜,江宁又拿起他妈给寄的腊肠,把腊肠切成薄片,下锅先干烧一会儿,炒出油来,再放切好的蒜薹进去。一股醇厚的肉香味飘了出来,大家忍不住吸了吸鼻子。

  小江可是大方人,竟然还有肉!

  腊肠太少,也没法放开吃,只是借借它的肉味而已。一块腊肠,江宁拿来炒了两个菜。

  除了两个油炸的,两个肉菜,其余的都是素炒青菜和凉拌菜。即便是炒青菜,江宁炒出来的就是跟他们不一样,大家吃一回称赞一回。

  牛鲜花早就听说江宁的厨艺好,今天算是正式尝到了,也是赞不绝口。

  她除了称赞,还抱着学习的态度请教:“小江啊,你这个炒油菜和空心菜,怎么炒完颜色还这么好看?碧绿碧绿的,我炒完,它就不成样了。”

  江宁耐心回答道:“青菜不能炒太久,久了颜色就不好看了,吃起来口感也不好。大火炒菜,扒拉几下就可以出锅了,蒜末也是在出锅时再放比较好。”

  牛鲜花点头:“哦哦,原来炒菜也有学问呢。小江,你真是厉害,干啥啥行。”

  江宁谦虚地说:“其实也不是,我是来到这里后,才重新学会怎么生活的。”

  大家都笑说:小江你太谦虚了。

  江宁也不是谦虚,他是真这么想的,在这里,他才真正学会如何生活。

  以前的他哪有时间研究这些?他被社会时钟催促着,急不可待地往前跑。上学时争分夺秒地读书,在高考大省,从小城中学一路卷到985,几乎拼了半条命。读大学后,还是不能放松,一路考证找实习,兼职赚钱。工作后更是别提。

  那时,他听到最多的话就是:“你上大学后就好了,你工作以后就好了,你买房以后就轻松了……”

  其实一直不会好,人生只会越来越难。

  他喜欢的美食美景,漫无目的的阅读和放松的时光,永远不会来。

  现在的他,不会再为了幻想中的美好明天,去牺牲今天。因为每一个今天,都是昨天向往的明天。活在当下,当下不幸福,未来也不会幸福。

  江宁觉得自己又悟了。他如果修仙,应该会以美食入道。

  江宁因为今天的顿悟和美食,心情更加美好。大家本来心情就好,受了他的感染,是好上加好。

  大家不分男女,围着饭桌坐下,边吃边聊。东拉西扯,漫无目的,气氛轻松融洽。

  江宁话不是最多的,但一直是众人中的焦点和中心。大家就喜欢听他说话。

  吃完饭,大家又抢着干活。几乎不用江宁动手,锅碗瓢勺被刷得干干净净,院子也被打扫干净了。

  饭吃完了,活干完了。大伙才带着满足又不舍的心情告辞离开。

  热闹过后是安静,江宁不排斥热闹,但更享受安静。

  他躺在院外的吊床上,打算睡个午觉。

  这吊床是他新搭的,把两个旧渔网重新编织结实,系在两棵大树中间。夏天躺在上面晃晃悠悠睡午觉,上面有大树遮阴,四周有山风吹着,荫凉又凉爽,十分舒坦。

  江宁把王威揍了,江家人也打劫完了,现在王威不敢再像以前那种随便挑衅他。当然,服气还是很不服气的,但那是他自己的事。江家人暂时很消停,再有来信找不自在。

  他现在的主要工作是帮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打制玩具以及思考未来。他不喜欢被人催着干活,但又很喜欢主动干点事。

  刘家河大队的乡亲们这么穷,他是不是可以干点什么改善一下?

  江宁知道,这个时期能干的事情很少,生意是不能做的,那叫投机倒把。哪怕为了集体,也会被说成什么“生产挂帅”、“走资本主义路线”,一不留神就会被批判。

  他能做什么呢?搞农业应该比较安全。那就继续修理地球表面吧。

  江宁开始留心观察,暗自调研。他工作之余,就拿着本红色塑封笔记本,沿着村子走走看看,在山里转一转,有什么想法就赶紧记下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江宁转了几天后,还真的有了点眉目。

  他发现,山上的酸枣树特别多,哪怕是今年大旱,酸枣有所减产,但他出去随便一摘,就能摘一大兜子。说明这儿的土壤和气候适合酸枣树生长。

  酸枣的食用价值一般,个头小,肉少,吃起来酸不拉几的,本地人不怎么爱吃,药用价值应该有点,老胡说它有健胃消食的作用,穷人不建议吃,越吃越饿,太费粮食。

  酸枣的价值不高,但大枣价值高啊。乡亲们送他的大红枣也是本地产的,皮薄肉厚核小,甜味十足。江宁给姑姑寄过,受到了好评。

  要是把大枣和酸枣嫁接成功,那这片大山不就被利用起来了?

  江宁迅速把这个想法记录下来,等见到陈大山,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

  陈大山的反应十分平淡:“在山上种枣树?几年前有个知青提过,大家伙还试了,结果不太行。枣树被酸枣树抢了营养,结得枣子比酸枣大不了多少,也不好吃。”

  江宁问道:“陈伯,你听说过嫁接果树吗?就是把本地枣树苗与酸枣树枝嫁接在一起,如果能成功,这种嫁接出来的枣树既有本地枣树的优点,也有酸枣树适应性强的优点。”

  陈大山摇头:“这个我没听过。”

  接着,他又语重心长地劝江宁:“小江啊,年轻人有干劲是好的,但也要看实际情况是不是?咱这里就这么个环境,我也没啥别的追求,只求老天爷能风调雨顺,让大家伙吃口饱饭,大家都老实过日子,都别整那些幺蛾子,我就知足了。你现在已经是保管员了,大家伙也挺喜欢你,你也知足吧。”

  江宁知道这件事他靠劝是不行了,只能自己想办法。

  他也无所谓失望,便说道:“那行,我明白了。”

  江宁既然起了念头,自然不可能随便放下,他回到家里,先给京城的姑姑写了一封信,让她帮忙寄几本种关于嫁接技术的书,他自己也打算抽空去县城的新华书店看看,有没有他想要的书。

  另外,他还打算求购几棵枣树,枣树的生长需要时间,从树苗种起得好几年,他等不及。果树移栽期是11月到明年三月,现在就可以放出话来,等秋收后再移栽。酸枣就不用移栽了,山崖上就有好多棵。

  江宁做这些事情,自然没瞒过老胡,老胡告诉他:“你想弄这个啊,牛棚里就有一位林业学方面的专家老吴,你可以偷偷地去找他。”

  江宁喜出望外,他真诚地说道:“老胡,你真是我的贵人。”

  老胡苦笑道:“我还‘贵’?也只有你这么认为。”

  江宁说道:“我还没去过小江潮的家呢?我明天顺便去看看这个小家伙。”

  第一次上门拜访,自然不能空着手。

  江宁秀了一下新学的厨艺:他蒸了一锅素馅包子带着。

  包子刚蒸好,就有小孩跑来告诉他,大黄生了四只小狗。他再过些日子就可以去挑小狗了。

  江宁十分高兴,给了报信的小孩一个包子,孩子更是一脸惊喜,拿着包子蹦蹦跳跳地离开了。

  作者有话说:

  我的颈椎腰椎还没好,只能养着,每天不敢久坐,所以只能保持日更。

  ◉ 第二十二章 新农具和借人

  江宁决定先去找老吴, 之后再去村里看大黄。

  江宁提着一篮包子去牛棚找江潮。

  他是第一次来,这里的居住环境很差,毕竟以前是关牲口的, 又破又脏,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一丝挥之不去的牛粪味。

  大家一看到有生人来, 就不由自主地生出警惕和戒备之心。

  江宁先自报家门:“我是跟老胡住一起的江宁, 我来找江潮,请问他住哪个屋?”

  有个颤巍巍的老头, 用手指了指最边上的那个房间。江宁冲他点头致谢。

  他往江潮所在的房间走去,刚走到门口, 就听见一阵剧烈的咳嗽声, 江宁忙出声喊道:“小潮。”

  听到江宁的声音,江潮几乎是飞出来的,“宁哥,你怎么来了?”江潮满脸的欢喜与意外。

  江宁笑道:“我来看看你, 顺便办点事。你爷爷生病了?我能进去看看他吗?”

  江潮忙不迭地点头:“当然可以,我都忘了请你进屋了。”

  江汉也听见了江宁的声音, 一边咳着一边起身招呼:“小江, 你来了。”

  江宁进了屋里, 房间不大,放着两张用门板拼出来的小床,墙角还放着锅瓦瓢勺等杂物。屋里光线昏暗,空间逼仄,打扫得还算干净。

  江宁来不及感慨,便开始询问江汉的身体状况。

  江汉说道:“没什么大碍, 我这个破身体时常生病, 早习惯了。”以前有药支撑着, 不算难受。现在又是劳动,又缺衣少药的,身体自然每况愈下。

  江宁明白这种情况,他能帮的不多,但还是想做点什么,便问道:“你需要什么药?我看看能不能弄来。”

  江汉忙摇头:“不用不用,我快好了。感冒这种小病,七八天自动好。你不要担心。”

  江宁的生活条件也不好,刚盖完房子还欠着债呢。江汉不想给他添麻烦。

  江宁见状不再问,便把自己带的包子拿出来,让两人尝尝。

  江潮十分高兴,还特意去洗了手,拿毛巾给爷爷擦擦手。两人一人拿一个包子慢慢地品尝着。

  江潮先出声称赞:“包子真好吃,江宁哥哥,你真厉害。你什么都会。”

  江汉也赞:“味道真好,馅调得很有味道。”

  两人闲聊几句,江汉便主动询问道:“小江,你这次来还有别的事?”

  江宁说明自己的来意。

  江汉沉默片刻,感慨道:“你真是个好青年,真心实意地想为本地村民做些事情。不过,”

  他话锋一转:“老吴的情况现在不太好,他之前受了一些刺激,现在……恐怕帮不了你。”

  江宁又是难受又是感慨,他没料到会是这种情况。

  他低头思索半晌,问道:“帮不了也没什么,我自己再想办法,那我能去看看老吴吗?”

  江汉点头答应:“我带你一起去试试吧,先见见老吴的老伴何英。”

  江汉下床穿鞋,扶着床又咳了几声,江宁帮着他拍了拍背,扶着他往外走。

  江汉突然想起什么,转过身把江宁带的包子提上。

  三人来到老吴的住处,江宁看到一个白发苍苍、满脸愁容的老太太正在门口洗衣裳。

  江汉喊道:“何姐,这是跟老胡住一起的小江,他想向老吴请教果树嫁接的事,我带他来看看。”

  何英起身,看了一眼江宁,面带歉意:“小江,我也听说过你。只是我们家老吴的情况比较特殊,别说帮你,就是连生人他不愿意见。”

  她的话音刚落就听见屋里传来一声嘶吼声:“阿英,你快跑,跑啊…… 我要跟你离婚!”

  何英擦擦眼角的泪水,苦笑道:“我劝你还是别见他了。”

  江宁嘴唇翕动一下,想安慰几句,但又觉得任何语言都太苍白无力。

  江汉也是如此,他把半篮子包子放下:“何姐,这是小江送给咱们的,他第一次蒸包子,想让大伙尝尝。那我们先走了。”

  三人离开后,心情都有些沉重,一时间谁也没说话。

  江宁在回来的路上,决定以后还是不麻烦老吴了,靠自己琢磨吧。

  为了驱散这股坏心情,他带了剩下的几个包子去看大黄。

  大黄刚生了狗仔,本来正是护犊子的时候,谁靠近它都一脸警惕,动辄还龇牙威胁。不过,它对江宁十分友善,摇着尾巴,哼哼唧唧地叫着。

  江宁凑近了看四只小狗,四小只中,有三只纯黄的,一只黄中带白花。小狗们眼睛还没睁开,全都窝在大黄怀中,小脑袋一拱一拱地,特别可爱。

  江宁看了一会儿,觉得哪只都挺可爱。刘大娘建议他选那只黄中带白花的。

  江宁笑道:“那行,就听大娘的,选它。”

  刘大娘又建议说,小狗现在还小,还得吃奶,等满月后再抱走比较好。

  江宁欣然同意。

  中午做饭时,江宁特意做多了一些,剩了一些粥,倒点菜汤,端过去给大黄吃。

  其他村民见江宁这么稀罕大黄,也会给大黄端点剩饭,大黄的营养得到了补充,月子里竟然还胖了两斤,刘大娘是啧啧称奇,对人们说道:“大黄自从认识了小江,福气就来了。”大家深以为然。

  江宁心里记着江汉咳嗽的事,找陈大娘打听了一些治咳嗽的偏方,其中一个是黑豆蒸梨,就是把梨子切害,心挖了,放进黑豆,小火蒸熟,一天吃2个,可化痰止咳。还有一个是用香油煎鸡蛋。

  这几样东西都不难找,江宁都做了,送给江潮。

  江潮很快给了反馈:“我爷爷说,两样都有效果,但黑豆蒸梨效果最好,香油煎鸡蛋别做了。”太贵了。

  第一个偏方还好,第二个偏方香油煎鸡蛋,大家闻着是真馋。方朝阳还故意当着江宁的面咳嗽了几声,江宁假装没听懂暗示,没搭理他。这家伙壮得跟牛似的,真咳了也没事。

  夏天一天天地过去,很快就到了秋收。秋收可是大事。大家得放下手头所有工作配合秋收安排。

  陈大山提前十天就开始安排各种杂事,江宁也跟着忙碌了一番。

  陈大山主要是开会、动员、分配劳动力等等,江宁除了完成基本工作,还考虑了别的事情。

  秋收主要是玉米、大豆、芝麻等作物,还有一部分高粱小米等。现阶段秋收主要靠人力。

  江宁就想着能不能制作一些简单的工具让人们轻松一些。

  他去黄豆地里看了一下,这成片成片的黄豆要用镰刀收割,别的不说,光是这不停地弯腰就让人受不了。一天下来,腰都快断了。

  江宁先从这里着手,他把镰刀拆下来,装在锄头把上,这下就不用弯腰了,为了方便,他又在镰刀旁边加一层挡板,站在地里,不用弯腰,胳膊一挥,就能收割一片黄豆。为了效果更好,还可以用双层镰刀。

  做为保管员的好处就是,队里的农具都归他管,他每天在这里叮叮当当,大家都当他在修理农具,也没起疑。

  江宁弄了十几把收割黄豆神器后,脑洞再开,又从婴儿车上得到启发,他做了辆小推车,在车子前面装了一排镰刀,试了一下,割草很方便,割黄豆应该也能行。

  不过,做小推车比较慢,需要的木料很多,江宁一共只做了三辆。

  陈大山动员完群众,开完秋收大会,江宁的新农具也做好了。

  他叫来大伙去地里试验。

  大家看到这些新式农具,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

  陈大山也是一脸惊讶。

  江宁废话不多说,只让大家先试试,不行他再拆掉。

  大家心里也挺好奇,冲上去把新农具一抢而光,说笑着奔向豆田。

  此时的黄豆已经成熟了,正好可以试割。

  那些抢到新农具的年轻人到了田里,按照江宁的指示,开始挥舞着胳膊收割起来,一扫一片,还不用弯腰,轻轻松松。

  那十几个年轻人登时大叫起来:“这玩意真好用。”

  其他村民也争着去试割。

  那些推着小推车试割的三人也开始惊呼:“想不到还能这么收割,这不是手推式收割机吗?”

  “哇,还真的是。”

  又有许多人抢着去试作小推车。现场热闹非凡。

  陈大山仗着队长的身份,抢到了试用的机会。两样新农具用过后,陈大山竖起大拇指,用佩服的语气说道:“小江,你是个好样的。”

  江宁谦逊地笑笑,并解释道:“我也不确定好不好用,就想先做出来试试,不行我再装回去。”

  陈大山笑道:“你是保管员,农具的事归你管。”

  他们正说着话,村民们已经围了上来。

  “小江,你太厉害了。”

  “果然,读过书的就是不一样,脑子好使。”

  “那也不一定,读过书的人多了去了,关键还是脑子好。”

  “你说得对。”

  还有人来问能不能多做一些,这农具不够分呀。

  江宁正有此意,趁机说道:“当然可以,其实做这几样农具不是什么难事,有木工基础的,一看就会,没有基础的,也能学会。大家晚上收工后去保管室跟我一起做,争取多做些出来。”

  “行行,我们都去。”

  晚饭后,保管室灯火通明,一片欢声笑语。

  大家围拢在江宁周围,认真地跟他学着做新农具。

  江宁说得没错,除了手推式收割机有些难度,锄头镰刀根本不难,一学就能上手。

  一个晚上的功夫,大家又做了三十多把锄头镰刀。

  次日,早上6点,上工铃就响了。

  大家伙像赛跑似地奔向保管室,新农具就那么多,根本不够人手一把,得抢啊。

  陈大山看着众人这副样子,笑着骂了一句:“大爷的,平常可没见你们这么积极。”

  大家来抢农具,做为分发农具的江宁也很无奈,他只好大声维持秩序:“大家排好队,不要挤。由于新农具不够,大家轮流使用,今天试用过,明天就用普通镰刀。”

  大家一想,这样也挺公平,都没意见。

  尽管江宁说了轮流使用,但今天抢到新农具的人还是喜滋滋的。

  抢到手推收割机的村民更加欢喜,得意洋洋的嘴脸让人想揍他。

  抢收时期,大队干部通常也要下田劳动,陈大山对于劳动一向积极,这次也不例外。

  江宁也跟着大家一起下地干活,不过,大家觉得他发明有功,主动给他留了一台收割机。

  早上的天气还很凉爽,微风习习,大家又是刚下地,精神头十足,一边说说笑笑,一边劳动。

  江宁更是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他推着“收割机”收割豆子,所到之处,豆秧刷刷倒下。

  有人惊呼:“你看小江,割豆子多熟练,多有派头。”

  众人附和:“确实。”

  他刚割了一会儿,就有小朋友来给他送水。

  江宁笑着接下,夸了小朋友一句。

  小朋友两眼亮晶晶的,大声表示:“江宁哥哥,我以后要向你学习,长大也要做好多手推收割机和锄头镰刀。”

  江宁:“……”

  小朋友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跑了。

  由于这些新式农具的加入,今年秋收比往年快了许多,大家也不像往年那么累。

  他们大队的豆子提前三天收割完毕,接下来是收玉米。

  大家尝到了甜头,就来问江宁能不能也造个收玉米的新机器。

  江宁一时没想出来,他说道:“收割玉米的我没想到,不过,我可以试着做个简单的脱粒机。”

  大家又是一阵欢呼,有脱粒机也是极好。

  大家没想到的,他们大队的两样新式农具已经传播开了。

  很快隔壁的向阳大队和红云大队又来借农具了。

  他们不但要来借农具,还想再借人。

  作者有话说:

  为了避免再被锁,关于文中的时代背景,我会尽量淡化,有些部分会一笔带过。

  ◉ 第二十三章 热烈欢迎

  刘家河大队的社员一听到这个消息, 顿时炸了。借人借顺手了,上次借了半个月,这次还借。

  陈大山也有些不乐意, 直接回复向阳大队的孙队长说:“小江现在是我们大队的干部,谁家总把干部往外借?我借你这个队长, 你乐意不?”

  孙队长咧嘴一笑:“行啊, 你把我借走,我把小江借走, 我们俩换换。”反正工作已经安排好了,离开他, 大队的秋收工作也不受影响。

  陈大山白了孙队长一眼, 这老头子的脸皮可真厚。

  开了一句玩笑,孙队长正色道:“老陈,咱俩是老熟人了。你也知道我的为人,我不会让你们大队吃亏的。你看这样行吗?我们向阳大队出五个壮劳力来帮你们干活, 你把小江借给我们五天。”

  陈大山皱着眉头,都是一个公社的, 又是老熟人, 直接拒绝也不好, 但借人又不愿意,于是他说道:“我们再商量商量。”

  孙队长:“那你们尽快,我听县气象局的同志说,今年下半年雨水会比较多,我不是想尽快把秋粮收仓库里吗?粮食可是咱们农民的命根子呀。”

  陈大山听到这句话颇有共鸣,他说道:“我明天给你回复。”

  孙队长还有别的事, 匆匆离开了。

  陈大山转头去找江宁和陈壮他们商量。

  现在大队的队委一共就四个人:陈大山、陈壮、刘家成、江宁。刘家成四十来岁, 人很踏实能干, 话不多。江宁跟他接触得也不多。

  陈大山提出这个问题,问三人的意见。

  陈壮先发言:“叔,咱们的豆子虽然割完了,但这些农具还有用,无论是割草还是干别的都行,农忙时节哪有借农具的?借人也不行。”

  刘家成道:“都是一个公社的,不借不好说呀,再说人家答应送来五个劳动力。”

  陈大山觉得借不借都有道理,他只好把目光投向江宁:“小江,人家要借的是你,你看呢?”

  江宁考虑了一会儿,慢慢说道:“眼下正忙,我本应该留在队里好好干活。按我的本意,我不想去。可是,我也明白,如果咱们直接拒绝,又会得罪兄弟大队,将来公社领导知道了,怕是对咱们的观感也不好。”

  陈壮接道:“这倒是,我都忘了公社领导这一层。”

  刘家成笑道:“还是小江考虑得周全。”

  江宁又接着说:“我最近又琢磨出一个能替代收割机的新农具,就是在拖拉机前面焊两排镰刀,效果比不上真正的收割机,但比镰刀可强多了。”

  三人听到又有新机器,六只眼睛同时放光,但陈大山的目光很快又黯淡下来:“咱们大队没有拖拉机。”

  江宁笑道:“可是,向阳大队和红云大队有拖拉机。兄弟大队嘛,今天你找我借人,明天我找你借拖拉机,有借有还才是正理。”

  陈大山的眼睛再次亮了,他拍了一下大腿,称赞道:“小江,你的脑子可真灵光,是这个理儿没错。”

  陈大山琢磨一会儿,跟江宁商量:“既然如此,咱就让他们两个大队再欠咱们一份人情,那五个劳动力咱也不要了。少五个人也没啥。明年麦收咱们找他们借拖拉机。”

  江年又建议道:“锄头镰刀一个大队借他们十五把,手推收割机各借两台,我估计他们借我过去,肯定是想我帮着改装农具,我去了再给他们弄一些。”

  其余三人没异议。

  陈大山当天下午就通知孙队长和红云大队的洪波队长,告诉他们这个决定。

  两人自然是喜出望外,但高兴的同时又有些不安。这么大方,连劳动力都不要,陈大山这葫芦里卖的是啥药?

  陈大山也不喜欢藏着掖着,干脆直接挑明:“今年我们借你们人,明年,我们借你们的拖拉机。”

  两人一听江宁连明年的收割机都想好了,更加高兴。不带犹豫地就答应了。

  “只要那个收割机能弄好,咱们轮流使用。”小麦一般不会同一时间成熟,有早熟有晚熟的。

  刘家河大队靠南一些,一般会早成熟个一两天,拖拉机借他们两天还是可以的。

  两家的队长答应了陈大山的要求之后,江宁也收拾好包袱去向阳大队。

  路上,两个队长又开始争抢江宁。

  孙队长想让江宁先去向阳大队,洪队长想让江宁去他们红云大队。

  江宁一脸无奈,洪队长有点幽默,笑嘻嘻地说道:“老孙,咱俩别争了,你看把人家小江给吓着了,两个老头子争抢人家,又不是两个姑娘。”

  江宁也跟着笑:“你们两个争挺好的,要是两个姑娘争我,那我的麻烦就大了。”

  三人一起笑了起来。

  江宁很认真地说道:“你们看这样行不?你们两个大队,我都去过,实话实说,向阳大队的大队部宽敞些,年轻人也多些。干脆,我就留在向阳大队,你们红云大队把农具和要用的东西送过来,有木匠基础的,上过学的,学东西快的年轻人送过来几个,我手把手教他们。”

  洪波不好意思地说道:“你的吃饭本领随便教给他们,不太好吧?”

  江宁道:“这算什么吃饭的本领,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而已。我不教你们,有心人一琢磨也能学会。我早点教会这些年轻人,以后你们自己做也方便。”

  两人都对江宁肃然起敬,这个年轻人的觉悟太高了,又有本事又谦虚。

  江宁当晚就住在了在向阳大队。

  向阳大队的风景也不错,跟刘家河大队比,是各有特色,而且这里的土壤更肥沃,交通也更方便些,人们的生活自然也略好一些。

  江宁来过一回,大家一听到他又来了,有相熟的人家不约而同地凑上来说话。

  最高兴的要数孙队长的儿子孙康和孙健,看到江宁,是一脸地雀跃。

  江宁看到熟人也很高兴,大家说了几句闲话。

  孙队长的老婆杨婶已经把江宁的房间收拾好了,还是上次的那间客房,打扫得干干净净,床单都是新洗的。

  江宁客气地道谢。

  杨婶朗声笑道:“你这孩子可真客气,你有啥要求直接告诉我,哪儿不习惯也直接说。”

  江宁笑道:“习惯习惯,这已经很好了。”

  晚饭是在孙家吃的,杨婶杀了一只小公鸡款待江宁。

  第二天早上,江宁就开始工作了。他负责教孙康兄弟以及红云大队的年轻人做新农具。

  江宁先自己动手,让他们在一旁观摩,一边做一边讲解:“豆秧太矮,总是弯腰去割,太累,而且影响效率。这个锄头镰刀,就是把镰刀安在锄头把上,为了方便收割,要把镰刀斜着安,这个挡板是为了方便成片的收割,效率更高。”

  “当然,这只是我的想法,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你们谁要是有更好的办法,一定要告诉我,咱们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大家跟江宁很熟,大家又都是同龄人,交流起来无障碍,他们有什么想法就直接说,有问题也直接问。江宁一一耐心回答。

  还有人对拖拉机收割机很感兴趣,便问他能不能收割豆子,江宁答道:“应该可以,不过,现在已经来不及了。拖拉机收割机,需要更多的铁,还要改装,明年麦收前再弄,现在先把这两样弄好。”

  大家认真地学,江宁认真地教,这两样新农具都不难做,最简单的锄头镰刀,他们很快就上手了。江宁则带着几个会木匠的社员做手推车。

  向阳大队还有一个刘家河大队不具备的条件,他们大队有铁匠铺,能简单打制些铁骑。

  江宁利用这个条件,又把锄头镰刀改了一下,用起来更方便,他还把木挡板换成了铁板。

  孙康受江宁的启发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直接在木头上按一长片锋利的铁片,收割时,用力握着木把,铁片贴着地面往前推。

  江宁一听觉得可行,反正有铁匠铺,铁片也有,他试着做了。

  新改的农具下午就被人们拿去试用。

  晚上收工时,社员们自动聚集在江宁门口,面带喜色地汇报今天的成绩。

  “小江同志,你厉害了。上午那锄头镰刀已经够好使了,下午的更好用,又快又好,一锄头下去,能扫割一大片,还不用弯腰。还有那个长镰刀,用着也方便。”

  “手推式收割机也好,一趟下去,歘歘,豆子倒一大片,神了。”

  “是啊。”

  江宁再一次收获了大家的佩服和喜欢。

  江宁说了长镰刀是孙康想的主意,大家也夸了孙康。孙康不好意思地说刀:“没啥,我是在师傅的启发下想出来的。”江宁升格成师傅了。

  当晚,就有乡亲们送了一条鱼到孙家,是给江宁吃的。

  第二天,又有送来了一盆虾。

  江宁觉得这么吃下去,自己就太腐败了,就想拒绝。

  杨婶两手一摊:“乡亲们非要送,我有啥办法。我觉得他们送你就吃,你跟大家伙节省了那么多气力,这是应该的。再说你费脑子,就该多补补。”

  东西是送给江宁吃的,但江宁也不可能吃独食,大家一起吃,特别是孙家最家的两个孩子孙小红孙小阳,没少跟着跟江宁沾光。

  两个孩子吃顺了嘴,暗暗盼着江宁能多住些日子。

  江宁只在前两天带着他们做农具,后面两天,他就让孙康孙健两人领着这帮人去干活,他自己则开始钻研脱粒机。他做的脱粒机是手摇式的,机身是木头,里面最关键的部位用铁,当然也可以用木头,但需要用煮过的硬木头,不然损耗太大,用不了几回就会坏。

  江宁试验了两天,做废了三个,才终于做出一个像样的脱粒机。

  脱粒机当天晚上就派上了用场,大家轮流去试,一个笑呵呵的。

  江宁也向向阳大队出资购买了三个铁齿轮,这是为集体购买的,回去还可以报销。

  五天的时间一闪而过,江宁该回刘家河大队了。

  大家愈发不舍。

  最不舍的还数孙小红和孙小阳。

  两人拉着江宁的袖子问他什么时候再来。

  江宁摸摸两人的头,说道:“明年麦收前,我还会再来的。”

  “明年啊,好久。”

  跟上次一样,大家伙一听说江宁要走,纷纷来送东西。上次是青黄不接,大家手头不宽裕,这一次可是秋收。况且秋收也有人家江宁的一份功劳。今年庄稼略有减产,但还算正常。

  江宁上次收到五麻袋礼物,这次收到了十麻袋。

  江宁觉得太多了,便拒绝道:“大家的好意我心领了,但这太多了。我帮你们兄弟单位互帮互助的,应该的。你们送我这么多东西,要是被有心人误会,举报我受贿就麻烦了。”

  几个嘴头利落的妇人,说道:“小江同志,你放心,有谁敢举报你,俺们就上他家供桌上坐着骂。咋了,你又是弄新农具又是教大伙的,这点东西算个啥?俺们请城里的专家不花钱吗?”

  “是啊,花钱也未必请得到。”

  “对对,谁有意见,谁就来解决咱们的问题。”

  杨婶也在旁边劝道:“小江,你呀太谨慎了。谁贿赂干部,拿红薯干玉米面贿赂呀,人家都拿好烟好酒拿钱。这是大家伙的一点心意,你不收,他们心里过意不去。”

  江宁是盛情难却,最后还是收下了。

  也不知道是谁听说江宁喜欢小猫小狗,正好有一户人家里母猫下了崽,便抱了一只最可爱的小奶猫给他。

  江宁可没法拒绝这毛茸茸的小家伙。

  江宁在离开五天后,坐着拖拉机,抱着一只小猫,回到了刘家河大队。

  作者有话说:

  这两样改过的农具,在网上有原型,图我没法放,大家有兴趣可以搜“割豆秧神器”。

  手推车收割机,我旅行行见过,那是插电的和烧汽油的。主角做的这个,考虑到当时的条件,是手推式的。

  手摇式脱粒机,小时候见过。现在也有,拼夕夕9块9包邮。

  ◉ 第二十四章 人生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