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历史军事>龙飞凤翔>第3章 开局不利

龙清川和吴大财两人经过虎牢关时,崔乾佑的叛军正在大举攻城,几十架巨型飞云梯已经推到城头,叛军借助城下弓箭手的掩护,利用飞云梯攀爬虎牢关的城头,双方人马正在城头酣战,但明眼人都能看出,叛军士气正盛、攻势如潮,唐军眼看就要抵挡不住了。

飞云梯,是将云梯安装固定在车上,车有一定的坡度,底盘很稳,梯子也够宽够厚,梯子的顶部有钩子,搭到对方城墙上后勾住城墙,故而守城的将士不会轻易推倒云梯。

“看目前战况,虎牢关快要失守了。”吴大财郁闷地说,“叛军都快攻上城头了。”

龙清川愣在原地片刻,歪着头想了半天:“真想不通啊,还不到三天,这么易守难攻的据点,就要被叛军攻克?”

龙清川和吴大财身披叛军的盔甲,趁乱混在叛军攻城的士卒中,他们本想靠近崔乾佑,择机刺杀他,可那崔乾佑里三圈、外三圈,被周围的侍卫围的密不透风,根本没有下手的机会,只好悻悻作罢。

叛军在崔乾佑的得力指挥下,如潮水般地攻向虎牢关城墙,龙清川两人自感势单力孤,无法挽救即将失败的颓势,故而两人找机会登上了叛军的飞云梯——借助与城墙同样高度的飞云梯,两人便能回到虎牢关城头。

只是为了避免唐军对他们的误伤,龙、吴两人在飞云梯上连砍带推,将面前的叛军或是斩杀,或是干脆从飞云梯上推下。由于他们是突然袭击,而且两人本身武艺高强,故而很快在飞云梯上站稳了脚跟。

龙、吴两人均是气愤不已,首次保家卫国之战,即将落得个大败而逃。而他们打入了叛军大营,也没有取得多么辉煌的成就,要不是乐凡无意中赠送的香囊,估计他们两人小命都难保。

好在龙清川足够机灵,利用大山中的瘴气灭了一百余叛军,也算是唯一取得的战果了!

他们两人在飞云梯上的所作所为,引起交战双方的诧异,此后他们两人便居高临下,凭借着过人的武艺把守着这架飞云梯,一旦叛军从四周蜂拥而上,他们会毫不犹豫将叛军从梯子上踹下去。

封常清手下的一个年轻侍卫,率先叫喊出来:“封将军,是龙少侠和吴少侠。”

此刻封常清也看清了,大声呼喊:“两位少侠,快上城墙。来,你们几人,赶紧烧掉那架飞云梯。”由于没有了叛军在飞云梯上的掩护,唐军顺利地在梯子上浇上了桐油、点上了火,龙、吴二人也借机上了虎牢关城头。

龙清川见了封常清后才搞清楚,崔乾佑的叛军放出风声,说他们进军速度太快,军营粮草辎重供应不上。虎牢关守将秦守生是宰相杨国忠的亲信,因贪功不听从封常清的军令,擅自出城截杀运送粮草的叛军,中计后反被叛军截杀。两军在野外正面相遇,唐军被叛军的精锐骑兵左右包抄,失去城池防守优势的唐军,哪里是叛军久经征战精锐骑兵的对手!不到一个时辰,唐军几乎被屠杀殆尽,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士卒撤退至虎牢关。

封常清也无可奈何,他本想拿秦守生开刀立威,可架不住其他将领的苦苦哀求,为了不引起军心骚动,他只能暂时放那秦守生一马。

不知怎的,龙清川无名怒火油然而生,忍不住指天怒骂:“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安禄山反叛之前,准备了无数若干的粮草、军资、攻城器械,钱财,而洛阳城又是叛军最先攻打的要地,怎么可能开战三天就断粮了?但凡长了个脑袋,哪怕是个猪脑袋,也不会上这个当。”

吴大财从来没见龙清川发这么大的火,便在旁安慰:“也许是秦守生将军急于求成,失去理智,以至于被这种简单的诡计蒙骗。 ”

龙清川继续大骂:“太宗皇帝在虎牢关与窦建德作战,仅用了三千余人就击败了窦建德十万大军,而且还生擒了窦建德。如今的唐军在虎牢关作战,还不到三天就要失守?他们有何面目去见太宗皇帝?”

封常清皱着眉头看着城下的一切,心事重重地对龙清川说:“叛军的实力远超我们的估算,必须让皇帝和朝廷大臣重视,绝对不能轻视这股叛军的实力。”

“是啊,叛军兵强马壮,况且他们积蓄已久,谋划全面,我们匆匆应战,凶多吉少啊。”冷静下来的龙清川,极力赞同封常清的认知。

停顿了片刻后,龙清川“封将军,我们兵少姑且不说,我们的军备器械几乎消耗殆尽,如此看来,我们的优势全无,虎牢关定然守不住了,将军要早做撤退准备啊。”

封常清乃大唐军中百战之将,又何尝不知保存有生力量?只是这城厚墙高的虎牢关,不到三天就被叛军攻下,对唐军的士气打击实在太大了。

犹豫了半天后,封常清还是召集守城的主要将领,告知大家即将撤退的意愿,因为虎牢关是铁定守不住了。大多数将领认同封常清的判断,“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将士卒撤退至洛阳防守,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

秦守生却有不同意见,他理直气壮地大声质问:“封将军,我军为何不战而退?大唐军队从没有这样的懦夫!”

“这不是逞匹夫之勇的时候,”封常清压住性子,耐心地劝导,“我军优势尽失,必须留住精锐防守洛阳。” 但固执的秦守生始终不肯撤退,誓与虎牢关共存亡。

龙清川非常厌恶秦守生,转身对吴大财抱怨道: “有时‘多一个人多一分力量’,有时‘多一个人多一份累赘‘,要是有这种人与我为伍,撤退时我还嫌他挡路了。”

封常清忍痛下令唐军从虎牢关撤退,并让愿率军誓死一战的秦守生殿后,掩护唐军剩余的士卒撤退。

但这个振振有词、慷慨激昂的秦守生,在封常清前脚离开虎牢关后,后脚立即投降了叛军,固若金汤的虎牢关不到三天就失守了。

听到消息后的封常清怒不可遏,但他表面上还要强装镇静,为了避免军中连锁反应,封常清及时封锁了这条致命的消息,并告知其他随行的将领,秦守生为了掩护大家撤退,已经壮烈牺牲在虎牢关。

龙清川心中也是苦笑不已,他有时甚至怀疑这个秦守生,就是安禄山安插在唐军中的暗桩。

由于没有后军的殿后狙击,叛军一路尾随并掩杀撤退的唐军,唐军死伤无数。

在撤退途中,封常清埋头苦思,他心里实在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他的老脸可算丢尽了,不到三天就丢了险峻的虎牢关,以前他在西域威名镇四方,是何等的荣光。

封常清的种种闷闷不乐之举,引起龙清川的关注,此刻他是三军主将,万万不能失去信心,不战而败。龙清川想定后,便安慰封常清:“封将军,胜败乃兵家常事!当务之急,我军必须总结经验教训,在洛阳打一个痛快的防守战。”

封常清缓缓点头,故意择机避开手下的将领,对龙清川敞开心扉:“坦白讲,虽然本将军已做好虎牢关失守的准备,但绝对没料到我军连三天都坚守不了。叛军这种碾压的实力,恐怕会引起军心的动摇啊!”

封常清的担忧不无道理,双方的实力本来就不是一个级别,一旦唐军的士气低落、军心动摇,洛阳的防守更是难上加难!

而龙清川也发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赶忙提醒道:“封将军,我军除了作战力量弱于叛军外,组织力量也极其薄弱,后勤的粮草军械不能正常调度,我们必须多争取些时辰,让洛阳的防守准备得更充足一些。”

封常清拍了拍龙清川的肩膀,表示极其赞同,他已经委派长孙刺史全员调度、运送洛阳仓库的各种物资。

想到长孙刺史,龙清川就想起花雨坊的险恶用心,如若他们成功将洛阳的物资转运至范阳,那么今日的洛阳将无力防守,必然不战而降。

兵贵神速,叛军进军实在太快!

待撤下的唐军过了河阳桥,封常清下令斩断河阳桥。安禄山的叛军强行渡河,攻陷陈留,进入罂子谷,羸弱的守军象征性地抵抗,便缴械放弃。

接下来,叛军的先头部队打到葵园,为了阻止叛军的掩杀,封常清逼不得已,派出随自己征战西域的骑兵与叛军交战,杀死叛军数十百人,但这也仅仅迟滞叛军先头部队的进攻而已。当叛军主力陆续集结后,封常清的骑兵部队根本不敌,封常清只好下令所有骑兵先行后撤。

敌我两军实力相差太悬殊了!无论是从士卒的数量,士兵的战斗技能、士气,以及武器物资的装备,叛军是实力远远甩开唐军。

在叛军重装骑兵的掩杀下,驻守洛阳周边的唐军犹如弱鸡战老鹰,毫无抵挡之力,全线溃败!

叛军很快就推进到了洛阳城下,他们像发了疯似的,没日没夜地攻打洛阳城,根本没给封常清和唐军以喘息之机。

洛阳城的形势极度危急,封常清亲自披甲上阵,视察叛军攻击最紧的洛阳城上东门,指挥守城士卒反击叛军,并慷慨陈词地勉励众士卒精忠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