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历史军事>别问,我科举>第39章 考试

这时,府衙礼房大门顿开,两队衙役分别立在两侧。

府衙推官大人出面张口说道:“诸位考生,各个县以本县木牌为准,依据县试榜单排名的顺序依次排列。”

府衙推官虽没什么实权,但到底是正七品官员,在一群连秀才功名都没有的小老百姓中威望十足。

别说正七品了,可能各自县里的不入品阶的官吏就让他们说话时直打哆嗦。

常德府的府试竞争程度还是很激烈的,湖广地区经济还算发达,人口密度很高,文凤尚算繁盛,每次考试大多都是六选一,甚至是十中选一。

这时在这里参考的考生就不得不羡慕云贵川三省的考生,别以为只有现代才有考试之间的地域差别。

有些经济落后,文风不盛的地区,有时候报考的人数连府试录取的定额都少很多。

不得已这时的考官就会降低标准,加大录取,争取可以足够完成指标。

甚至有些穷乡僻壤的地方考都不用考,只要会读书写字,按着名额直接收录。

这就导致江南地区看不上直隶,直隶又看不上关中中原两地,关中中原两地又有些歧视边地考生。

不过总会有些例外,哪个地方都不缺天才,只要过了举人,通过了会试进了金銮殿成了进士不管是哪个地方的人,都会引人尊重。

毕竟这时大家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

虽说朝廷为了平衡地方可能会放宽一些,但是只要中了进士那么考生的学识一定是够的。

再往前送考的家人就不能跟着了,远远的看着李宁安朝龙门走去,李明溪远远的笑着低喊道:“紧着点考,考不好也没关系,咱明年再来,多考几次,咋样也能考上。”

向前摸黑走路的李宁安差点摔一跤,心想果然如此,自己老爹每次都要来这么一句。

他也是想让自己不要有那么大的心理负担,可是听起来总让人那么无语。

同样由知府大人在龙门前唱保之后考生在入场,李宁安趁着知府大人递送考卷的功夫好好观察了他一番。

这位戴知府显得十分儒雅,面容稍白,蓄着长须看着不过中年却头发半白,他的脸上仿佛写满了故事。

府试进场号舍就与县试大不相同了,府试会在前堂中设置有屋内号座,之前县试前十名的考生就是县前列,都要在前堂中进行这三场考试,这样的方式被称为提坐。

参与在前堂提堂考试的各县前十名,领取的考牌都有相对应的提坐堂号,同时,他们会率先入场。

李宁安作为桃源县县试前列,自然会有相应的提坐堂号,知府大人坐在堂前亲自监考。

不过这也只是说说而已,不可能让堂堂的知府大人在这儿坐一天,只是开始前观察一番就可以了。

他们这批是属于被重点关注的那一部分人,在入场前处于本县前列等候,另外会有专门的衙役对其进行检查。

至于其他的考生都要分县依次检查进场。

醒了醒神,李宁安检查了一番桌面上衙门分发的纸墨笔业。

提前准备好这些,尽量保证充足的答题时间,同时,若有问题可以在考试前及时反应。

约摸过了两刻钟,就听一声铜锣响,阴历四月二十四日常德府第一场府试正式开考。

第一道题考的是常规的帖经,李宁安倒是没有急着动笔,而是把数几张考卷率先大致阅览了一番。

这个是重中之重容不得马虎,若是发现考卷和稿纸有不妥之处,则可以提前向巡吏要求重新调换。

否则若是考题模糊不清,甚至考卷有损毁的情况恐怕就难以挽回了。

若是发现不及时,这就与上次县试那位侵染考卷的考生一般只能自认倒霉,黯然离场。

等查看完所有的卷子都没有错漏和损毁后,李宁安才拿过稿纸,随后提笔蘸墨,开始写起第一道答题来。

即使在稿纸上也不能敷衍,稿纸也是要回收归档的,若是知府大人发现上面是一幅鬼画符他不是直接将他的名字打落。

刚刚已经有差役举着题板示意题目看到了,这种让考生自己抄录的方法是为了防止将考题抄写在考卷上,导致题目泄露。

第一道考题的内容,除了帖经和墨义,还有杂文和策论,而考墨义的这场还要再加道诗赋。

其实只要熟读了四书五经,第一场的帖经并不难,考生只要做到把考题填写完整,字迹工整,千万不要有错字就可以了。

但凡错了一个字那么只能和这场考试说拜拜了,这会让考官认为考生不严谨,犯的是低级错误。

等帖经的考题一出来,李宁安从上到下目光狠狠的扫了一遍,抄录过后微微松了口气。

题目还算常规在四书五经的的范围之内,难度尚可。

可以想出知府大人率先出这道题并没有想淘汰大多数人,只要做的不慢,基本上都可以过关。

李宁安先用稿纸一题一题往下做,像帖经平的记忆力倒是没有拿不准的,为了以防万一,他还是用稿纸做了个记忆,等最后再抄录。

临近晌午,太阳高照,坐在距离前堂主座靠后的考生,后背基本上都被太阳照到了,四月的天,虽说有风经过倒还有些暖洋洋的。

李宁安也不知道该不该庆幸自己运气好,他坐在斜角,倒是也被太阳光照了进来。

稍坐一会儿就有衙役给考生们送来吃食,只有一个干瘪的炊饼和一碗清水,水完全凉了没有一点热乎气。

不过幸好现在正是晌午天气还不算冷,清水入口虽还有点凉,但激激精神。

衙役倒是没有额外收钱,再去府衙报名时吃食的费用都算提前交过的。

不过若是想喝碗热茶,吃点白面馍馍就要特意带点钱进来,好让衙役给你端来,李宁安倒是没有这么高的要求,吃这些已经很好了。

有几个家中还算富裕的,想满足口腹之欲拿出钱财来买了少许好入口的吃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