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历史军事>别问,我科举>第74章 选学

然后院试成绩在前的弟子,可以优先挑选自己去府学还是县学。

李宁安还算容易,他是院试第二名,若是在桃源县便是第一,要是去府学作廪生大概率是可以的。

府学与县学都在分属两地,显而易见县学更近。

可不知怎的黎敬浩鼓掇这两人跟他一块儿去府学读书。

其实按照黎敬浩的名次是不够进府学的,只是以黎家的影响力,打声招呼那就是一句话的事。

赵琪贱笑着打趣道:“黎兄,这是离乡心切。”

故作镇定,黎敬浩哼唧道:“本公子早就领先于你等,去府学自然有我的考量。”

其实李宁安心里更倾向于去县学,主要是离家近,可以看顾点家里。

若是去了府城,可能就得数月才能回一次家。

赵琪这有些无所谓,他是哪都可以去。

这倒是确实,赵琪家里是本地乡绅,虽说比不上黎家,但是在桃源县还是有些脸面的。

廪生与附生,增生大有不同。

首先廪生补助更多。

府、州、县学生员最初每月都给廪膳,补助生活。

若是廪生,官府月给廪米六斗,成为廪生可以享受国家免费伙食。

不过名额是有定数的,府学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二十人,每人月给廪米六斗。

名额因州、县大小而异,每年发廪饩银四两。

生员拥有免役、免粮、见官不拜,不受刑名等等特权。

再者可以在童子试时,廪生须为应考的童生具结保证无身家不清及冒名顶替等弊,给考生作保,赚些钱财。

这算是廪生的一项隐性福利,士子们请廪生作保,自然会给予一定的银钱。

更是有不少廪生不想着考举人、进士,只想着保留廪生的身份谋利,赚些钱。

所以县学中多有些屡次乡试不中的老秀才,除非到了年龄被清出去的。

旁人不会说什么,因为廪生身份并不固定。

县、府学每年会进行岁考,经岁、科两试一等前列者,方能取得廪名义。

以成绩优劣来确定,若是考不如人,那有什么好说的。

但是廪生有制度的,新入廪生必须等前面的廪生,要么乡试中举人了,要么入贡到国子监读书。

否则以这些老前辈的学识,大部分情况下是轮不到他们的。

李宁安这数次考试下来交出去的作保银没有五两也有四两了。

这都够在村里买上半亩旱地了。

随之就是廪生可以选贡入监,但附生,增生不行。

若是李宁安入县学,那便成不了廪生,待在岁试中考上了廪生后,排在四十个廪生里最末开始轮。

若是入府学,差不多就是廪生,按照先前打听的因为上次乡试府学廪生名额好几个有缺,依着院试的名次,李宁安去了就是廪生。

轮到李宁安选择的时候,府、县教谕紧紧的看着他。

府学教谕还是很稀罕李宁安的,他的文章读起来还算有水准。

李宁安会选择府学,还是县学,就看这一下了。

府学有廪生四十名,县学只有二十名,县学的廪生名额此时是满的,李宁安便选了常德府学。

毕竟廪生身份真的很香。

随后由书吏登记在户籍上。

众人在户籍文书上被朝廷承认为生员了,有了这个身份才真正算是读书人。

士子换上蓝色圆领襕衫,秀才襕衫用中间玉色布绢制成。

外用青边,从领至衿,因而有青衿之称。

穿上这身襕衫,就表明已经身具功名了,虽说是最低的功名,但已经可称作士了。

在新任知县大人的主持下行簪花礼,便开始夸街。

一路上,前面有衙役领着,一众生员身穿襕衫步行在街道。

街道两旁百姓们都跑来一睹秀才风采。

府学教谕与训导等教授水平十足,全都是举人功名。

虽说教职是个苦差事,教职通常九年一考,九年才能升一级。

而且只有教有成效者,才有升官的可能。

但他多多少少是个官,这就已经吸引无数举子纷纷投身于此,希望捞个官位。

黎敬浩道:“进了府学,咱们争取分到一个舍房。”

李宁安点了点头:“好,咱们府学见。”

乡试在后年,感觉时间还算充裕,其实满打满算不过将近两载而已。

在府学读书期间,李宁安想着可以有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李宁安穿着生员襕衫在奶奶面前转了转。

“好看,真好,这可比老二当年好多了。”

李明智穿这身衣服她没见着,可李金檐当年穿的时候她倒是见过。

李金檐差不多是雍朝的前几次恩科的学子,他中秀才时,朝廷尚不富裕,便着秀才自行准备生员襕衫,当时那身衣服就是她和老太太做的,布料简陋的很。

李宁安听起这段往事,忍不住笑了起来,二爷爷没想到还有这么一段故事。

怕是当初他夸街时穿着带补丁得生员襕衫。

趁着现在还得空,他打算去拜访五叔一趟。

自从去县城读书之后,李宁安忙着备考院试,已经很久没去看望二爷爷了,平日过节的都是老爹前去。

李宁安刚出门,就见一道胖嘟嘟的人影,猛地朝他跑过来:“宁安,好久不见啊!”

看着有些横向发展的小胖墩,不禁笑了起来。

这小子性子还和以前差不多,依然活泼开朗。

“听我爹说,你考中秀才了?”周觉围着他话是不停的叭叭着。

“当初在学堂念书的时候,我就知道你一定不得了!”

李宁安没好气道:“你当初要是不在学堂瞌睡放屁,同样是秀才了。”

周觉嘿嘿的笑着,挠挠了头。

这小子在李宁安回来的路上还在和五叔聊。

他随升了甲班,可是平常总是克制不住自己,惰懒学习,已经考了三次县试未过,在惰性这方面,就不是考不考过县试的事情。

要不是他老爹坚持,早就被李明礼劝退了。

周觉嘀咕道:“还不是怪你,我老爹见你读书比旁人刻苦,便认为我是因为吃不了苦才这样的,再说了谁知你接连考过县、府试,如今你更是秀才了,这更是坚定了老爹让我读书的想法。”

李宁安:“...........”

两人聊了一会,周觉在哪问个没完,问李宁安府城的模样,他嘴里念着:“我还没去过府城呢!”

这话要是被他老爹听到怕是嘴角都得抽抽,“老子还没去过府城呢!”

周觉一开始还对府城还挺新鲜,说了一会便提不起兴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