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历史军事>别问,我科举>第81章 宴席

要知道县试都是二月间,若是一直这么冷的话,那么对于准备应考的考生来说,完全是一个坏消息。

李宁安自然是想这两位老弟可以顺顺利利的,同时希望他俩明年的县试能一举考中。

饮了口热茶,李宁安叹道:“希望过年之后,天气能好些,要不然这县试肯定很难挨过去。”

赵琪跟着点了点头,说道:“宁安,你弟弟是准备明年应试么?”

俩人对李宁安家的情况倒是了解几分。

“是啊!我弟弟这几年一直埋头苦学,看这天气只希望明年好点,还为他准备了这几年的考卷,想着让他熟悉熟悉。”

说起李宁邦,他算是来了兴致,这个弟弟算是最不让他操心的,同时是家里最老实的。

李家因为孩子多,多数是要兄长带着弟弟妹妹,自从李宁安进了学堂便一心读书,平时只能晚上与这些弟弟妹妹讲讲故事,聊聊天。

白天农忙时,便是一直让李宁邦帮衬着,还小些的时候倒是能把小孩子捆在树上,他们可以自己玩儿,让他盯着就行,那时还算轻松些。

可是一等几个小家伙能跑能跳了,一根绳子就束缚不了他们,所以李宁邦承担的责任更重了些。

不过这孩子到底忠厚,说任何事儿他都会勤勤恳恳的去做,没有什么怨言,所以每逢休假回家,李宁安都会在课业上指点他。

黎敬浩一听,有些恍神,“没想到你们兄弟感情这么好。”

“正所谓血浓于水,我与几个弟弟妹妹每日朝夕相处,感情是割舍不开的。”李宁安自顾自的笑道。

“朝夕相处吗……”

闻言,黎敬浩低喃一句,沉默许久,一时间不再盯着火上的羊腿。

见此情况,李宁安两人便不再说起家人兄弟之事。

黎家累世官宦,里面的公子少爷都是各自养在各院里,远没有什么争论吵闹,性子都寡淡的很,黎敬浩还算是好的。

不过想来也正常,世家大族家中人多,各分派系,高门大院内规矩森严。

虽是衣食无忧,但也少了份亲情在里面。

这还算好的,黎家家教甚严。

要是争端激烈的人家,家中主脉分支甚多,牵扯巨大,为了利益什么都能做的出来。

嫡系一脉更是嫡庶不分,怕是会让人烦透了心。

跟黎敬浩越是熟悉,便知道他从来不提及家中姊妹,几位好友更是不会不礼貌的去询问。

要是真算起来黎晏殊好像就他一个独子,真不知道他欢快的性子是怎么养起来的。

虽说平日黎敬浩说话很是温和,此时却有些忧愁,李宁安一时间倒是有些不习惯他这个样子。

不过还好,转瞬间他就回过了神来。

这几年来,李家算是好事多多。

自从李宁安取中秀才之后, 李家在整个三河村的名声旺了不少。

这段时间李金辉可谓是走路带风。

再来就是李宁安的婚事定了下来,不单单是他,连带着他几个未定亲的堂兄都是一连串的被媒人踏破了门槛。

更甚者有人盯上了几个尚小的妹妹,此刻,李家孙辈女孩便只剩下李明溪和李明泉两家。

大伯李明山的两个姑娘早就许了人家,到时用不着沾李宁安的光。

不过大伯娘还是特地来感谢了一番李宁安,嫁出去的姑娘当然没选择,可是背后却有了倚仗。

有了李宁安这么一位秀才弟弟,在后面撑腰,两个姑娘的婆婆想使脸色时,恐怕都会顾忌几分。

之所以压着几个妹妹的婚事,第一个是年岁尚小,再者便是李家正在读书有心举业的孙辈不少。

正所谓高嫁女低娶妇,这种习俗源于这个时代的礼教观念,婚姻是一种家族的联姻关系。

门户好的女子应该找比自己门户更高,家境更好的男子。

相反男子门户若低些,便要寻些门户更差的家庭条件不好但品德良善的女子。

这就是门当户对的一种观念,既然李金辉的几个孙女可以有更好的选择,自然不是很着急。

几位堂兄娶得同样是富裕良家女,毕竟李家的家境摆在那。

即使没有李宁安这层身份,不论是附近的几个村子,还是镇上,都有女子愿意嫁入李家。

只能说李金辉的眼光高了些,先前给几个儿子取的新妇都是附近几个村子的大姓。

虽说在地方上有影响力,但到底没有那么好的文学底蕴,对于教养孩子的方面还是很匮乏。

李家的孩子基本上都是散养模式,在读书方面,更是任由孩子自己做主,缺乏引导。

不然,依照着李金辉攒的这么大的家底,不间断的供养两个孩子读书还是没问题的。

只能说有的孩子读了一段时间,自身恐怕适应不了,就自我放弃了。

不过现在就好了,自家出了个秀才,便算是书香门第,寻些养在家中读过书的女儿倒是没有以前那么困难。

对于下一代的培养在李金辉看来,是重中之重。

转眼就到了八月, 李宁安每到这个时候都会放一月的假,正是因为这个时间段农忙。

虽说李宁安是读书人不用务农,可是架不住朝廷对此事万分重视,靖安皇帝更是亲自下令勿误农时,这个时间算是官学的合理放假时间。

所以李宁安趁这个时候回到了三河村。

李宁安前年四月份参加府试 考中案首童生之后, 许氏就决定摆酒席宴请亲朋好友共同庆贺。

只是李金辉觉得太过张扬会引人注目,虽说乡人纯朴,但总会有善妒的人。

中了秀才就大不一样,门户提升的同时,旁人就不敢随意的说些闲话。??

因此, 李宁安回来后的第二天,奶奶许氏就带着四个儿媳,李金辉带着三个儿子,各自忙碌了起来。

除了大伯在镇上未归,其他几个都忙的不可开交,大伯可能得晚上赶回来,宴席明天开始。

一群人去地里摘菜的摘菜,上山去打野味、下河去抓鱼虾,都忙着为第二天的宴席。?

其余几个堂兄都在为今年的松香制作采集做着准备,李金辉之所以敢为几个堂兄定下亲事,便是倚仗着松香挣的钱财。

这几年确实是行为有些反常,为了不引起旁人的怀疑,除了本来就参与的李明德,其余像三爷爷,四爷爷几家都参与了进来。

虽说人越多,别人怀疑就越重,但是看着李宁安中了秀才。

再加上李家这庞大的人口,旁人顶多嘴碎几句,不敢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