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历史军事>别问,我科举>第124章 相见

另一个支配他成婚的原因便是依照着大家族的婚配制度,李宁安是李明溪的长子,他若是不成亲,那么他的几个弟弟都要排在他后边。

大伯,二伯家的几个堂兄与他们家并不能混淆,既然是排头兵,怎样都不能由着自己的意思,他不想成婚可挨不住几个弟弟想呀!

他倒是可以拖到弱冠,可李宁邦就比他小不到两岁,可别到时候这小老弟拿针戳他。

大概是受李宁安影响,赵琪同样有这种想法。

赵琪家里倒是没有对他催的太紧,主要是他爹想着他中进士之后,可不可以捞一门好亲事。

按赵琪那个性格,这会儿恐怕同样在家中犯愁呢。

许氏道:“你前不久不还说中进士的好友韩启已经诞下一子了吗?你看看人家。”

李宁安:“……”

早知道就不告诉老太太了。

韩启在工部观政半年后,外放到了陕西陇县任知县。

“那之后的婚事便有劳奶奶和娘替我操心了。”李宁安说完心里一松,自己只能拖这么久了。

许氏淡淡道:“早就该麻烦我了,不然不会将你拖这么大。”

王莲英附和道:“就是,今年下聘,明年才能成亲,这一拖又要十九了。”

李宁安:“......”

他只得先将自己的终身大事给解决了。

谁能想到,无论是什么时候都要承受催婚的压力,根本就逃不掉。

将成婚的事应承下来,李宁安才终于算是给自己创造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

许氏和王莲英这些时日将心思全都扑到这件事上。

期间,两家人安排李宁安和林家姑娘见了一面。

肯定是不能让两人直接会面,林瑞不情不愿的带着李宁安来到偏院,两人隔着屏风彼此间闲谈了几句。

远远看着站在院门的林瑞,李宁安真是想上去将他踢走,完全影响他的发挥。

男女间虽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界限倒也并非那么严格。

毕竟可没人喜欢盲婚盲嫁。

虽聊得不多,但李宁安能够听得出来林寻性情温润和善,话语中并不显着刻板,完全可以说是十分聪慧的。

声音同样不似几年前稚嫩,听起来清脆悦耳,拨人心弦。

李宁安和女孩子的接触确实不多,他与人聊天素来顺畅,可与女孩子相处时却显得很是笨拙。

林寻不知是被李宁安哪句话逗乐了一般,在屏风后偷偷地笑着。

李宁安与女孩子聊着女孩子喜欢的事情,多半都是自己在那说读书时的事。

说着说着他便有些觉得自己讲的太过平淡,有些说不下去了,可是林寻却显得极其认真的倾听,从未打断。

和林寻的相处之下,李宁安不知怎的感觉很是舒心。

发觉林瑞总是向他这里张望,李宁安断了继续聊天的意思。

与林寻相约在元宵节出来见见,林寻略有些迟疑,不过最后还是应了下来。

之后的日子里李、林两家的长辈见的是愈加的频繁,不断敲定两人的婚期。

李宁安从未想过娶什么高门贵女,无论什么时期都讲究门当户对。

他如今虽考了解元,但他家境就是这样。

自家本就不是富贵人家,当然不会看高看低任何人。

而且林家本就是书香门第,以王莲英与余氏相交来看,两家相处甚是融洽。

林贺义同样不在于身份之别,早在李宁安县试时便动了结亲心思。

李明礼带着李宁安来拜访时,他就多加赏识,这一切李宁安都看在眼里。

林贺义最满意的便是李宁安的学识,他在科考之路上始终不顺,考了几回乡试都未考中举人。

旁人不知道考乡试难,他是最为清楚的。

最重要的是,女儿满意。

余氏最近总写信来说,女儿与李宁安碰面之后发了好几回呆,这可是以往从未有过的事。

林瑞每次看到妹妹如此,便恨不得将李宁安打一顿。

李宁安若是知道肯定会很是惊讶,自己就是正常聊天,竟然无意间勾动了少女的芳心。

养在深闺中的女子可以想象聪慧是聪慧,但却格外单纯。

随后,两家长辈一直努力为年轻人创造见面的机会,想着让两人多见见面了解了解。

可是除了元宵节,左盼右盼都没有什么符合两个孩子见面的机会,便只能挨到元宵节。

自打定下成亲之事,李宁安并去过几次林家进行拜访。

但每次去林家时,想着自己要说什么话,可怜自己积年写手,可却怎么都无法将心中腹稿说出来,与林瑞大眼瞪小眼儿很是尴尬。

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桃源县城家家亮起了灯,满城的灯火将整座县城照耀得如同白昼一般。

李宁安在许氏的鼓励下出了门。

受封建礼教的约束,年轻女孩是不能随意出门露面的,可是到花灯节时却是意外。

李宁安特地到了县城,整个街巷都被花灯填满。

迎合元宵节,街道两旁全都在卖着花灯,更有不少少男少女在坊市小河旁放着花灯。

李宁安过元宵都是在三河村与家人一起过,从未在城中过过元宵节,骤然见了城中的热闹景象,竟一时有些错乱。

他从摊贩那里买了一盏灯,正提着向前走,就远远的看见一辆青色帘幕的马车停在路口。

李宁安和一位身穿蓝色袄裙的女子在路口相遇,马车停在一旁,那辆车帘幕被拉开,露出了青色的车身。

他们的目光在这一瞬间交汇,仿佛时间定格。

“林姑娘。”

“李公子。”

轻轻的唤了一声,两人相视一笑。

年轻男女多在元宵节时相会,不过两人仍然不敢过多交谈。

街道摊贩以猜灯谜换取花灯吸引顾客,看着两个小年轻走过来,心领神会上前道:“这位公子可要为妻子赢一盏花灯。”

林寻一听脸色微红,但并未反驳。

在灯谜这一古老的传统游戏中,常见的几种类型包括,形状灯谜、字谜、平仄灯谜、对对联灯谜、谜底为数字的灯谜。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灯谜类型,它们既考验智力又富有乐趣,在古代娱乐设施甚少的情况下,会是很多人喜爱的游戏。

“弹壁灯”是一种特殊的灯笼,它有一个独特的设计,一面贴靠着墙壁,另外三面则贴着一些灯谜。

这个名字的由来也正是因为这个特殊的设计。

这种灯笼可谓是集猜谜和展示才华于一体。

当有人来猜谜时,如果能猜中谜底,那么这个人就可以免费得到这个灯笼。

但是如果猜不中,则需要支付一定的银钱才能拿走它。

这对于年轻的男子来说,无疑是一次展示自己才学的绝佳机会。

面对心仪的女孩,他们可以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华,从谜底中找到正确的答案。

如此一来,不仅可以获得心仪女孩的欢心,同时也能赢得周围人的赞叹和认可。

这种灯笼的独特设计和活动形式,为人们营造了一种既有趣又富有挑战性的氛围。

总之,无论是猜对还是猜错,参与“弹壁灯”活动的人们都能够从中获得乐趣和收获。

李宁安看了林寻一眼,发觉她同样正用一双明亮的眼眸直直的看着自己。

不知怎的,此时李宁安心中生出一丝悸动的感觉。

李宁安先看灯谜的正面,只见上面写着一仰头就能看到的,却晚上用不上的是什么灯?

李宁安并未犹豫,脱口而出道:“眼睛。”

第二个谜题则是有牙却不能咬,有舌却不能说,有腿却不能走,是什么灯?

“蜡烛。”

“公子真是厉害。”摊贩在一旁捧场,眼看旁边人是越拢越多,笑盈盈的希望,李宁安多猜几个。

第三个谜题对李宁安来说同样不在话下,很快就猜了出来。

摊贩被他猜中了并没有不高兴,自己虽然输了个花灯,但李宁安猜灯谜时,他自己的这个小摊上已经吸引了不少人。

在一旁看热闹的少年郎,一看李宁安这边将那花灯拿了,便纷纷上前想要猜出灯谜。

李宁安将不甚精美的花灯交到林寻手中,随后两人便在街道上压起了马路。

尽管夜风寒冷,但李宁安却并未觉得很冷。

林寻是个安静的性子,这倒是与李宁安很是相像。

不过两人相处时,却并没有觉得无话可聊,断断续续随和的聊着天。

两人来到河边将猜得的花灯放在河水中,微风推动着灯展向前飘去。

林寻扑腾着大眼睛,“咱们来许个愿吧!”

看着林寻漂亮的小脸,李宁安同样闭上眼睛许起了愿。

趁着她还未睁眼,李宁安从怀中取出一个木盒:“这是我寻人做的桃木簪子,先前见你并未佩戴什么头饰,想着……”

这枚簪子还是李宁安自己画的样式,找小妹寻思了半天,给出意见才最终做出来的。

林寻看李宁安说话有些卡壳,嘴角轻笑出声,大大方方的接过了簪子,轻声说着,“谢谢,我很喜欢。”

李宁安不由得露出笑意。

小心的看了李宁安一眼,随后在腰间点下一个小巧的荷包,荷包上的花样很是独特。

李宁安将荷包捏在手心,此刻心情甚是开心。

他将林寻送回来时的巷口,见对方踏上马车,手捧灯笼,马车缓缓启动。

那黑亮的眼眸中闪烁着微笑,在街头上投下的光影中,花草树木被点亮。

然而,李宁安注视的只是那张笑脸。

这之前,李宁安并没有准确地想过和谁度过一生,但此刻他的心中已经逐渐明确了一个模糊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