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历史军事>别问,我科举>第135章 湖广老乡的会面

到了地方,对着湖广在京待考的举子们一一见礼。

相当一部分人李宁安都认识,大多都是这几届的举子,若有不相识的,带着互相引荐引荐,便差不多认全了。

随后,陆陆续续又来了不少人,很快就把湖广会馆偌大的前堂挤满。

李宁安有些可惜的是自己师父不来参加这种聚会,按照他的说法应考举子与当朝官员相见,他并没有掺和的心情,当天一早便去城外会友了。

举子们差不多到齐了,之后登场的就是湖广籍在京的官员了。

说到底还是官场的人情世故,这些人都是掐好时间点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都是由低品级官员先行到场,之后就是陆续到达的高品级官员。

从五六品官员到三四品官员,这些都是在京的湖广籍官员,最后登场的自然就是兵部尚书岳翰和他的儿子岳雅文。

岳雅文是上林苑监左监正,这个官职倒是并不重要,使朝廷单独设置的官属大约有十署,主管良牧、番禺等事务。

之所以引起李宁安的注意,主要是因为他出任为官的身份以及是自己那位列岳的顶头上司,林贺宇现任上林苑监右监正。

朝廷以左为大,右监正算是岳雅文的副手。

这位大人入仕的身份并不被正统的读书人看得上,他科举没考只是受到自己父亲的余荫,得了个荫生的身份。

就是和林贺义一样都是国子监的监生,可林贺义只是在南京国子监任典籍,他还和自己老丈人不同。

他是真的没有参加过院试,好似只是得了个童生,可却直接成为了正五品的官员。

只能说这真的是靠背景,京城五品官员可真不能说多,六部郎中都只是五品官员。

论起他的实权肯定不能跟六部相比,但这好歹是一个衙邸的主官,真的可以说得上是潇洒无比。

这个时候大部分监生,只要稍微有点追求的,入国子监后还会继续科举。

基本上都希望能够通过会试参加殿试,成为天子门生。

即使位列三甲,可那也是进士,至少在仕途上发展空间比监生大的多。

一旦步入仕途便不能参加科举,所以国子监的监生面对这一选择时都会慎之又慎。

岳雅文不能说官运亨通,但至少超过很多人。

李宁安倒是没有轻视他的意思。

毕竟他能在这个位置安安稳稳这么多年,同样能说明他自己的能力。

在两人进入大堂后,直接成为了全场焦点,在场官员以及举子纷纷起身见礼。

看此情景没有单独交谈的机会,李宁安只能按耐住混个脸熟的想法。

只能等一会儿开席敬酒的时候找个机会,看能不能在尚书大人面前露个脸。

不过在常德府这边举子们上前见礼的时候,岳雅文看到李宁安年纪轻轻,他此时对李宁安来了些兴趣。

如此年轻便已经中举,不说前途无量,但总归机会比别人大。

他最好结交青年才俊,李宁安的名声他同样听过,解元的身份总是让人印象深刻,说不定今科之后两人就同朝为官。

“安和今年年岁几何?哪年中的举。”

岳雅文看着李宁安问道。

“见过大人,学生今年十八岁,靖安三十一过的乡试。”

李宁安再次见礼道。

“恐怕安和是今科进京参加会试考生中最小的吧!”

岳雅文并没有压低声音,在座众人都被这里吸引。

岳翰自然同样听到,眼神略有赞许,捋须说道:“真不愧是青年才俊,今科我湖广士子真是群英荟萃啊!”

在场官员纷纷附和,连连夸赞。

一时间在座的湖广士子一个个都谦虚了起来,原本有几个想着拿出文章上前请教的士子都缩了回来。

先前拿着文章上前请教,肯定会引起诸位大人的不满。

但只要文章作的好,肯定能够让人记住,可眼下岳大人已经发话,再上前请求指正文章就显得有些大言不惭了

岳翰看向李宁安的目光和善了许多。

岳雅文笑着对着李宁安砥砺道:“会试还需尽心竭力,朝廷正需要青年才俊做朝廷砥柱。”

话毕,岳翰看一下在场诸位考生,“此话同样送给你们,还望不负皇恩,此次为国选材都应当奋力争先,为我湖广添彩。”

“多谢大人教诲,我等一定尽心竭力不负皇恩。”

这话说的,直接给他们这些湖广考生说激动了,一个个都拍着胸脯保证起来。

李宁安自然应声附和着,这么一搞别说岳翰了,在座诸位恐怕都知道了自己。

随后,李宁安就想着退下。

毕竟会馆里众多士子都想着上前露脸,李宁安自然不会拉着岳翰聊个不停,只要混了个脸熟就行。

他们参加这种聚会的目的一开始就不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都是基于人情往来互利互惠的基础之上。

朝廷虽然没有党争一说,可是官员私底下结交都是无法避免的事。

皇上并非不知道他们拉帮结派的事实,知道这是无法避免的,所以反而会利用他们之间的政治斗争来达到一定的政治平衡。

官员串联并不只是维护自身的利益,同样是为了制衡皇权,避免皇帝肆意妄为。

而且这样能够更好的实行自己的政治方针,每一位高中进士的读书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抱负。

可这种抱负一个人肯定是实现不了的,这就不得不拉上一帮人来推动,渐渐的,朝堂上就形成了政治对立。

但这样干并不一定都是好的,还有些官员就会利用这一点来互相倾轧,私自加税,行贿受贿。

这些湖广籍的官员肯定是想与新科进士拉上关系,不说帮忙了总好过给自己添乱。

前两年就有一位江西官员在地方为官,选任回京之后掉到了六科,这嘴一开喷,那可是什么都不顾。

喷人是他的工作,怎么弹劾都是他的事。

跟他没交情的江西官员可都被他喷过,他逮着对江西的了解,那可是毫不留情面。

皇上最爱用新人进六科,这完全就是手里的利剑指哪打哪。

简单说了几句后,李宁安就自觉退下。

李宁安自然不会只是在岳翰面前混个脸熟,对于其他在京的官员,李宁安同样寻机会去一一拜会。

一个人去多少有些刻意,他便拉上黎敬浩几人一同去,不说他们当中会不会有人成为明年会试的主考官,毕竟现在皇帝没定下人选。

可多少认识认识混个脸熟,肯定会对自己以后进入仕途有帮助,怎样都是不亏的。

而且若是是皇帝定下人选,他们这些举子反而还不敢凑上去,到时候与科场舞弊扯上关系,那看真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