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历史军事>别问,我科举>第151章 座师

近日,李宁安迎来了一连串的士子前来拜访,他的笑脸几乎僵硬了。

除了士子们外,京城本地的富商、豪绅也纷纷送上贺礼,甚至有人直截了当地问道:“会元郎缺钱吗?\"

这还用说吗!缺钱,一直都缺钱,无论什么时候。

京城之大,居之不易,像李宁安这样会试上榜的,殿试过了之后便是进士了。

毕竟殿试只排名次不黜考生,可以说是士子这些年来最好的一场考试。

然而在参加会试之前,士子们要支付上京参考的旅费和住宿费,还有到京城后与同列士子们郊游的费用等等。

对于家境贫寒的士子们来说,开销可谓不小。

而且中了进士并不代表着立即能享受富贵。

如果被派到地方任职,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人可以孝敬。

虽然大雍朝的冰敬和炭敬体系还未完善,但无论县太爷走到哪里,自己的腰包总归是会满的。

然而,如果在京城中当个京官,要么在翰林院担任清贵的翰林官,要么在六部中担任主事等职位,靠着薪水来补偿考试中的花费仍然有一定难度。

此外,大雍朝还有进士六部观政制度,也就是说,新科进士及第后并不立即授官,而是需要先到六部九卿衙门实习政务。

只有表现出色的才能留在京城。

对于那些没有背景且殿试成绩不高的士子来说,只能悠哉悠哉地离开京城了。

因此,一批商人应运而生,暂时缓解了新科进士们的经济压力。

他们设法依附某位进士,以帮助解决急需。

日后,当进士取得成就时,就是回报的时候了。

李宁安自身虽然不富,但很遗憾,他有一位有钱的娘子。

自成婚后,李宁安可不敢动用娘子的一分钱,可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林寻从林家带来的嫁妆给李宁安增添了一份底气,再加上这些年家庭积攒下来的财富,他在金钱方面就不那么紧迫了。

从某种程度上说,如果李宁安不购置房子,这些钱足够他做个软饭男了。

李宁安本以为,那种“白送”钱的行为已经够夸张了。

没想到还有人来询问他是否成婚。

李宁安如实回答说已经有妻子了,对方一点也不感到意外,甚至是上赶着给他送女子,如果李宁安愿意,可以带回家等等。

他强行将对方请了出去,这样无耻的要求他还从未见过。

在湖广乡试期间,李宁安已经充分意识到人情冷暖。然而,会试比乡试更加严峻。

前来拜访李宁安的人几乎把常德会馆的门给踏破了。

好不容易熬过了这些天,总算是将这些人打发走了。

本来他原计划拜访完师父后,去林府一趟。

但到放榜第三天,一群贡生约好一起去拜访座师与房师。

三百多位贡生一起前去,场面肯定非常壮观。

座师即会试的主考官,如果主考官选中某个士子,士子们自然要视其为师。

科举考试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一定的规则下,座师的受尊敬程度要超过蒙师、馆师。

在部分士子心中,座师的地位甚至高于业师。

最重要的理由当然是业师官大。

会试主考通常由阁臣担任,权势崇高。

即使主考自身对某位士子没有印象,但士子们外放时常常要应用座师的关系来拉动自己的地位。

朝廷的官僚体系也与这种座师门生关系有密切关联,门生不得违逆座主,否则将为士林所不齿。

众人到场后互相见礼,常德府今科高中数名士子,并不尴尬。

士子们若是单独去见座主,心情上总有些紧张,因此他们约着一起去,一边闲谈,一边享受京城风光,这才是会试上榜的意义所在。

现在没有多少人与李宁安刻意攀谈,但在场的士子都已经预料到李宁安这科最低都有个二甲前列的成绩,很大几率处于一甲。

眼下众人还未参加殿试,还不知道自己的殿试名次如何,但不管怎样,一个进士已经离他们近了一步,新科贡士们信心满满,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成为官员时的光辉时刻。

来到礼部衙门后,众人首先见到的是翰林学士谭彦霖,紧接着是年老态龙钟的潘阁老。

潘阁老给人一种生人勿近的感觉,而谭彦霖的相貌则显得慈祥。

收了众士子的拜帖后,潘阁老笑着说道:“会元郎是哪位?”

李宁安从众士子中走出,向潘世同、谭彦霖分别行了弟子礼。

谭彦霖观察了他片刻,先开口说:“果然是一位才俊。”“你的文章我和潘阁老一眼就被吸引了,点你为第一完全实至名归。”

潘世同没有说话,只是在一旁品茶。

即使如此,他的气势仍然胜过谭彦霖,让人战战兢兢不敢出声。

普通官员见到潘世同都感到畏惧,更何况是这些连官场还未踏入的新丁呢!

“本官只是秉公取材而已,并没有其他私心。”谭彦霖将场面文章说完后。

潘世同才轻声说道,“你们既然中了会试,就应该思考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官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切记要戒骄戒躁,这样才不会辜负朝廷对你们的栽培。”

潘世同说话严肃,但士子们听出了其中的鼓励之意。他们表示领教后退去。

等众人离去后,谭彦霖又看向潘世同:“大冢宰认为这几位贡生怎么样?其中有无值得培养的人?”

潘世同回答:“现在谈这个为时过早。”

“我觉得,如果有合适的人选,可以考虑将他们调到吏部来。”谭彦霖笑道。

潘世同的严肃面容终于露出一丝笑意:“如果你将那位会元拉到吏部,他可能会记恨你的。”

对于新科进士来说,吏部其实是一个好去处,吏部负责管理着外放官员的晋升和考核。

特别是在京察之年,这是京官对外官的优势所在。

然而,这是对于普通进士来说只是如此。

如果有机会成为翰林院的成员,谁会愿意担任吏部主事的职位啊!

除了贫穷一些,翰林院在大明官场中无人可敌,上可以进入内阁,而下则不受京察制约,不必整日担心和害怕。

因此,谭彦霖只是开个玩笑而已。

但对于新科进士们来说,六部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去处。

六部中,吏部负责管理全国官员的晋升与考核,更是无数官员的梦想之地。

\"阁老认为新科会元郎怎么样?\"谭彦霖问道,\"除了其他方面平平之外,他的文章写得非常精妙。\"

李宁安不知道几位考官对他的评语,他一离开衙门就直奔湖广会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