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历史军事>别问,我科举>第162章 谒孔庙

返回会馆时,李宁安已经快要神志不清,无论如何,他绝不能在庆功宴上丢脸。

尽管他的官位还未正式授予,但在宴会上越发放纵,明天恐怕就会被御史弹劾。

李宁安躺在床上,感觉殿试和庆功宴的一切都如同梦境一般。

待李宁安从恩荣宴回来后,赵琪第二日来和他道别。

他自会试过后,已经在京中多待了多日,现下亲眼见证李宁安得了状元,他再继续留着也无事可做。

李宁安一直将他送到了通州码头。

“安和你不用再送了,三年之后我还会过来的,你就等着吧。”

赵琪向来一副轻松自在的模样,当见到李宁安也想跟着上船时,他笑着将李宁安推下去。

“咋的,你还想和我一起回去啊!如果你有什么话,我会转告你爷爷他们的。

家里有事我也会托人写信给你,你就安心待在京城吧。若是他们同意进京,我会在一旁应着帮忙的。”

他还道:“你就放心吧。”

李宁安笑着回说:“有你在家里,我有什么能不放心的,而且我也不会像别人那样三年不回家。”

然而,李宁安心里明白,作为新上任的官员,想要休假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虽然大雍朝对待官员非常优厚,公假、省亲、祭祖、迁葬都可以请假,但假期的长短却与官员的入仕时间挂钩。

对于像李宁安这样初入职场的新手来说,想要请长假并不容易。

不过在大雍,官员通常边工作边休息,几年后得罪了权贵便回老家,再过几年又回到官场,说不得自己也会有相同的经历。

“保重。”当李宁安将赵琪的行李搬进船舱时,赵琪突然叫住了他。

“三年后,我们在京城见面。”

李宁安伸出拳头轻轻地碰了碰赵琪的肩膀,就像他们读书时常干的那样,然后挥手告别。

赵琪回到了常德,而李宁安则还没有被授予官职,打算继续留在常德会馆中读书。

既然已经明确要留在京城,李宁安还让老弟在京城中四处看看,没事找牙子询问一下房子。

但他现在还没钱定下,从常德赴京时,为防意外所带银两不多,好在湖广的几家商会暂时可以借钱给他,先将房子看好定下,倒是有人想着送宅子的,可那也要李宁安敢收啊!

京城之地,居之不易,能送宅子的不用想就知道是什么人,还未为官就收受财物,李宁安可不想给自己增添烦恼,所有相赠之事全都委婉的拒绝了。

第二天一大早,李宁安就被会馆的小厮请到前面,还有黎敬浩、邹启明和张科一起,他们都是新科进士,自然要进行殿试后的一些程序。

此刻,常德会馆的前堂已经收拾得干干净净。

一名小太监在几名大汉将军的陪同下等候着,看到李宁安他们进来,这才站起身,手里捧着一份青黄两色的诏书。

李宁安等人拜谢过后,小太监宣读了诏书:“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这封诏书也只是例行公事,每逢恩荣宴之后皇帝都会对新科进士进行封赏,只是封赏的东西多数不会太贵重。

李宁安等人接旨谢恩,然而诏书并不会直接交到他们手中,只是将赏赐给到位就行。

李宁安塞给传诏的小太监一锭银子,请他们喝茶之后,送走了他们,李宁安拿着得到的赏赐有些发愣。

新科进士们在恩荣宴后,迫不及待地要前往鸿胪寺接受上表谢恩的礼仪学习。

作为本科状元,李宁安受庆宁帝赐予朝服和进士宝钞。

这套朝服是大内造的,由绯罗袍、圆领和白绢中单组成,此外还有槐笏、纱帽和药玉等赐物。

在谢恩时,李宁安起草了一封谢表。

尽管对他来说写谢表并不困难,但礼部还是要先审阅过才能呈上。

“今天休息一天,明天就要去鸿胪寺学礼仪了。”张伯远说道。

“状元有朝服,我们好像没吧?不发的话,我得想想去哪里做两身。”黎敬浩笑着说。

“我也去。”邹启明说道,同时羡慕地看了李宁安的状元服一眼。

皇家只赐予状元一身冠带朝服,而其他进士则需要自行制作。

至于他们现在身上穿着的那套进士服,不好意思,参加朝考之前必须送回国子监。

这并非赏赐,只是借用来参加完恩荣宴和向先师孔子行释菜礼所需。

在谢恩之后,李宁安还要带领同期的进士们谒国子监、谒先师庙以及行释菜礼,直到这些程序全部完成,恩荣活动方才正式结束。

而对于众士子而言,最激动人心的时刻莫过于刻碑题名。

本科庆宁四年殿试结束后,礼部委托工部在孔庙碑林上刻下新进士的姓名和籍贯。

工部督刻的进士碑制作速度极快,因此进士们很快就在第一时间看到自己的名字刻在碑石上。

碑石上刻着:“庆宁四年丙辰殿试,策试天下贡士李宁安等三百一十五名,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下面一一列出所有进士的姓名——第一甲,李宁安,湖广常德桃源县。

王明升,浙江台州府。

黄顺荣,江南南京府。

对于进士们来说,这无疑是光宗耀祖的时刻,即便经过数百年,当有人看到此碑时,就能知道某年某地曾有某人中过进士。

虽然状元的名号最为显赫,但能够在碑林上留名对众多士子来说是毕生的追求。

看到这一情景,众人无不激动不已。

在鸿胪寺接受鸿胪寺官员的指导,学习朝会礼仪对今科大部分进士来说可能并非立竿见影能派上用场的技能。

然而他们依然认真学习,因为谁又知道未来会不会用上,没准过几年自己就有资格登殿参事了。

随后,今科状元李宁安代表三百多位新科进士上表谢恩。

这一天,在京城的文武百官都会身着朝服,按照常规礼仪侍立。

鸿胪寺官引状元及诸进士按序入班,此时仅有一甲三人获得官职。

一甲状元被任命为翰林院修撰,榜眼和探授则成为翰林院编修。

至于黎敬浩等人尚未获得任何职位,他们必须待所有仪式完成后参加朝考,方能确定最终归宿。

众人向皇帝行拜礼,状元带领诸进士共同向皇帝表达谢意。

随后,礼部官跪宣表目,宣读结束后,状元及诸进士再次向皇帝行拜礼。

随着鞭声响起,皇帝离开,上表谢恩的仪式方才结束。

第二天,状元率领全体新科进士前往国子监,“谒先师庙,行释菜礼”。

这一仪式旨在提醒状元及诸进士,在未来的官场生涯中,应以儒家思想为辅助君主治理国家的方式。

“谒先师”一词易于理解,即向孔子行拜。

毕竟,读书人自认为是孔子的门徒。

而“释菜礼”指的是向祭品的意义,简单说就是献祭品给孔子的雕像。

完成了这一程序后,整个殿试的全部仪式才算走完。

殿试之后的传胪大典、御街夸官到恩荣宴、上表谢恩以及“谒先师庙,行释菜礼”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流程。

这些仪式始自殿试,是进士们必须完成的任务,一个也不能少。

第二日,黎敬浩等人将脱下的进士服整理好送至国子监。

对于这些二、三甲进士来说,所有的仪式已经完成,接下来将面临决定他们未来命运的最后一道关卡,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