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历史军事>别问,我科举>第167章 店铺到手

在牙行揽客的时候,牙子通常是将所有钥匙都带在身上了,因此他迅速打开门锁后,带着李宁安走进了后院。

看起来与昨日样图上的描述相差无几,院子里有两间处于阁楼的房间,房子朝向与前面的铺面大致相同,都是坐北朝南。

位于靠墙位置的侧边带一个小厨房,旁边紧挨着一间柴房,若是改改大概还能做个房间用。

令李宁安最为满意的是,在院子的西南角居然自带一口水井,上面大概是上家酒肆特地制作的辘轳,提水设施,流行于北方地区。

由辘轳头、支架、井绳、水斗等部分构成。

利用轮轴原理制成的井上汲水的起重装置,《齐民要术·种葵》中有制作方法,有现成的当然是最好。

昨天看到的图纸上并没有画出水井,可能是被遗漏了吧。

李宁安之所以这么开心是在于城内不得私自挖井,日常用水都要去城外有车拉回来,这在京城还促使新的职业诞生。

城中水井是有数的,一方面是朝廷对地下水的把控,预防地面陷落,另一方面是城内污水处理系统的难以铺设涉及。

可不要觉得只有后来人才会在意环境污染,古代只是做不到现代那么彻底,并不是他们没有努力过。

有了这口水井,以后洗菜做饭、洗衣打扫都会方便许多。

又对着后院打量起采光来。

他忙着环顾四周,仔细检查了院子的每个角落后,心满意足地认为非常好,整个院子没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无论是晒衣服、被子还是在冬天享受阳光取暖,都绝对没有问题。

当李宁安检查完所有的门窗后发现没有问题,他便决定购买这间铺子了。

看到生意成交,那牙子的嘴角笑得几乎都咧到耳后根了。

房主将卖店铺的事情全权委托给了牙子,所以办手续会快许多。

店铺的售价是四百三十两银子,小贩佣钿五两,再加上衙门登记和契证费用的二两,李宁安总共花了四百三十七两银子购买了这间铺子。

当全新的房契落入他手中时,李宁安感到自己在大雍朝的立足之本又增加了一些。

整个上午都很忙碌,此时李宁安的肚子已经快饿扁了。

然而想到下午还有很多事情要忙,李宁安决定不去找吃饭的地方,而是与小弟直接去吃了碗汤面。

想到彭家一家人,李宁安又请店伙计给他打包了十几个蒸饼。

至于为什么没有买肉包,是因为这几个人在牙行这里能吃到的好东西并不多,不要直接吃太多油腻的食物,免得给肚子带来麻烦。

然后,他提着两个大纸包去找了小贩。

当李宁安到达时,彭五四一家原本蹲在铺子门口的人全都站起身来,眼中带着期盼已久的喜悦之色。

李宁安看到,其他蹲在地上的代售奴仆手里都拿着一块黑黄面饼,显然这是他们的午饭。

但彭家却显然没有。

想来牙子认为彭五四一家已经卖出去了,所以不再理会他们的饮食。

真是现实得过分。

李宁安已经下定决心,以后再买人的话,肯定不会再找这个牙子。

想到这几个孩子肯定饿了,李宁安将手里的油纸包递给彭五四,“你们先吃午饭,等吃好了,我再送你们到店铺去。”

“好的!”彭五四连连点头,随后领着妻儿去一边吃饭。

几个小孩早就嗅到了香味,当他们看到打开纸包发现里面是白胖胖的蒸饼时,眼睛充满了惊喜,再也移不开眼睛。

离开牙行后,李宁安带着老弟又来到街道的拐角处。

既然已经买下了店铺,下一步自然是找个能照看店铺的人。

然而,要找一个既识字又懂生意的并不容易。

李宁安连续走了好几家店,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

有句俗语说“急事慢做”,有些事情是不能心急的。

最后让老弟将这几人先带到买来的店铺安顿下来,还能借他们来打扫一番。

看着店铺李宁安又想到日后店铺的商税一时间嘴角就抽抽,京城店铺与房屋价格一个天一个地自然是有原因的。

商铺每年除了支付一定的商税外,朝廷在各坊设置各铺,每铺立铺头,火夫三五人,隶属于总甲,专管地方捕盗等事。

单打发他们一年就得使不少银子,再论上商铺许可登记等等花钱的地方,于京城开个铺子花销不知凡几。

否则几百两就想盘下一个商铺简直是妄想,即使买来不用这些个钱财也是少不了的,这就是为什么商铺一旦亏损,这些商户赶紧就火速卖铺走人的原因,还是为了少亏点。

想到没有着落的宅子,李宁安更是头疼,在湖广商会支的一千两银子手中一下子就剩一半了,五百两总不能买一间平房来住吧!

......

此时的三河村风平浪静,田间地头人来人往。

弯腰插秧、树下休息,肩上扛着扁担送饭菜的一派热闹景象,小溪水潺潺流向东方,岸边的柳树早已抽出新芽,正是春天美好景色的一片。

李家此时也热闹非凡。

李家三房的女主人林寻正在仔细算着村里一家店铺的账目。

她对这家店铺的运营非常用心,因为这是她的嫁妆。

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声响动,她看到王莲英从院子外走过来说道:“寻儿,不要总是坐着算账,对身体不好。

如果你在家里无聊的话,就去找祖母聊聊天,不必总是陪着我。”

自从李宁安在湖广乡试中中了解元以后,李家的境况一天比一天好。

在府城的读书人中,解元的名声更是响亮。

尤其是每当县试和府试开始时,三河村常常被一批批前来应考的士子光顾。

桃源县的百姓开玩笑说,如今三河村恐怕比去普光寺烧香还受欢迎,毕竟这里曾经居住过一位解元,湖广的文运似乎也对这个地方有所偏爱。

李宁安去京城参加考试后,林贺义在南京工作,林瑞因为今年应考院试正在出外拜访友人,林寻则只得在家寻找一些事情做,商铺里面的账目是日日核算。

与公婆爷奶都相处非常融洽,王莲英很是和善,并不是那种喜欢找媳妇麻烦的婆婆。

就是她带来的婆子和丫鬟让两个老家伙不太习惯,家中的事情基本上都让她们处理完了,搞得现在无所事事。

李宁安说过公婆、爷奶之间感情很好,所以长辈们也希望他们夫妻俩能够幸福。

已经成婚快一年了,林寻对目前的生活非常满意。

李宁安不仅刻苦读书,而且待人非常贴心。

但李家并不是这样,明明李宁安已经中了解元,却没有一点傲气,孝顺母亲,对她也非常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