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历史军事>别问,我科举>第169章 打脸

在桃源县的如意酒楼中,几位读书人聚在一起点了一壶酒,点了些热菜和冷菜,在一边喝酒一边闲聊。

这些人都是考过童生试的士子,他们约在一起的目的是为了打听湖广学政大人的爱好,希望能在八月的院试中取得通过。

他们大都是久经科场的了,但是自我感觉是运气一直不太好,文章始终无法得到学政大人的赏识,让这些人一直有一种才华被埋没的感觉。

因此这些人志向相同,结识后经常约在一起喝酒,品评文学,聊天风花雪月以及朝政事务。

不过大多同样分为两派,有暗讽他人抬高自己的伪君子,有真的讨论学问的。

几杯酒下肚之后,他们自然而然就谈到了二月份的会试:“按照时间推算,今年的会试结果应该出来了吧!不知道我们常德府有没有人中榜?”

“与我们无关,考的如何又能怎样?”其中一个士子随意地说道。

“难道学政大人高兴了,就多录几个人吗?”

“我只是好奇而已。”提出会试这个话题的士子姓陈,相貌较胖,体型臃肿。

“听说我们县的李宁安李解元也参加了京城的会试,不知道他能取得什么名次。”

“李兄,解元郎好像是你的堂弟吧!你觉得他能考几名?”语气中多乏调侃。

被陈姓士子点名的正是李宁家,他神色略有些迟疑。

可能是堂弟都参加会试了,自己还在纠结于院试之事有些不太好意思。

不过一想到在坐几人与自己年龄相仿不一样如此,便放下心来,多半没人会因此笑话他。

毕竟像老弟这么有实力的少年英才可不多见,年仅十八便去考会试了。

他与李宁安这位堂弟其实并不太熟悉,一来年龄差了近乎十岁,二来李宁安蒙学一直在三河草堂,院试后便去了府城,他则一直在镇上和县里待着,平素里接触不多。

即然是自旁人口中听说李宁安的名字,自然是要维护家里人的。

“李兄,李兄,可是没听清,还是不好回答?”

陈姓士子又问了一遍,李宁家才缓过神来,便扬声道:“进士岂是那么好考的?

不过我堂弟自幼博学,此次必中状元,再次也是个二甲进士,即使今科不中,下次也差不离。”

他是不敢说的太满,若老弟真的发挥失常了可咋整,不过这牛得先吹起来。

在场部分士子哄堂大笑,其中一人假意说道李宁家,“李兄可不要太过自信,考个三甲也不是不可。”

“非也非也,名士才子的才学都可谓是天下皆知。

但不也还是有落第数次才考中进士的吗?说不定李解元多试几次就考中了,即使不中也没关系,回乡养望,吏部等官缺不是也能捞个官做嘛。”陈姓士子刻意面露好心的说着。

“哈哈哈,陈兄此言有理。”

“你!”

李宁家想去反驳,这不是咒李宁安科第屡试不中吗!竟说出此恶毒之言。

刚想要上前理论,一旁相熟士子赶忙将他拦下,随后看了看自己这桌寥寥无几的几位好友,别一个不好打起来,到时候就有失颜面了。

“各处都有这样的人,莫要将他们放在心上,此时上前反倒是如了他们的意,落了下乘。”

李宁家狠狠的想着这些人暗地里都心怀嫉妒,与自己年纪相仿,甚至有些人比李宁安大上几岁,但他们虽然自称士子,却连秀才都不是。

恐怕多年科考不第,他们的心态已经扭曲,对于年轻就成为解元的李宁安充满了嫉妒之情,不过他们并不会表现出来,只在这种聚会时才展示真正的本性。

心中想着,李宁家心里虽气不过,但自知与他们辩驳无用,逞口舌之利毫无意义,于是闷闷的喝了几口酒。

那几个人眼看李宁家不语,更是不顾场合,开怀大笑,畅饮之际却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了欢快的锣鼓声。

一支队伍在县城主要道路上庄严地行进着,前面几个人手捧着仪仗,朝着县城东边的方向前进。

一旁聚拢了许多百姓,此时正值农忙,怕不是知县大人寻来凑人数的。

省的县里不欢快,毕竟知府大人很快就到,别的不行,搞形式主义他还是在行的。

“发生了什么事?”

桃源县城虽然不大,但从如意酒楼的二楼可以看到街上的一切,哪家在娶亲,哪家在举办丧事,酒楼的伙计都了如指掌。

果然,过了一会儿,一个小厮跑来说道:“他们是去送殿试喜榜的!”

“难道我们常德府有人中了进士?”

“自从庆宁元年以来,我们常德府今科又有士子中了进士,真是可喜可贺啊!”

“我看这个送榜队伍好像是往三河村那边去的,难道是李解元高中了吗?”

自从李宁安中了解元以后,城中的居民对通往三河村的路可都是非常熟悉。

听到酒楼里其他客人的讨论,姓陈的士子不屑地说:“黎府就在城东,这次参加会试的举人可不只一个,黎家公子也去京城。”

李宁家不屑的撇撇嘴,这几人惯会欺软怕硬,黎家是当地望族,他们不敢明面上诋毁,顶多在心里说说。

就是看堂弟年岁浅,李家又不是大族,才敢嘴瓢几句过把瘾。

“既然客人们都想知道,你就去打听一下。”店掌柜催促着小厮。

那小厮笑嘻嘻地答应下来。

如意酒楼在李宁家的桌子上,众人的注意力再也无法集中在喝酒上了,不经意的往楼下看。

虽然他们没有考中进士的能力,但对于中了进士的人是谁,他们还是很关心的。

听到小厮上楼的脚步声,众士子表情显得若无其事,但他们的耳朵却不自觉地竖了起来。

“据说是黎敬浩黎老爷。”

黎老爷我认识,他是黎家的公子,就住在城东黎家大宅,想不到今年竟然中了进士!”

小厮大喘着粗气,但酒楼中的人们还是迫不及待地问:“还有其他人吗?”

“武陵县的邹启明邹老爷也中了进士,而且还是高中二甲。”

“这一科居然有士子高中二甲进士,我们常德府已经好几年没有出过这个级别的进士了吧?虽然还有一个三甲进士,可惜张老爷和邹老爷都是武陵人。”

提到邹启明中了高中二甲的消息,酒楼中很多人都认为他应该是这一科最优秀的考生了。

毕竟,要进入一甲实在太难了,一般人根本不敢奢望。

上一科常德府更是只有韩启高中。

那伙计喘了一会儿才缓过神来:“还有咱们桃源县的李老爷成了状元,皇上亲自赐给他第一甲的第一名!”

酒桌上有人手里的筷子掉在了地上。

李宁家半杯酒还静静地在杯子里,此时却洒落在桌布上,他完全没有反应过来。

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这怎么可能?

他的老弟怎么会这么厉害?

自己老弟咋这么猛,反应过来了狠狠的瞪着那几位出言讥讽地小丑,好在老弟给力自己没当小丑。

然而,伙计的话还没有说完,紧接着激动道:“李老爷在殿试中也是第一名,他还是会试第一名。报喜的人说,这可是三元及第啊!”

那几个人直接傻眼了,有人甚至当场晕倒。

李宁家冷哼一声,他们这几个小人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掩饰尴尬,毕竟装晕是目前看来最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