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历史军事>别问,我科举>第171章 无馆选

李宁安三人收好条子就对赵侍郎躬身行礼,“谢大人”

“别谢我,只是礼部主管你们这些进士,所以才传你到这里来,朝考都是翰林院负责的,我们只是协助,馆选我们可插不上手。

赵侍郎也只是笑笑。

“赵大人,不知这次有多少同年和我们一起去翰林院?”

想了想,李宁安还是说出后面的问题,并且恭恭敬敬的冲他行了一礼才开口问道。

今天过来后看到的,感到的有点古怪,居然没看到除了他们之外的任何一个同年。

“你还不知道?”

赵侍郎略微诧异,随后点点头,“也正常,我也是昨日才知道的,今科进士本来是不馆选的,朝考只是安排去处,今年翰林院只有你们三人,不选庶吉士。”

而此时的李宁安他们在听了赵侍郎的话后,瞬间有点傻眼。

这一科进士居然没有馆选庶吉士的打算,那么朝考只是出于分配观政衙门吗!

李宁安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话了,这话该怎么说。

离开礼部衙门的时候,与其余两位约好到翰林院报到的时间,李宁安怀里多了一张条子,这是他去翰林院的文书。

出了礼部衙门上了回去的马车,回常德会馆的一路上李宁安还在思考着这个事儿,今年竟然没有选庶吉士,最重要的是自己身上多了个鸿胪寺的职。

“兼职”一词本意是除了本职工作以外还担任其他职务,这可不是后来才衍生的词,早在这个时期就有了。

可这一般是宰辅才有的,他们一般兼任的多为要职,例如六部堂官这类,还有就是朝廷真的忙不转了,才会让官员身兼数职。

可李宁安一个才刚刚入仕的小菜鸡来这么一出是干啥!

看赵大人羡慕的眼神,恐怕此事不简单,要么是朝中大佬在那博弈,要么就是被皇上看中刻意点了他。

李宁安希望的肯定是后面这个,毕竟要是第一个可能会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他想的最好还是老老实实的在翰林院待几年。

众所周知,翰林院被认为是官场中的千里马,但实际上,能够走到最后的人却只是少数。

进入翰林院之后,通常要经过侍读学士或侍讲学士的阶段,这一步是非常关键的。

接下来的一步是转迁到詹事府或太常寺,另外还有一个选择就是入部门,进入礼部或其他部门担任右侍郎。

一般而言,皇帝看重的人会被调到礼部右侍郎的职位上,然后通过考核晋升为左侍郎,或是转移到吏部担任左侍郎,最终进入内阁。

这是一个标准的程序,被皇帝看中的阁臣大多都是通过这条捷径晋升的。

如果入部的时候进的是吏部,那么你就还有机会转礼部,但是如果是刑部、兵部这样的衙门,不能说你和内阁就今生可能无缘了,但入阁难度会大大加深。

毕竟内阁就那么几个位置,每次侯选内阁阁臣,礼部尚书只是人选之一,同时和他竞争的还有太常寺、詹事府以及那些翰林学士们以及六部的尚书、侍郎们。

兵部大概率会被绝大多数文臣抵制,一般担任兵部尚书和侍郎的都是知兵之人,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与武人有了牵扯。

文武对立是天然的,所以阻力会很大,不过最终结果还要看裁决者的想法,皇帝对给每次廷推画个句号。

而这些侍郎往往都是从翰林院脱颖而出,因此有了“不是翰林院就不能入内阁”的说法。

没有经历过翰林院的人要想成为九卿重臣,可以说是非常困难的。

不入翰林成为九卿重臣,可以说这能力真是不一般的高,这些人多半还曾出镇地方,政绩威望不小,才会受到众多朝臣的认可。

可以说,礼部可以被视为翰林院在朝堂上的“专属之地”,没有资历的翰林院官员是无法进入礼部衙门担任九卿职位,除非去地方历练并得到朝臣的认可,否则想在朝堂上晋升是不现实的。

曾经的李宁安只是一个士子,对于大雍官场的晋升之路并不了解。

然而,特别是上京赶考后,李宁安从张伯远等人那里获得了很多有关官场晋升的信息,并进行了研究。

尤其是得知自己被庆宁皇帝点为状元之后,他的自信心有些膨胀,特意研究了内阁阁臣的晋升之法。

与以往李宁安的想法完全不同,雍朝时期的内阁阁臣大多并非来自六部尚书中选拔。

而是出自詹事府、太常寺、礼部和吏部尚书、侍郎等职位,而且这些人往往还拥有翰林学士的头衔。

对于后世所看到的某某内阁阁臣拥有礼部尚书、吏部尚书或者户部尚书的衔位,其实是皇帝在入阁后赐给的,用以提升品级。

因为内阁阁臣就是大学士,而大学士的品级是五品。

也就是说,雍朝的内阁大学士大多都是出自礼部和吏部左右侍郎的位置直接入阁,而不是成为尚书后才入阁。

相反,李宁安很明显地感觉到,似乎除了礼部尚书,其他几部尚书很难进入内阁。

之所以特别提到礼部尚书这个职位,也是因为礼部在朝廷中的地位较为高贵。

雍朝皇帝设立并重用内阁这个部门,本意并非是用来管理国家事务,而是为了削弱六部尚书的地位和职权,实现内阁与六部的相互制衡。

如果让六部尚书进入内阁,无疑会加强他们的地位和权力,特别是能够干预六部事务,这就是为什么皇帝不喜六部高堂入阁的原因,他们入阁后对原先的衙门还是拥有一定的掌控力的,这是皇帝所不能容忍的。

思考着这些,李宁安其实对庆宁皇帝的安排有些摸不着头脑。

李宁安以干臣的身份出现,擅长解决问题。

给自己增加鸿胪寺的职位,是否是对自己的保护呢?

无论如何,李宁安是否进入翰林院,实际上并不会影响他未来的仕途。

即使没有进入翰林院,他仍有机会被任命为六部尚书之一,在六部九卿中拥有地位。

前几天,李宁安已经收到了很多朝中大臣的邀请,让他有空过去坐坐,喝喝茶。

现在给自己兼了个鸿胪寺寺丞的位置,李宁安可以想象,消息一传开,恐怕更多的请帖会飞到他面前。

他预感到接下来的日子可能不会再像之前那么轻松。

虽然翰林院相对清闲,修撰在翰林院属于一项严谨的职务,根据雍制规定,他们从事翰林院的学习,由一位学士负责教导。

简而言之,修撰就是在翰林院学习,并由翰林院学士负责指导。

此外,他们还配合学士的历史编修工作。

他负责的大抵别人是不放心的,顶多给他找资料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