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历史军事>别问,我科举>第190章 不能真吃软饭

李宁安和林寻来到后院,眺望宅子的布局,与一般的四合院相似。

正房、东西厢房等设施齐全,而厨房位于大门和进二进院交界处的耳房,那里有专为仆役准备的住处。

前院则有一座厨房,专门供仆役烹饪使用,除了丫鬟、婆子后院一般是不准男子进入。

在后院的四个角落,都设有茅房,并且前面还种了一排绿植。

除了常见的杏树、桂树等花草树木外最多的便是梅兰竹菊,庭院布置得错落有致,犹如一个小花园。

梅兰竹菊一直是文人雅士所爱,梅花清标韵高,竹子节格刚直,兰花幽谷品逸,菊花操介清逸,无一不体现着文人对于品质的追求。

李宁安种这些并不是自己喜爱,主要是为了迎合时代主流,这四样深得那些文人的喜爱,家中多有布置。

\"这些树应该是前任主人留下的吧?\"李宁安摸着树干,除了梅兰竹菊是新栽的外,其他大树都是原有的。

之前宅子的主人也被李宁安打听清楚了,此人原是户部的一名郎中,截留北疆军饷,直接被皇上斩首抄家,全家戍边。

很明显截留军饷这种事情根本不是一个小小的户部郎中能够挨上边的,背后的人具体是谁,有没有被查办都与李宁安无关。

随后,托人打听的事也戛然而止,此事不是自己能掺和的,就此打住就行,只要确保不与他扯上关系就好。

\"数月前才种下,这梅兰竹菊居然还活了下来,园丁的技艺真不简单。\"林寻忍不住赞叹。

李宁安微微一笑,说道:\"这些花苗都是在同一家商铺买的,此人花卉手艺着实高超,很多移植过来的花草都被他成功养活了。\"

李宁安评价道,在京城,各种技艺人才层出不穷,他经常逛街,见过不少现代已无从学习的绝技。

\"确实非常不错。\"林寻点点头。

看着李宁安的视线转向门口左边的角落,略带害羞地说道:“那次咱们就是在哪被宁玉看到,我准备栽下绿藤围起来。不过绿藤没有长成之前,就先用篱笆围成一圈。”免得让人看到不好意思。

说起这个,李宁安就有些不好意思,家里这些小萝卜头最爱去他院中找他讲故事。

每次进出自己从未制止,可林寻嫁进来后就多有不便,每次两人你侬我侬时就有人冲进来打扰,这搞得李宁安都有些不爽。

不好意思主要是因为,好事被人破坏。

再一个就是为了遏制这几个捣蛋鬼的习惯性行为,李宁安不怀好意的拿李宁敬那小子当成杀鸡儆猴的例子给胖打了一顿。

边打李宁安边在心里说着对不起,毕竟一开始是李宁安促使他们随意进出的。

院子里行走的每一个地方都被青石板铺设,唯独中间的院落小径使用了鹅卵石。

他规划了院子周围的路用来散步,用青石板打造出一条小路,供他早上快步行走。

晚间散步时,可以脱下鞋袜,在鹅卵石上面走走。

而在院子的中央耸立着一棵高大的桃树。

在树下,搭建着一个小小的凉亭。

凉亭内有一张圆溜溜的石桌和几张圆凳,旁边还有几丛绿植,已经长得郁郁葱葱。

李宁安暗自庆幸,晚上他可以和媳妇一起在这里乘凉。

这些绿植都被种的远远的,防止夏季的蚊虫,黎敬浩还与李宁安说过,最怕观政后,被分到西南。

那里蚊虫蛇鼠最是多,而且一旦得了病很容易死的,所以一众同年都在渴求不要到西南。

总之,新家让李宁安感到非常满意。

虽然花费了三千多两银子购买这处有些陈旧的房子,重新修整花费了数百两银子,但他们依然感到非常满足。

自己以后在京城就有了个落脚之处,一想到这是自己在京城的家,李宁安就很容易产生一种“家”的感觉。

“等我们以后有了孩子,男孩住东厢房,女孩住西厢房,正好合适。”李宁安忍不住幻想着。

看着林寻继续说道,“但是当孩子们成婚以后,生孩子的话,估计家里还不够住了。”

想到这里,他开始琢磨着是不是只生两三个孩子就够了,主要是贵精不贵多。

林寻暗自笑了笑,很少见到相公会为这样的事情发愁。

不过一想到李家在生孩子这方面这么不含糊,她就开始犯愁了。

\"算了,我们家前前后后总共有数十间房子,应该够住了。\"李宁安嘟囔道。

李宁安觉得爷爷奶奶对待他父亲和三个叔叔非常公平,对待小辈也很喜爱。

至于他自己,这次上京,他们已经把所有的积蓄都带上,毕竟自己买宅子的钱还没还上呢!

与林寻商量过这个话题,幸好他们的观点一致,达成了共识。

他们想过,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他们都将平等对待,不倾向于其中的某一个,并且也不能过分溺爱。

一定要确保孩子们学会一门能自食其力的手艺,比如刺绣、木工或者种田等。

有时候,他会胡思乱想,担心自己在朝廷中不小心惹怒了皇帝,导致全家被流放,到时候掌握一门手艺的人可以保证自己养活全家。

“夫君,你说家里还需要添人吗?”林寻的话打断了李宁安的思绪。

“添人?”李宁安暗自算了一下自己家的下人。

除了林寻带着从林家来的两个丫鬟,自己在京买的彭五四一家,李明山还在常德买了肖六父子三人。

家里有林寻管着,厨娘的话彭五四妻子可以兼着,就是怕家里人吃不惯。

老爹和二叔肯定闲不下来,过两天就让老爹将店铺整理出来,从常德来的药材不日便会到京,二叔则让他跟着宋逸光家的管事去跑跑关系。

明日还得嘱咐二叔多带些银两,宋逸光只是一个媒介,要打点好到辽东沿线的那些军户才是关键。

辽东首府大致是在辽阳,辽东并未置省由山东代管,不过辽东朝廷设置了巡抚与定边总督。

最让李宁安无语的是辽东巡抚直接没出山海关,主要负责辽东事务的还是定边总督。

若非如此李宁安不至于求到在辽东有任职经历的宋逸光的头上,走巡抚的路子便好。

不是说宋逸光关系不硬,只是与辽东驻军打交道属实不便,一言不合将货物扣押,李宁安连找人的地方都得抓瞎。

听到林寻唤他,说买人怎么样,李宁安才打断思绪。

加上这么些人,他们家有十个人干活,其实他觉得已经足够了。

太多人也养不起啊!

李宁安思考一番说道:“如果还需要的话,我们可以再买个门房。

虽然现在没有专人当门房,但彭五四和肖六可以轮流在门口值班。当然,最好多买一个人,你可以自己决定。”

林寻微笑着回答:“夫君,我了解,我们家现在的状况,我认为已经有足够多的人了。”

她此时也反应过来,目前家里不富裕,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花钱。

“没关系,夫君,我还有嫁妆。”林寻开心地说。

李宁安生气地瞪了她一眼,摇头道:“你只会取笑我,我什么时候沦落到靠你的嫁妆生活?有那一天的话,一定是山穷水尽的时候。”

他并不是那种固执的人,如果真的到了那个地步,他肯定会用林寻的嫁妆。

只是按照现在的社会风气,用妻子的嫁妆还是有些不好看的。

当然,如果不讲究的话也没关系。

比如,有一个贫寒的学子为了继续读书考试而娶了商家女作为妻子,然后用妻子的嫁妆去读书考试,类似的例子很多。

人们一般不会说什么,只要那个学子最后不辜负商家女,并且保留她的原配位置,很少有人会插嘴。

林寻听后笑得更开心了,说道:“夫君,我们是一家人,如果缺钱一定要告诉我。”

她知道夫君不是那种固执的人,所以才敢说出这样的话,否则她肯定不会提起。

“我知道。”李宁安握住她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