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历史军事>别问,我科举>第207章 庆宁四年的尾声

到了月底的时候,李宁安休沐当天。

和自己预料的那样,林寻说了秦府托媒婆上门说亲,且家中已应下了亲事的事。

摸着良心说,就是宁池的这门亲事,在李明溪看来,都跟天上掉馅饼捡了大运似的了。

也不想想,秦子健的家境好,又有秀人功名,且秦义康这个亲家又是个通事理的。

当然还有最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秦子健的品行和性子,从最近上门这么勤状况,李明溪大致还是观察了出来,依照李宁安描述秦义康的情况。

自然知晓女婿的品行和性子都是没话说的。

李明溪可以肯定,若不是儿子跟秦义康这段时间的相识交情,且两家这段日子又一直有来往,肯定生不出这门好亲事来。

对于妹妹的态度,李宁安是尤为关注的,他又不是封建大家长,李宁池一开始知晓要去相看秦家公子还是很紧张的,她自知此番自己若是满意,这门亲事就差不离了。

若不是李宁池见过后点头,按李明溪性格是万不敢一言决之的。

妹妹亲事是定下了,成亲事宜肯定要亦步亦趋的按规矩来,秦义康就算再着急儿媳妇进门也得等到明年去了,李宁安自然是思索起给妹妹准备的嫁妆。

李宁安搬到京城也有大半年,他在这边办事,衙门的假不长,自然不可能回常德府过年。

数月前他才将依依惜别的黎敬浩送出城,刑部观政半载后,他算是真正授官,离京城比其他人近许多,去了山西平阳府,初任绛州稷山县。

平阳府在省治西南五百六十里,东界潞安府长子县,西界陕西延安府宜川县,南界绛州。

北界霍州赵城县,东南界绛州垣曲县,西南界绛州稷山县,东北界沁州沁源县,西北界隰州蒲县,自府治至京师一千八百里,凡领州一县十。

原以为凭着黎家的关系能够留京任职,看来是李宁安低估朝中制度大势,三甲留京的阻力确实不小,张伯远和邹启明同样未能留京任职。

张伯远倒是没有让李宁安意外,毕竟他同样三甲出身,只是意外邹启明这半年都在活动关系竟然没有留下。

将一众同年送别京城,临到情切时李宁安想着吟首送别诗,黎敬浩连忙伸手,“你可快别吟了!”

看着这小子皱着苦瓜脸,李宁安算是明白他的意思,想反驳却词穷,话不知怎说,送走他们李宁安就忙碌在诰敕房中晃晃悠悠的就到了新年。

就这样,庆宁四年在不知不觉中这般过去了。

眼下李府中有自家一大圈人,管家彭五四、厨娘和门子肖六、林寻带至京中的两个丫鬟,彭五四和厨娘是夫妻二人,家里还有他们的几个小子过年帮忙的不少,而且他们以前也在大户人家服侍过,因而对诸事颇为熟悉。

李宁安眼下官做得还不大,需要走动的地方不多,因而府中的人手勉强还是够用的。

等日后他在京中扎根深了,这几个人显然就不够这一家的运转了。

春节前,李宁安完成了衙门的各项事务,随后带着过节的福利回家。

林寻心疼地说:“相公您辛苦了。”

她发现李宁安自从进入诰敕房之后,变得瘦弱了很多。

不过李宁安认为现在还好,他在读书时也经历过一段艰苦的日子。

到了春节,尽管翰林院的待遇不能算丰厚,但李宁安毕竟在诰敕房待过一段时间,所以他享受到了一些内阁的福利。

再加上鸿胪寺的双份俸禄生活还是美滋滋,这份兼职完全成了李宁安的福利,衙门每过两日去淌一头便好。

入京之后,因为林寻有钱,李宁安还完借银,在生活上还从未发过愁。

他以往读书时还惦记着纸笔花销不少,现在却是真不关心民生苦楚了。

药坊的生意越来越好,秋粮也入了府库,加上进了诰敕房后,他也收到了不少私底下的礼金。

这并不是李宁安想当贪官,而是大雍官场的默契,人人都要收礼,不收礼就显得他与众不同。

何况如果他不收礼,旁人会认为他有意刁难别人,或者阴谋更大。

因此他接受了这些礼物,让别人觉得他对每个人“一视同仁”才好立足。

在大雍朝的官场上,廉洁官员十分罕见,若是真有或许会被其他人视为真正的奇葩。

除夕晚上,李宁安在家里用餐。

李金辉似乎是察觉到他心不在焉,所以饭桌上大家都保持沉默。

饭后,林寻端起了茶盏,两个人一边吃茶,一边对坐在灯下。

林寻问道:“相公,您是不是有烦心事?”

李宁安略显歉意地说:“我不该将朝堂上的事情带到家里,以免让你也为之烦心。”

家人进京以后,除了修史的那段时间能常常陪着他们外,李宁安几乎全身心地投入到朝政之中,回到家也只是和家人一起吃饭。

考虑到李宁安的忙碌,许氏他们也不打扰他,平时只和秦义康、王明升的娘子们交流,或者在家看书、赏花,日子过得还算妥帖。

第二天,李宁安去潘世同家拜访。

尽管休沐期间衙门暂停工作,但对于在京官员来说,假期却比平时更加忙碌。

例如春节期间,正是与上官和同僚们加深感情的好时机。

李宁安准备了礼物,计划先去潘世同家,然后再去谭彦霖、廖贺和秦义康家拜访,同时也派了管家送去给翰林院里的同僚们的贺礼。

潘府门前人山人海,如果不是李宁安成为了潘世同的门生,而且现在在诰敕房为内阁工作,恐怕连门都挤不进去。

排队等待入内的官员们,外地官员至少得是巡抚、布政使这个级别,而京官至少是四品以上。

一个门子注意到李宁安,赶忙大声呼道:“原来是状元郎到了,阁老正在接待客人,状元郎先去暖阁稍坐片刻吧。”

听到门子的话,排队等待的官员们有些不满。

有人看到李宁安年轻,就问道:“这位大人难道是那个世家公子吗?为何能比我们先进去?”

门子轻蔑地瞥了那人一眼回答:“这位大人,他可是我们阁老的门生。”

潘世同只主持了一次会试,那是在庆宁四年的科举考试。

朝中的官员自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不过那些在潘府外等候的官员那个不是连登黄甲的进士,只是因为运气不佳没有留在京城。

但是,他们在地方上担任巡抚、布政使时,那可是威风赫赫,让府州县的官员无不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