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历史军事>别问,我科举>第211章 宁池出嫁

住在李府附近的那些邻居可都不简单,基本上都是官宦人家,如果街坊们没记错的话,李修撰的家境并不富裕,乃是典型的寒门出身。

从这个情况来看,李家显然攒了相当一笔家底,仅仅从嫁妆就能看出些许端倪。

京城中能够支应起十里红妆的大族比比皆是,但李家的状况大家都知道,所能出这样一份嫁妆可以说他们对女儿家的重视可见一斑。

对于来看热闹的人来说,他们家嫁女儿肯定舍不得如此。

很快,一件件嫁妆被搬上了马车,首饰金银首饰、珊瑚朝珠、金泊朝珠、蜜蜡朝珠、沉香朝珠各一盘、青玉各式佩四件、白玉各式佩四件。

水晶各式佩两件、金泊各式佩两件珍珠手串、翡翠手串、珊瑚手串、沉香手串各两串翡翠扳指二件数之不尽。

附带药材最多,药材香料人参、丹参、何首乌、灵芝、魔香、沉香、冰片、牛黄、雪莲、当归等药材若干。

檀香、茬香、丁香、甲香、白芷、胡椒、苏合香、安息香香料若干只要是怡兴药坊有的,王莲英都恨不得搜罗来给闺女装箱带走。

李宁安不仅扶额,恐怕等婚事撂下了,在京五品官员以下的门庭不得恨死自己。

随着鞭炮声响起,十几辆马车开始出动,朝着秦府送嫁妆而去,不敢在皇城根下太过喧闹,指使着马队围着南城走一圈便好。

马车走远后,街坊们看到帮着搬嫁妆的仆人们又走了出来,而且他们手里拿着麻绳团和木梯,快速朝巷口走去。

街坊们紧随其后,都想看看他们究竟准备做什么,手上这么多红纸作甚?

当快到巷口时,几个人停下了脚步,拉起绳子踩着木梯挂起了对联。

有人忍不住上前问:“你们这是在做什么?”

彭二认真地说道:“把绳子拉好,明天早上挂好联对,让新郎回答对子接新娘。”

那人不明白地问道:“为什么要把联对挂到巷口?放在府前岂不是更显得喜庆。”

“我们府上对子可不止一副,听说老爷说是要一直从巷口挂到府门处!”

什么?这么多?

街坊们惊讶得嘴都合不拢了,就像能塞进一个桃子一般,不由感叹这李家是真会玩啊!

接亲当天,秦子健心头莫名有了预感,都说心有所想,事有所成,所以秦子健肯定自己今天会有好事发生。

不过,在想到今日是自己娶媳妇成亲的大喜日子后,秦子健觉得,这心中的好事,大概指的就是这个吧。

只是等秦子健穿着大红喜袍,领着吹吹打打的接亲队伍到达李家时,很快就明白,自己今日的“心头发紧的好事”到底来自哪里了。

谁能告诉他,这连成片的联对是做啥用的,总不会是专门等着自己过来答对的吧。

秦子健有些哭笑不得。

原本他就防着大舅子来这一招,是以特地去拜访同窗,寻了几个擅长吟诗作赋的学子过来,可秦子健万万没想到,大舅哥居然会这般“狠”,这里少说有数十副对子吧。

一阵微风缓缓吹过,大红联对随风飘啊飘,秦子健只觉心中哇凉哇凉,呜呜呜,大舅哥的下马威确实厉害。

秦子健看着对子半天不敢往前,这会儿看到寻来的五、六个同窗往这边来,如同看到了救星一般。

人多好啊,自己这边五、六个读书人,想来要把这些联对都答出来并不是难事。

见秦子健磨拳擦掌,一旁捧着笔墨托盘的彭二忙走了过去。

“新郎,若要答对,笔墨在此。”

说罢,便把托盘递了过去。

秦子健也不含糊,各自抓起一支毛笔,待蘸了墨汁之后,就行至联对前,开始对答起来。

上联:养女已传针线术

秦子健提笔写下:适人再授桑麻经

再看第二张,上联是:桃面喜陪嫁

秦子健想了想,提笔:梅花与衬妆

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的众街坊,在看到秦子健的对答如流后,都忍不住夸赞,“新郎官好学识啊!”

而躲在人群后的李明溪,看到女婿没被为难住后,终于松了口气,能答出来就好,能答出来就好,别到时天都黑了,还没把自家闺女给接走。

其实李明溪也不想想,这女婿好歹是个秀才,怎可能连诗句都对作答不出来。

只不过,实在手酸是必然的。

等秦子健,差不多对答了一小半对子后,那几位一同前来接亲的书生才提笔上去帮忙。

数位士子同时挥洒笔墨的场景,看着可不是一般的养眼,众街坊只觉一双眼睛都不够用了。

而听到鞭炮声往这边过来的妇人和小孩儿们,哪管什么对不对联的事啊,一个个跑到新郎官面前,讨着喜钱,糖块吃。

随行的秦府管事仆役把手上的大包袱一举,“要吃喜糖的快些过来这边!”

喜钱自不必说,往过道空中一抛惹的不少人争抢。

小娃儿一听有糖,更是立马调转方向不围着新郎,满脸是笑的跟在管事跟前排起了队伍要糖。

这下,拿了糖的小孩一个个嘴甜的说起好话来,孩子儿们乐得走起路来都是蹦蹦跳跳的。

待写出最后一副联对,秦子健,只觉此刻脖子酸、胳膊酸。

再看立在院门外的大舅哥,一身绯色长袍,发髻纹丝不乱,看着宛若一棵青松一般,雄气勃发。

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吉时已到,新娘子要出娘门了。

李宁池顶着红盖头,眼泪如断了线的珠子,很快就把自家哥哥的肩膀给打湿了。

李宁安轻声,“以后子健若是欺负你,你就回家告诉哥哥,哥哥一定帮你收拾他。”

宁池只轻轻“嗯”了一声,很快就呜咽着说不出话来了。

李宁安把小妹背上马车后。

李宁池的满脸是泪,咬着嘴唇,“哥,记着一定要给池儿多写信哈......”

声音已带了哭腔。

李宁安点头,“哥一定记得,小妹也千万记得多照顾好自己,晓得了吗?”

宁池“嗯嗯嗯”地点着头。

......

送走了宁池,李明溪只觉心里空落落的。

王莲英也是眼眶红红。

所以养闺女有啥好的,长大了就去别人家了。

唉!也不知道她们在婆家适不适应。

想到三日后还会回门,王莲英准备到时好好问问。

妹妹出嫁后,李家的生活回归了正轨,唯一不同的便是李宁远和李宁邦进京读书了。

李宁远本不愿住在家中,觉着带着妻子多有不便,眼看堂兄在意这个,李宁安笑着说道沈娘子在桃源时对自己照顾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