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历史军事>别问,我科举>第235章 束水冲沙法

大概是磨的谈知府受不了了,谈知府还是给那漕军佥事批了半数粮饷。

漕军佥事是正四品,但说实在的有钱的是大爷,低声求人也是没办法的事。

出门时,那佥事看李宁安身着青衣官袍,虽说从未见过,但还是向李宁安微微点头,拿着条子笑着从门口跨出去,真没想到他刚才还哭丧着个脸,跟死了亲爹似的。

要说徐州官场面上大多都是认识李宁安的,不过漕军与府衙终归不是一个系统的,没有见过很是正常。

叶长正准备上前通禀,才发觉谈知府往外走着。

徐州知府谈方亮是中极殿大学士谈召海的族弟,来时李宁安对于自己任上的上司下属肯定是做了一番研究的。

谈方亮瞥见叶长的举人儒袍没当回事,自以为又是那个官署主官的幕僚,正要打发了事,余光瞥见了李宁安。

“哎呦喂,这不是李翰林吗!欧阳大人不是招你过去商议治水事宜,怎得来这了。”谈方亮脸色骤变的模样,属实是把叶长看呆了。

李宁安没有少见多怪,“当不得大人如此,下官在漕督匆匆与大人见了一面,还未到衙门报到,真乃下官之过啊!”

“彭大!”

彭大“哎”了一声,顾不得摁着门口衙役,那衙役其实在看到谈知府出面后就自觉停止了挣扎。

从怀里掏出漆木匣子,恭敬地呈送给李宁安。

“辽东老参,昨日听闻老夫人似有劳神昏厥之象,这是本官的一番心意,还望大人莫要推辞。”

谈方亮笑吟吟地不说话,直接不搭李宁安话茬,我家老母有没有事用你说呀!

这小子无事不登三宝殿,若是来徐州第一天就如此奉迎他,说不得他就认为是想借着自己搭上族叔。

但经过数日观察,大抵是摸清了李宁安的少许性格。

李宁安不是一个讨好上司的人,日常礼数更是让人挑不出毛病。

谈方亮不答话,李宁安只得说道:“大人不知这今年徭役是否还未摊派?”

“哦!”谈方亮一个什么都懂了的眼神,舒服的接过了匣子。

不怕求人办事,就怕下属不计成本的送礼,不办事指不定没憋好屁。

随后,谈方亮给李宁安划拨了钱粮以及数万民夫。

知府大人如此爽利,搞得李宁安都不知怎么好了,再三感谢后,就赶忙出了府衙,疏浚一事可是拖不得。

突然提高办事效率,自然不是谈方亮对李宁安无比赏识,首先,批拨钱粮本来就不是自己的钱,无非就是早晚的问题。

之所以拖欠不给,原因很简单无论今年徐州粮仓是否充裕,其实送到谈方亮身前的都是只有两本账:一本是财务账,另一本是组织账。

可惜,绝大部分衙门官吏都只关注财务账。

从衙门钱粮角度来看,关注在哪里,结果就在哪里。

就好比这个漕军佥事,就只在看财务账——账上有钱,就认为应该发军饷。

但是,作为知府,再加上欧阳端让他全权调度数个重要衙门的钱粮拨给,他除了看财务账,他还会看组织账。

换句话说,谈方亮不打理全府上下官吏的吃喝问题,到头来财政崩溃就会找上门来,他作为直接负责人,正值治水的重要阶段,他族叔都保不住他。

账上的钱,并不等于可自由支配的现银,衙门明面上是有那么多钱,但其中也可能是即将要支付的税款、应付款、到期账务等,总之,是不可自由支配的。

所以,作为管账的,他就应该经常思考:账上的钱,就是衙门可以自由支配的钱?

待发钱粮,首先要用来购买原材料组织徭役的,治水工程完全交付且质量没问题,且今年税收完美入库的情况下,衙门才不会因为滥拨钱粮而出问题。

账面上有多少现银以及粮食,都是不能随意调度的!

人人都要钱,人人都给的话,等真正用钱时又该找谁?

至于优先满足漕军,主要是怕他们闹事,这些个军头可不是经过思想教育的人民子弟兵,没钱花,就是一群扰乱社会秩序的源头,谈方亮不得不防范于未然。

对李宁安爽利,主要是最近从京城中传来的消息,加上欧阳端对待李宁安的态度都可分析出来,李宁安在徐州应该享受怎样的境遇。

兴修水利从古到今都是国家头一等大事,主要是因为关乎国计民生,而且耗费财力民力巨大。

稍有不慎,就会像以往朝代一般落个悲惨的下场,有道是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沉重徭役是劳苦大众活不下去的根源,不单单是要干活,朝廷更是一分钱都不会给,平常吃喝更是自己负责。

李宁安看着一个个民夫都哭丧着脸就知道他们的心情如何,至于给他们说这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他们也是无动于衷。

以前河道清淤就是靠征集民夫用铲子挖,用簸箕运。

很多人长时间泡在水里,双脚会腐烂生蛆,十分悲惨。

对于祖辈们口口相传的悲惨境况,能扛着工具来就不错了,还要啥自行车啊!

用人力疏浚河道无疑是个笨办法,而且效率奇低,秋粮眼看就要下来。

再者来说这些民夫都是家中的重要劳动力,因为疏浚河道耽误秋收,指不定就怨声载道。

不仅他们急,李宁安同样急切,秋粮一收若无法运抵京城,朝廷肯定要骂娘。

摆脱人力的方法倒是有明朝时的水利学家潘季驯就发明了束水冲沙法,收紧河道,增加水的冲力,把河底的淤泥冲走,以达到防洪治水的目的。

这种优良的疏浚河道的方法经过多次改进,更是一直沿用到后世。

大概意思李宁安是知道,但他不钻研这个啊!

看着淌着河水干活的民夫,以及一旁测算进程的漕督官吏,在河岸旁,李宁安在心中狠狠把自己骂了一顿,自己有思路,但想不明白,可这不是有专家吗!

虽说时空不同,但时代进步水准是相通的,潘季驯发明的束水冲沙法他们一时想不到,将思路给这些从事多年的漕督官吏们,集思广益就不信搞不明白,何苦他在这乱想。

本就耽误几天工夫,李宁安想到办法那是说干就干,招呼人就回了衙门展开会议研究。

很多人看着李宁安侃侃而谈的模样,神色中都透露出满满的不信任。

按照欧阳大人的指令,循规蹈矩的疏浚河道就成了,无非就是时间的快慢问题罢了。

但若是按李宁安的建议一同捣鼓,最后还耽误时间岂不是得不偿失,你李大人自然是夺官罢职,可大家不是还得一起吃瓜落本就是得不偿失,一时间全场静谧,无人搭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