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科幻末世>航行日志之千分之一>第140章 未明天改了

杨明在听完后,没了言语,沉默在了原地。

“呼~~~,老赵啊。我怎么感觉,现在的你,变得有些焦急啊。难道...”

“哦~,也许吧,受到了“他们”的影响。不好意思,老黄。”

“唉~~,一步一步的来嘛。”

“.....”

他们在沉默后,墨成博士,清咳了一下,继续对乌苏善沙漠实验,说道:

“当时的我们,在能源输入失控后,全部都慌了手脚。各种急停的办法,都用了,还是无法切断能源输入。

看着那失控的数字,一直飙升。我们能做的,只有祈祷。

好在数字,在可控的范围内,停了下来。

我们的实验,可比千年前的实验,在器材上,要先进得多。

我们也是成功观察到了,残骸消失那一瞬间,空间出现的扭曲。

在那块残骸,消失之后。周围也是回归了平静,我们众人,终于长舒了一口气。

残骸在消失好长一段时间后,实验现场,依旧安静,连应该出现的报告都没有。这种“安静”~,让我们所有人的心里面,打起了鼓。

按理说,我们早应该收到,残骸出现的反馈。可~,一直都没收到消息。

顿时一种不祥的预感,在现场的所有人里,蔓延开来。

我们立马吩咐,查询了残骸曾经,所有的储存地方,和运输路线。然后立刻安排专员,进行搜寻。

可~依然毫无消息。

当时的我们,无奈,对全球都进行了,排查搜寻。时间也过了好几天,可那残骸依然毫无踪迹。

就在我们不知所措,准备拆除实验室,返回中央城,写报告的时候。

当时实验室的上空,就出现了,现在的这副场景。

只不过,它的范围很小,就残骸碎片那么大点范围。在空间破碎后,那块残骸也是掉了下来。

回到中央城,我们做了许多推理,提交上去。而上面对这些,没能证实的东西,不予理睬。

最后还以危险为由,禁止了,在此等功率下的实验。

以现在来看,我们当时提的“跃迁”,应该就是这个现象的答案了。

最后输入的那个“值”,应该就是残骸,到达跃迁的领界值。而后面停止的那个值,就应该是跃迁的启动值。”

墨成博士讲完后,那两个博士没有说什么。而杨明,却在思考片刻后,疑惑的询问道:

“照这么说,这个“跃迁”~,也只是一个猜想,一个没能证明的猜想?!

还有~,如果两次实验,产生的现象相同。那为什么千年前,产生的是如此恐怖的现象。

而当初你们的实验,就...那么一点。

你们...如何将其,归为一类。”

面对杨明这个门外汉,所提的“好”问题。墨成博士,在思考片刻后,用了比较简单明了的解释,说给杨明。

“对于实验“现象”的大小,这个应该是能源上的问题...

“超量能源”,标准、可控、稳定、安全,上限高!残骸在吸收后,能达到标准、稳定的跃迁状态。

而当时的“第十代可控核聚变”,就不用说了吧。

而为什么定义为“跃迁”?

这是结合两次,所现得出的结。主要还是参考,后面的这一次。

在“跃迁”领界值~以下,所产生的移动现象,那应该是,高维空间的,“折叠现象”。

简单点说,就是飞船的材料,接通适当的能源,就能进入高维空间。而高维空间,是我们现在,还无法观测和理解的状态。

材料能瞬间出现在,曾经停留过的地方。我们又叫做:“高维空间移动”。

而这种现象,在我们感觉,就像是时间回溯,或者穿越。

但对于高维空间来说,这就是普通现象,或者没有现象。如果用现在的我们,来比喻的话。

就像你喝了水,然后排放出去。而排放出去的水,经过无数的,各种循环,最后出现在了,你三年后买的一瓶水里。

水还是那个水,但你毫无感觉,拿起就喝了。

而高维空间,亦是如此,在“他们”眼里,那个材料,还是那材料,它没动,也没变。

然而,材料已如水一样,经过了诸多循环。不同的是,水是经过的是,时间的循环,而材料经过的是,空间的循环。

以我们现在的思维,来看待这些,确实太难以接受,太难以理解了。

而我们想要理解的话,就只能观察到高维空间后,在将其转化为三维空间。这时我们也能理解,或者看到真实的情况了。

这残骸的现象,对于我们几个而言,已经能够接受了,就差理解了。

它也有着能源下限,能源输入低于这个值,它就不会触发高维空间。

而这个值,达到“跃迁”值的时候,它就不会出现,高维空间移动的现象。

而是出现一种,准备“跃迁”的状态,这也是,突破绝对值“光速”的途径。

而在进入“跃迁”状态时,由于没有“跃迁”目的地,所以材料就停留在了,原地的高维空间。直至解除这个状态,它才会再次重现!”

对于墨成博士的解答,杨明似乎有了些许理解,但在他心里,依旧没能完全信服。

“可这里,似乎有着诸多不同...

还有,你们不是说,只有特殊处理过的材料,才能进入高维空间、进行跃迁。

那其他东西的消失,又如何解释?

而且,第一次情况的出现,是部分水和实验容器回归。

既然残骸已经回归,那这次它们是如何回归的?

就连现在空间扭曲、破裂后,出来的是什么,也不敢断定吧?!”

面对杨明的这些问题,墨成博士不免,微微的讶异了一下。

心里面想到“这杨明提的问题,还真是,敏锐又刁钻。唉~是搞科学的好苗子。”

墨成博士感慨了一下后,面对这些,确实需要求证的东西,若有所思道:

“材料的问题~~,也许...就是失控~,导致的整个~出现跃迁状态的吧。

而分两次回归,可能是~~只能支撑~周围的一部分回归。而剩余的~就只能等待,时间的推移了。

而现在~~!刚刚好!

对于,此次出来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