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鸿升看来,师傅宁泰清所言之道其实是一个相当完善的思维体系。

正如宁泰清所言,万物有性,合而并之,上溯其源,最后就会得到一个涵盖万有的一,一之上便是道。

那若放眼诸天万界,各界各有其道,各道必有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若能合而并之,上溯其源,是不是就能得到师父所说之大道?

这就有个问题,万物与我虽非同类,但终究属同道,基础相同,不过是道的不同体现罢了。

而像这个世界的道,在根本上与九洲界不同,实在无法深入理解,道本来就晦涩,不深入理解,如何合并诸道,求之于上?

据李鸿升所见所知,目前能贯通诸道的只有无限空间,他云水天宫的祖师水云天也不知道有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

不,不对!

李鸿升又想起一些司空见惯的东西。

世界与人,为何如今所见世界的根本架构大多是一样的?为什么所见到的文明大多类似且都是人族?

李鸿升隐隐感觉其中必有蹊跷,但此时毕竟层次太低,见识太少,仅凭几个世界的经历也无从推断。

只能将想法暂且搁置,继续试验他的功法。

……

转瞬之间,十二月就过去了,襄阳迎来了又一年新春,不过襄阳百姓这个春节过得倒不是很舒心。

襄阳城来了许多侠客,虽然有铁剑门铁骏大侠约束,虽然他们出手大方,银子金子都不当一回事,虽然每天都有比武可看挺开心的。

但侠客毕竟是侠客,要么不惹事,要么就惹大事,听说有些人大庭广众之下与官兵大打出手。

还有的人一来襄阳就去挑战铁骏,失败之后又耍阴招,害了铁剑门弟子就跑了,现在还被铁剑门搜索通缉。

凡此种种,这几个月来襄阳城相当乱,但这还不算什么,这段时间发生了两件大事和两件怪事。

一是听说魔教贼子聚众于苗疆之地,剑指襄阳,欲要再次掀起正魔大战。

其中有魔教分支位于东北的白虎帮和位于西北的黑鹰教,这两教乃是叱咤北地的大派,行事暴虐,却又上尊朝廷,北地名门正派也不愿意与他们死拼。

藏匿于中原大地,即使被朝廷通缉正派追捕也依旧完好的浩然门与天心教。

前者逆乱儒家学说,诡辩言论传于四海,受儒家读书人厌恶,因而朝廷大力通缉,行事也相当诡异,亦邪亦正,自有逻辑。

后者乃是自前朝覆灭至今便屡屡造反的天下第一大教,自竖旗造反后,便源源不断吸引了对当今朝廷不满的人,因此在朝廷的压力下还能不断壮大。

江南则少有魔教,至少表面上没有被定义为邪派魔教的门派。

魔教聚众于苗疆,明显是要跟铁剑门正面硬碰,使得不少本来不想来的侠客都闻风而来,将这一次本就浩大的风波搞得更加激荡。

就是不知隐隐有天下第一之称,十年前压服各大邪派将其聚拢于自己麾下的魔教教主白雾寂有没有打算插手此事。

第二件大事便是三个人的死,百兵谱第三“神行无影”聂邵祺被发现死于太原,百兵谱第二“地上佛陀”德性大师以八十四岁高龄在这个冬天圆寂。

百兵谱第九“沧浪狂刀”君泽华被小妾与外人合谋害死,君泽华年不过三十八,与铁骏一同被称为刀剑双绝,是万众瞩目的新一代江湖扛鼎人,如此死法真是贻笑大方。

百兵谱虽然统计天下高手,为其排位,但既不排朝廷高手,为了避嫌,也不排魔教高手,防止正派上面找他算账。

因此百兵谱上高手都是江湖上正派人物,再不济也是没有明确表示投靠朝廷或魔教的中立人士。

短短几个月间,前十的绝顶高手死了三个,还是在正魔大战开始之前,不由得给人一种正消魔涨的感觉。

除了这两件震惊江湖的大事外,襄阳城本地也有怪事发生。

牢中死囚不知为何突然少了几个,襄阳令大怒,认定是外来侠客所为,一边要求铁骏约束好江湖人,一边痛批牢狱官吏。

一时间牢狱之中管理甚严,之前还可以贿赂钱财探望犯人,现在是收都不敢收,就怕被拿去顶罪。

但即使如此,依旧拦不住那贼人,没过两天,又有死囚被救走,襄阳令一纸调书,请来驻扎襄阳的襄阳军队出马。

五百军士接管牢狱层层把关严加防守,还有不少投靠朝廷的高手来回巡视,飞鸟难过。

但即使如此严格的看守,依旧拦不住死囚被人带出大牢。

若是有什么调虎离山、声东击西之类的计策动静也就算了,问题就是没有,死囚当着牢头的面失去踪影。

神鬼之说,襄阳令死活不信,只认为手下无能,推卸责任,将牢狱官吏自上到下换了个干净。

之后再也没有死囚被救之事,襄阳令更加坚信乃是手下与外人勾结作案,这些原本看管犯人的牢官直接被下了大牢,变成了被看守的犯人。

死囚之事还只是少部分人听说,范围不广,但十二月下旬,临近新年时却是还有一件怪事。

城中不知何时开始出现大量的武功秘籍,某个江湖小虾米可能莫名其妙的在街上走来走去,突然手中就多出一本武功。

某个小有名气的侠客一觉醒来,明明门窗紧闭,但桌上就是突然多出一本武功秘籍。

甚至某些百姓买完菜回家还从菜篮子里找到一本吐纳术。

总而言之,城中各处突然出现了大量武功秘籍,不管是天下有名的大侠还是默默无名的帮派打手,甚至平民百姓也能得到。

一时之间鬼神之说流言四起,毕竟这么多本武功秘籍,没有任何一个人看到送书人。

有些人碰都不碰就扔了,有些人却认为这乃是天授奇书,不过看了之后却发现这武功好像只有二三流水准,练了几天就弃之如敝屣。

只有极少部分人将这武学当成救命稻草,苦学勤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