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段历史,李鸿升也算明白了为何执法殿每三十年一次巡查,为什么这个名额抢得那么厉害。

虽然新法修士可以通过讨伐妖族,御守人类来获得人德,但生死搏杀未免危险,这三十年一次的巡查是弟子少有的能安全获得个人人德的机会。

而一般的弟子筑基百年修行后,往往会被分配到天南二十七洲之中负责治理一地,这份治理得来的人德,五分宗门五分道脉。

只有成就法相,证明自己有成仙之望,之后的人德分配才会改为宗门四道脉三个人三。

由于成道需要缴纳的天功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天生灵根和修炼时吸收的灵气这些从天地中索取的资源。

另一部分则是类似于担保金的情况,修士成仙之后,修士就拥有了一定的主动权。

成仙之后,便可离开世界,远离九洲,不受九洲天地影响,加上即使是天地,仓促之间也无法直接劈死一位仙人。

相反,仙人可以大肆收敛天地灵气,在天地劈死自己之前远遁此界,捞一笔大的就走,就跟李鸿升前世那些大老板、高官一样。

因此,天地会评估仙人的实力,收取担保金,这样即使仙人想不开,想要捞一笔跑路,也回不了本。

随着仙人实力的提升,这个担保金也会越来越贵。

根据云水天宫的定义,将二代祖师共五位地仙帮助天地调理灵气一年所得天功的平均值设为1点天功。

则一位极品灵根修士成仙需要缴纳的天功大概在1000到3000左右,也就是要给天地打工千年以上,期间还不能修行,不然担保金会更多。

当然,只要成就天仙,能够直接炼化混沌化为灵气物质,那这个时间会缩短到差不多十年左右。

需要缴纳的人德与天功相同,而以天功换人德的兑换率是死的,只能一换一,好在人德的获得方法比较多。

对于有心成仙的,能拿人德就要拿,不然之后成仙每缺少一点人德就要多打工一年。

整理了一下这些天所学心得,由于不少心思还在于准备针对伊文辉,笔录也没有写得多深入,只是记录了一些粗浅的感悟罢了。

由于李鸿升急着要,九洲界时间两天前,青玉就将一个侦察类装备搞到手了,今日看完书,写完笔录,就找个机会看一下伊文辉的属性。

[战力侦察仪]

[品质:紫]

[类型:饰品\/单片眼镜]

[装备需求:智力16\/感知16]

[特性1:装备该装备情况下,双眼持续观察某人3秒会出现粗略战力评估]

[特性2:指定一名对象,进行一次属性判定,智力\/感知\/智力+感知,任意一项高于该对象,你得知其全属性值;两项高于,你获知对方的核心属性;三项高于,针对该对象,你的感知与智力判定+1,每3日一次]

[配件:空、空]

宗门虽然提供了筑基后百年内大部分修行所需,神通、筑基秘法都有免费提供,但也不是完全不需要其他修行资源。

好在方丈岛作为云水天宫大部分资源的培养地,独一无二的特殊环境使得方丈岛培养各种灵材都相当方便,也因此催生了不少工作岗位供筑基弟子们赚取功勋。

这种岗位是直接下发到道脉,再由道脉选择合适的弟子去执行任务。

安寿峰的任务模式是直接将各种任务贴出来,由弟子自由选择报名,用弟子腰牌登记后就可以直接去执行任务,赚取功勋了。

伊文辉在安寿峰的人脉威望不止是他表现最好,修为在弟子中最突出,还有他颇善交际,为人大方,出手大气。

也正因如此,他常常接取任务,负责登记任务的是安寿峰的一件法宝,也是安寿峰阵法的压阵之宝,是宗门统一下发的制式法宝,与弟子腰牌等物直接连接,名曰“煌光镜”。

李鸿升作为宁长老亲传弟子,有权限查询峰内弟子的任务登记情况,从中找到了伊文辉最近在执行的任务。

负责给方丈岛培养“鬼灵草”的灵田浇水,由于任务比较难,要求至少上品水灵根、法术神通修行优异的弟子执行。

李鸿升直接过去假装路过,查探了伊文辉的属性。

力量24,敏捷24,体质26,智力23,感知22,魅力21,主属性是感知。

相当高的属性,尤其是体质,力量和敏捷应该是还没修炼炼体类的筑基秘法,只是灵气的自然强化,智力和魅力则是灵气对灵魂的自然强化。

李鸿升目前也只有力量和感知超过伊文辉,其他还差不少,按照他的计划,至少要有五项属性超过才行。

不过这也不难,无限空间有的是临时提升属性的道具,比如之前那枚[虎煞养力丸]。

看完伊文辉的属性后,李鸿升也有了把握,筑基境的对手也不是不可战胜,只是他之前依仗高属性的打法要改一改。

次日,又是每旬一次的讲课时间,这次师父是在安寿峰的山巅上饮茶,一旁还摆着下得密密麻麻的棋盘,黑子被白子杀得大败,只是没看见另一个下棋之人。

李鸿升在长老提起笔录之前,先声夺人:

“师父,徒儿有两件事情想要恳求师父帮助。”

宁泰清挥手将棋盘凝固,保持其中棋子位置不变,再将其收起来,又亲手倒了一杯灵茶挪向徒弟位置,笑呵呵问道:

“哦?说来听听。”

李鸿升受宠若惊的接过灵茶,抿了一口,相当朴素的甘苦味道,唇齿留香,饮下之后神清气爽,感觉脑子都转快了不止一筹。

心里不由暗自怀疑,师父不会为了跟人下棋专门弄来这种灵茶喝吧?看他把棋盘收起来准备过后复盘的样子,大概率还输了。

收敛心神,脑子转快了就是喜欢想多,李鸿升正了正神,从茶韵中回神,将伊文辉之事说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