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历史军事>我为万朝大佬讲历史>第3章 确定都城

陈玉:好了,我们继续来看。

娄敬有理有据的分析,汉高祖刘邦听得很入迷。汉高祖征求群臣意见。他的文臣武将以关东地区的居多,他们多是六国之人自然希望定都在离故土比较近的洛阳。

汉高祖:刚才娄敬讲得很精彩!大家都说说你们是怎么看的?

群臣:周朝建都洛阳坐稳了天下好几百年,而秦朝建都关中才传到二世就灭亡了。

汉高祖:刚才娄敬说到,关中有山河之险,人口众多,土地肥沃!

群臣:周都洛阳,绵延几百年。也有天险,东有成皋,西有崤山、函谷关,前临伊水、洛水,背靠黄河,同样是易守难攻。

刘邦:你们说的也对,朕一时拿不定主意。子房,说说你的看法。

张良:陛下!娄敬说得对,有利于大汉的长治久安!

洛阳虽然也有天险,但是腹地太小了,方圆不过几百里。田地贫瘠,物产不算丰富。地理位置决定了洛阳容易四面受敌,不适合作为用武治国的都城。

娄敬:没错,这确实是洛阳的局限!

张良:再来看关中地区。关中左有崤山、函谷关天险(位于后世陕西潼关以东至河南新安县一带),右有陇、蜀的崇山峻岭作为屏障,沃野千里。北有可以放牧的大草原,南有物产丰富的巴蜀地区。

汉高祖:没错,关中地区是最早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地方。

张良:陛下所言极是!关中在北、西、南三面都有险要可以固守,往东边的话则是可以控制诸侯。很容易让诸侯安定,黄河、渭水就可以开通漕运,运输天下各地的粮食,来供给京师军民所需。

群臣:可是离关东地区远了,一旦叛乱,来不及快速处理。

张良:如果诸侯有变,可以顺着黄河东下运送粮草,维持出征队伍的补给。这正是所谓的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啊!还是娄敬的主张有道理。

……

陈玉:不难看出,关东群臣激烈反对定都关中,汉高祖拿不定主意只好向张良求助。张良明确地阐述了建都关中的有利条件,他的分析全面而深刻,加之向来德高望重,深得汉高祖信赖,因而汉高祖当即决定定都关中。

刘邦还说 ,“本来主张建都在秦地的是娄敬,‘娄’就是‘刘’啊。”于是赐娄敬国姓刘,授给他郎中官职,称号叫奉春君。此后,娄敬改名为刘敬。

由于大秦帝都咸阳已经被项羽破坏,汉高祖刘邦决定另起炉灶,定都长安,寓意着长治久安。此时,长安位于咸阳的远郊。

其实早在西周的时候,长安就属于镐京的范围,早就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大汉设立长安县。汉高帝七年(公元前200年),正式在此定都。

汉高祖命人在渭河南面、阿房宫北侧、秦朝兴乐宫的基础上重修宫殿,取名为长乐宫。汉高帝七年(公元前200年)建造了未央宫。由于都城地处长安乡,因此命名为长安城。

汉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至五年(公元前190年),开始建造长安城墙。可见,长安不是一天建成的。

到了汉高祖的曾孙汉武帝刘彻时期,设京兆尹治理长安,对长安城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兴建北宫、桂宫和明光宫,并在城西扩充了上林苑,开凿昆明池,造建章宫等。

纵观西汉两百余年历史,长安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汉武帝时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商道,长安城成为连接东西方的桥梁、“丝绸之路”的起点,繁盛一时。全盛时规模庞大、居民众多。西汉末年王莽执政时期,长安城一度毁于战火。

汉武帝:几代人费劲艰辛才建成的长安城,居然毁于战火。王莽贼子罪该万死,凭什么能执政?

诸葛亮:王莽贼子在武帝陛下之后五六十年,为当时王太后之侄。善于伪装,实乃窃国之大盗!

张飞:没错!和曹贼一个死样!

曹操:黑脸狗!不咬老子会死啊?

汉武帝:外戚专政的现象不是在朕这一朝就镇压下去了吗?

诸葛亮:死灰复燃了!

许褚:斩草难除根,春风吹又生!

典韦:显而易见!

……

陈玉:到了东汉光武帝刘秀建国的时候,将长安改称西京。到了汉末,汉献帝曾迁都回长安。两汉时期,长安一直作为都城存在。

前前后后共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因此长安(后世西安),也有十三朝古都的美称!

好了,休息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