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历史军事>我为万朝大佬讲历史>第28章 妙人韩信

陈玉:好了,同学们继续!

许褚:不对!

张飞:仲康,啥不对?

典韦:显而易见!

许褚:南昌那个亭长收留韩信,供他吃住好几天,韩信怎么才给他一百钱。

曹操:那是因为亭长的妻子觉得韩信吃闲饭,冷嘲热讽,韩信被迫离开了!

张飞:曹贼!来了?那是亭长妻子的事,与亭长何关?

许褚:就是,哪怕是亭长妻子冷嘲热讽,韩信该怪的是亭长妻子而不是亭长。

张飞:而且最不能忍的是韩信封那个让他钻胯的无赖位校尉,却对有恩于他的亭长冷嘲热讽。真是是非不分!掉进粪坑!

典韦:显而易见!

韩信:你懂个锤子!

陈玉:韩信的世界确实不是一般人能懂的,他就是个妙人!汉王刘邦封他为大将军,他感恩图报努力打了好多次胜仗,并持续为刘邦练出精兵强将。

但是刘邦让他独领一军,攻下代地、赵国及逼降燕国之后,在刘邦与项羽荥阳、成皋一带死拼而力不从心时,郦食其兵不血刃说降齐国七十余城,给刘邦增加一大助力,免去了后顾之忧。

已经被汉王刘邦封为赵国相国的韩信为了更进一步,听信了手下的建议,直接攻打齐国,导致刘邦的至交好友郦食其惨死不说,齐国七十余城降而复叛。

可见韩信有的时候没有大局观,为了一己私利不顾别人死活,不顾全大局。因此,刘邦很鬼火。

最可气的是,刘邦还得再紧凑的前线兵力中抽出曹参、灌婴前去支援韩信平叛。而平定齐国过程中,韩信还挟胜要求封王。

尽管说得好听——假王,但刘邦内心已经怒不可遏。好在张良、陈平两位大神提醒刘邦,刘邦立即明白过来,封韩信为真的齐王。

不久后,韩信在潍水之战中歼灭了项羽派去援齐的二十万龙且大军。项羽才认识到韩信的可怕,就派武陟去说服韩信独立。

韩信感念刘邦封他为大将军和齐王,感谢刘邦有好吃的分给他,有美丽衣服也给他,和他一起坐车,拒绝了武陟。也拒绝了手下头号谋士蒯通的劝反称帝之言。

曹操:如果韩信成为齐王后就独立,或者是武陟、蒯通劝他的时候就独立会怎么样?

诸葛亮:曹贼无耻!名为汉相,实为汉贼!

刘备:曹贼,不说人话,不干人事!

李典:就事论事而已!两位不要上纲上线!

典韦:显而易见!

张飞:有种来战!

典韦:显而易见你来!

陈玉:曹操提了个好问题。这也就是为什么说韩信是个妙人的原因。如果成为齐王后韩信造反会怎么样呢?

韩信当齐王起家的兵力来自汉王刘邦,手下很多大将也是来自刘邦,比如曹参、灌婴,包括在赵国的上级兼合作伙伴——张耳,也是刘邦的亲密至交,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所以刘邦在楚汉之争时和楚汉之争之后冲进韩信军营夺其帅印,韩信束手无策。

可见韩信要是过了内心对刘邦感恩戴德这一关而选择自立,首先得过了自己军中来自刘邦的部将和势力这一关。如果过了,才能谈自立。

假如韩信解决了上述问题,成功自立了。已经拉锯多年的刘邦、项羽很可能会迅速讲和,鸿沟协议就是很好的例证。

回过头后的刘邦就会来收拾二五仔韩信,文有谋圣张良、千古人精陈平,还有随何、侯生等着名说客,几位一出手很可能离间韩信与手下文武大臣的关系。

要知道韩信军事能力罕有其匹,但政治能力还是不够用的,从后来他的遭遇就能看出来。即便有蒯通这样的大能辅佐,韩信很可能会和项羽赶走范增一样用不好蒯通等能臣。

刘邦武有曹参、樊哙、灌婴、周勃、靳歙等人,包括刘邦,个个能独当一面。刘邦还有彭越这个游击鼻祖可以切断韩信、项羽后勤补给线,让韩信首尾不能相顾。

面对汉军多线出击,即便韩信能击败一线或几线,刘邦大军总能笑到最后,就像对战项羽一样。

韩信单打独斗、在正面从来没能击败过项羽。刘邦可是最终击败了项羽,在这之后包括韩信在内的其他诸侯王才率军围杀项羽的。没有他们,刘邦汉军也能灭了项羽,只是时间会稍长一些而已。

再退一步,韩信大军即便把刘邦大军赶到荥阳、成皋哪怕是关中一带,拉锯战几年,最后胜利的还是刘邦。因为韩信再强,只有一个,汉军有好多独当一面的将领,正面打不过韩信,侧面背面打击韩信的手下,机会可多的是。项羽就是这样败的。

所以,韩信最终没有自立门户是有原因的。

好了,休息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