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历史军事>朕!大明暴君崇祯,既风流也霸道>第111章 给便宜儿子找老师

崇祯这么做虽然是割了藩王们的韭菜,薅了藩王们的羊毛,可崇祯却没想过要害他们。

这么做对藩王也是有好处的,藩王们手里有了兵,再碰到流贼之时也不至于毫无还手之力,像历史上那样被李自成和张献忠当成猪来杀。

大殿上的一众朝臣被崇祯给说服了,到现在他们才发现,皇帝说的每一件事似乎他都早有准备,成竹在胸,不管朝臣们怎么反对,皇帝总会找到合理的理由说服众人。

崇祯见无人再提出异议,顺势大手一挥,“既然诸位爱卿都没有异议了,那朕即刻就下旨给各地藩王马上参与救灾、准备募兵事宜。”

崇祯话毕,径直站起身就要准备下朝,今天的早朝时间实在是长了点,自己都有点撑不住了。

可崇祯刚站起身,似乎又想到了什么?对!和皇后在坤宁宫快活的那天,答应给自己的便宜儿子找个老师,这都过去好多天了,差点又把这事给忘了。

崇祯一念及此,开口叫道:“加礼部尚书倪元璐、户部侍郎宋应星、天雄军统帅卢象升三人为太子少师教授太子。”

崇祯这话来得突然,使得朝堂上的一众大臣,顿时又炸开了锅。

什么?皇帝在说什么?

一个个朝臣都露出一副皇帝你在说什么虎狼之词的表情。

让倪元璐教授太子这倒没什么问题,倪元璐本身就是国子监祭酒学识渊博,可是让弃笔从戎的卢象升教授太子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吧!

更可恨的是还要再加一个之前没有半点官职的种田佬宋应星,这是什么操作,这是什么鬼?

士可忍孰不可忍,这朝堂上的六部九卿,哪一个不是进士出身?这不是在打他们的脸吗?

尤其是被崇祯夺了太子少师的杨世聪,怎是一个愤慨了得,第一个就跳了出来:

“陛下,太子即是我大明的储君也是国本,怎么能让一介武夫和一个种田的去教授,陛下就不担心他们误了太子。”

杨世聪话音才落,内阁首辅薛国观就紧随其后:“陛下,让卢象升和宋应星教授太子确有不妥之处,老臣毛遂自荐,愿前往东宫教授太子。”

一众大臣听了薛国观的话,都在心中暗骂不已,这薛老狗太不要脸了。

就连被夺了职的叶向高也坐不住跳了出来:“陛下,老臣年事已高,现在又无官职在身,老臣自请到东宫教授太子。”

随后又有几人跳了出来,你争我抢,好不热闹,这让崇祯有点懵了,一个太子少师值得他们这么抢?

可转念一想崇祯就明白了,这是想提前在太子身上下注,老子还春秋鼎盛,你们这是不是太着急了点?崇祯暗自腹诽。

想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崇祯抬起双手向下压了压大殿上的嘈杂,沉声开口:“你们都别争了,就是他们三人,定下了。”

礼部尚书倪元璐倒没觉得有什么,他自认为以自己的学识教授太子还是可以的,不卑不亢的跨步而出,向崇祯拱手一礼:“微臣领旨,微臣定将尽全力教授太子。”

可卢象升和宋应星却是诚惶诚恐,异口同声的说道:“陛下,微臣才疏浅薄,怕是会误了太子的学业,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刚刚跳出来争夺太子少师一职的朝臣听了两人的话后,都不自觉的在心里补了一句,算你们两个有自知之明。

崇祯却不在意的摆了摆手,“你们擅长什么就教什么,倪爱卿教太子识文断字,卢爱卿你可以教太子兵法以及弓马骑射,宋爱卿你可以教太子农桑养殖、种田栽树,总之不要给朕教出一个腐儒太子来。”

话毕,崇祯一甩衣袖头也不回地走了。

王承恩见状,赶忙补了一句:“退朝。”

随后就是一阵恭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声音。

回了御书房的崇祯,立刻让王承恩传来午膳,大快朵颐的吃了起来,崇祯看着桌上色香味俱全的十几道饭菜,用确认的语气问道:“王大伴,这菜是定国公送来的吗?”

“回皇爷的话,这膳食的确是定国公送来的,定国公自从上次面圣以后,每天都给皇爷送膳食,还包括两位皇后娘娘的坤宁宫和慈庆宫。”王承恩恭敬的回道。

崇祯闻言,不禁有些奇怪,徐允祯既然每天都送,为什么自己今天才吃到。

王承恩像是看出了崇祯的疑惑,还不等崇祯询问,就开口解释:

“是老奴怕皇爷天天吃定国公送来的菜会腻歪,所以直到今天才传给皇爷,是老奴自作主张了,请皇爷责罚。”

“王大伴,回头你告诉徐允祯一声,不用再往宫里送菜了。”崇祯若有所思的说着,并没有责怪王承恩。

随后崇祯又壮似不在意的补了一句:“徐子胤还在牢里吧!告诉骆养性再关两天就放了吧。”

王承恩也不多言,只是躬身回道:“老奴遵旨。”

崇祯之所以让徐允祯别再送菜,可不是心疼徐允祯,是他自己不敢吃。

偶尔出去吃一顿没事,要是让不怀好心的人知道徐允祯天天给他送菜,在里面做点什么手脚,那乐子可就大了。

自己穿越一回不容易,可不能被人毒死了,还有皇嫂和各国洋马没骑呢!死了那不亏得慌。

紫禁城外,下了朝的叶向高又和杨涟混在一起。

叶向高府邸,两人围着桌上的山珍海味推杯换盏。

叶向高嘬了一口杯中美酒,咂了咂嘴说道:“今日朝堂上的事,你有什么看法?”

“唉……”

杨涟哀叹出声:“我觉得咱们想重新复起怕是无望了,陛下的行事风格,较比以往越来越迥异,现在回头看来,当初我们以辞官逼迫陛下完全就是一步烂棋。”

叶向高点了点头,显然对杨涟的说词很是赞同。

“事已至此,多说无益,要赶紧想办法挽回现在的不利局面才是。”

杨涟嘴里咀嚼着菜,咽了一口,才接过话头:

“这话倒是一句,可做起来谈何容易,现在我东林党在朝中几近无人了,也只有等到二十天以后的监生名额换粮时能不能占得先机了,要是能占的先机等到来年选仕或许能再培植一批人手,只是怕要耗时不少。”

叶向高听着杨涟的话,淡淡的说了一句:“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我们东林党的势力,可不只是在北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