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历史军事>朕!大明暴君崇祯,既风流也霸道>第221章 形势变化

紫禁城。

在靶场给懿安皇后做完按摩的崇祯回到御书房刚坐下不久,就有小太监来禀报:

“陛下,左都御史李邦华求见。”

手里拿着一个竹节正准备打开的崇祯,听到小太监的禀报,顿时放下手中竹节,随口吩咐了一句:“传他进来。”

崇祯嘴里说着,心里却是在想,这刚下朝会不久,李邦华去而复返,到底所为何事?

崇祯愣神间,李邦华跟着小太监已经来到了御书房。

“微臣参见陛下。”

崇祯随意抬了抬手:“李爱卿免礼平身,你这刚下朝会没多久就去而复返所为何事?”

听崇祯这么说,李邦华略显尴尬,但还是壮着胆子把来意说了出来。

“启禀陛下,朝会上陛下让微臣先从督察院内部整顿开始,这些年微臣虽然闲赋在家,但也知道督察院一直在东林党手里。”

“督察院的御史恐怕大多也都是东林党,如今杨涟虽然离职,但那些御史却还在。”

“微臣要是把他们全部都撤了,那恐怕督察院就没人了,要是不撤,又恐会影响督察院运转。”

崇祯还以为李邦华有什么重要的事,听完以后才知道,这不就是来要人的吗?

可自己哪有那么多御史给他。

咚咚咚……

崇祯不自觉的敲起了桌案。

一边敲一边想,御史这个职位需要有热血、敢说真话、不惧权贵的人来做。

可这样的人哪里有呢?崇祯思来想去突然灵光一现。

前段时间国子监的那些监生,仅仅是被人挑动,就热血上头敢和自己这个皇帝叫板,这样的愤青要是调教好了,不就正适合做御史吗?

当然,说国子监的监生是愤青,崇祯可没有半点要贬低他们的意思。

崇祯想表达的是,国子监的监生是一群社会经验不足容易受人蛊惑挑动的热血青年。

崇祯一念及此,和煦的对李邦华说道:“李爱卿,你这是来找朕要人的吧?”

“朕这里没有人,不过朕给你出个主意,你去找礼部尚书倪元璐,让他从国子监的监生里面挑一些人手给你。”

“当然,爱卿要是不放心,也可以自己去挑。”

李邦华听得一阵愕然,诧异出声:“陛下,那些国子监的监生,什么都还不懂,怎么做御史。”

崇祯摆了摆手,呵呵笑道:“李爱卿说的不错,他们什么都不懂,是缺点,但也正因如此,这 同样是他们的优点。”

“他们尚未步入官场,也没有沾染官场上的一些不良气息,就犹如白纸一张,在纸上画什么,就看李爱卿你自己的了。”

李邦华恍然大悟,眼中泛着亮光,对呀!从其他地方调来的人,哪有自己培养的好用。

被崇祯点通后的李邦华忍不住称赞:“陛下才思敏捷,微臣佩服之至。”

崇祯听着李邦华的马屁浑然不觉,又拿起刚刚放下的竹节,摆了摆手:“李爱卿要是没有别的事,就退了吧!”

“微臣这就去找倪大人,微臣告退。”李邦华说着,躬身一礼后便退了出去。

崇祯也从竹节里将裹好的小纸章给取了出来。

这竹节正是锦衣卫指挥千使马国瑊和东厂掌印太监赵泗洲飞鸽传书从草原传回来的。

崇祯将小纸张打开后,只见上面密密麻麻的写着一段小字:

卑职、奴婢两人已经安全出关,并已和土默特部中的几个小部族进行了战马交易商谈。

可他们迫于土默特部首领“俄木布”的威势,不敢与我大明进行战马交易。

经卑职、奴婢二人商量后,决意前往土默特部的归化城找“俄木布”亲自商谈战马交易一事。

如,卑职、奴婢二人未能安全回返必定已遭毒手。

届时还望陛下原谅卑职、奴婢二人擅作主张之罪,并请陛下重新择人接替奴婢、卑职二人进行战马交易。

卑职马国瑊、奴婢赵泗洲拜上。

崇祯看完这一段充满感情负有责任且真挚的话语阵阵出神,不知道说什么。

最终只是默默吐出两句话:“大明有你们这样的人,亡不了……”

“如果俄木布敢杀你们,朕便屠了土默特部所有部落,鸡犬不留……”

就在崇祯阵阵出神之际,又有小太监禀报:“陛下,骆养性求见。”

听到小太监的声音,崇祯这才回过神来:“传他进来。”

不多时骆养性迈步而入,行过君臣之礼后,再度躬身:“启禀陛下,遵照陛下旨意,锦衣卫严密监察朝臣,卑职刚刚收到消息,杨涟和叶向高似有意想要返回南直隶。”

“按陛下之前的圣旨,三月内不允许任何朝廷官员离开北直隶,故而卑职特来请旨,是否将杨涟、叶向高捉拿下狱。”

咚咚咚……

听着骆养性的话,崇祯再次敲起桌案陷入了沉思。

之前不让官员离开,是怕牵涉朱纯臣贪腐案的人闻风逃跑,可朱纯臣到死也没有交代出其余受贿人员。

在没有任何证据罪名的情况下,若是强行把两人留下,弄不好会惹得全国东林党反弹。

这个节骨眼,国内绝对不能再生事端。

还有就是强行留下他们,不让离京,还会惹得温体仁等一众贪官警惕心大起。

这不利于李邦华开展后续工作,让他们离开,反而会让一众贪官放松警惕。

再有就是徐子胤遗落扇子中南京守备徐宏基写给定国公徐允祯的那封信。

无一不证明徐宏基在南直隶也是只手遮天的人物,不如就将计就计把叶向高和杨涟放回南直隶,让他们狗咬狗,省得留在北直隶给自己搞事。

接下来自己的重心要放在吞并察哈尔部、战马交易、以及收割冬麦播种番薯、玉米、土豆等一系列事物上,暂时还没有时间收拾这些大明蛀虫。

崇祯念及此处,咚咚咚的敲击声戛然而止。

“不用了,他们若是想离京,便随他们去吧!”

还不等骆养性应声,门外小太监又来禀报:“陛下,叶向高和杨涟求见。”

崇祯闻言挑了挑眉,这两个老狗想干什么?

“传他们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