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都市情感>偏向雪山行>第2章 二零一七·冬

  尽管剑没开刃,但出鞘的一瞬间依然有雪亮的银光乍现。

  杞无忧长身立于千佛殿月台前的青石板砖上,手握长剑,旋身而起。

  少年体形偏瘦,却并不显柔弱,由于常年习武,身体线条柔韧有力,动作伸展开合都极具美感。力发于腰间,沉稳如松,劲捷如风。

  提腕点剑,向前刺出时,能听到剑身在空中破风的猎猎声响。

  茅邈一向不太喜欢这种观赏性大于实战性的“花架子”,但却很喜欢看杞无忧舞剑。

  不同于传统剑术表演的松弛潇洒,杞无忧永远是一副杀气腾腾的样子,身姿矫若游龙,气势凌厉,好像下一秒就要飞身过来捅你一剑。

  他没刻意卖弄,几套简单的剑招行云流水过完,很快到了最后一势。

  没料想他手腕一转,忽然变换了身形,改变了固定的动作走势。

  茅邈抱着手臂挑眉。

  只见他以腕为轴,撩了了个腕花,接着松开握剑的手,将剑往上抛,剑在空中飞舞旋转,将要落下来时,又被一脚踢飞,锋利剑光忽闪,快得眼花缭乱,最后身形飞动,长臂一捞,剑柄稳稳落回手里。

  杞无忧面无表情地握着剑柄收势抱拳。

  “好哇!”茅邈拍了拍手赞道,“很有杀气嘛。”

  旁边驻足的几个游客也纷纷叫好,看到还有人拿出手机录了视频,杞无忧无比想遁地。

  他把剑收回剑鞘递给茅邈,利落道:“猫,下周我要看到。”

  “当然,说到做到!”茅邈打完包票,又颇为自得地问旁边满眼写着不可思议的徐槐:“怎么样,我们中国功夫是不是非常niubist?”

  徐槐被唤回神,大力点头:“Niubist!中国功夫果然名不虚传!”说完又想起来什么,露出有些苦恼的神情,“我忘记录下来了……”

  “不用录,他有几个比赛视频被人录下来在网上发过,播放量还挺高的,除了踢剑这段其他都有,等会儿我找找。”

  “好。”

  徐槐又望向旁边冷着脸的少年:“小齐练的什么剑法啊,少林剑?”

  “自选剑术,”解释起来有点复杂,外行人也不一定能听明白,杞无忧只笼统道,“我练得比较杂。”

  茅邈在一旁吹嘘:“就是什么都会的意思。”

  杞无忧:“……”那倒也不至于。

  徐槐眼睛更亮了:“你一定能把中国功夫发扬光大!”

  到了饭点,往常茅邈会带着杞无忧去吃武校食堂,而今天,他刚在外国友人面前嘚瑟完,打算将热情好客发挥到极致,无论如何都要请徐槐吃饭。兜里的一百块钱还没捂热乎呢,就急着要送出去。

  徐槐架不住这般热情,也不想拂了小朋友的好意,于是顺势答应了。

  “小齐想吃什么?”请客的和被请的一方都转过脸问杞无忧的意见。

  景区附近也没什么好吃的,杞无忧思考片刻,选了家烩面馆。

  “挪威在北欧,那一年四季都是冬天吗?”

  “ 不是啊,不过挪威的雪季很长,一年四季都可以滑雪。”

  “哇,那你滑雪厉不厉害?我看电影里的人会坐直升机到雪山顶,然后穿着滑雪板直接从飞机上跳下来……”

  杞无忧瞥了眼徐槐,看到他线条分明的侧脸,一双深蓝色的眼睛沉静地望着茅邈,像是很认真地在听他说什么。

  不知道徐槐会不会为刚才暴露了自己的中文水平而感到后悔。毕竟茅邈的话实在太多了,说起来就没完,聒噪得人脑壳疼。

  但凡他的中文说得差一点,都不会让茅邈逮到机会问这么多问题吧。

  杞无忧听到他说:“挺厉害的。 ”

  ……行吧,外国人倒真是不谦虚。

  三碗热气腾腾的面陆续端上来,杞无忧拿起茅邈旁边的醋瓶,先给他碗里浇了点,又往自己碗里咕嘟咕嘟倒了好多。

  这么爱吃醋啊,徐槐暗暗咋舌。

  茅邈早就习惯了:“他就爱吃酸的。”

  面太烫难以入口,于是茅邈又起了个话头:“你是自己一个人来的啊?”

  “嗯,不过我是过来找朋友玩儿的。”徐槐声音清亮,说话的语调也松弛,却又不会让人觉得轻慢。

  “那他人呢?”

  杞无忧亦有些好奇,从始至终都没有看到他朋友的身影。

  “他去组织滑板跨界跨项选材了。”徐槐也往碗里浇了点醋,不过只有一点点。

  滑板跨界跨项选材?杞无忧稍愣了下,想了起来,这就是影视班的人去参加的那个选拔,不过名字太长了,他没记住全名。

  “那你朋友可比我们厉害多了!”这下茅邈着实震惊到了,“你朋友是滑板运动员吗?”他听说来选拔的人都是从国家体育总局、省市体育局派下来的,个个大有来头。而选拔出来的人才将有机会进入滑板国家集训队,甚至有可能参加东京奥运会。

  “他当过滑板教练,”徐槐笑眯眯道,“一般厉害吧,没我厉害。”

  他的朋友肖一洋是国内最早的一批单板滑雪运动员,退役后改行当了一段时间的滑板教练,现在在国家体育总局任职。

  还能再不谦虚一点吗?杞无忧挑出碗里仅有的两片牛肉放进嘴里,想听听徐槐有多厉害,却听他反问:“你们怎么没有去参加呢?”

  这次跨界跨项选材的年龄范围定在13-18岁,他们都符合,而且体能素质也相当出色,通过第一轮测试应该不成问题。

  茅邈沉默了。该说不说,他为了一百块钱的群演费,婉拒了滑板国家队选拔。

  见茅邈迟迟不说话,晾着人也不礼貌,杞无忧只好先回答:“我不是塔沟的学生。”他爷爷是开武馆的,得意门生学成后离开,在塔沟武校当教练。杞无忧从小跟随爷爷习武,所以称爷爷的徒弟为师兄,假期偶尔会来这里蹭课。

  “今年是头一年,各方面还不太成熟,可以先观望一下,明年再报名,不是武校生没关系,有教练推荐也行,”徐槐思索着说,“明年选材项目应该会多一些,有高山滑雪和单板滑雪。”

  跨界跨项选拔人才的方法目前仅在夏奥的部分项目上实施,比如东京奥运会新增的滑板、冲浪、攀岩,据肖一洋的内部消息透露,这套选拔方案明年将会推广到冬奥。

  茅邈:“豁,还有滑雪呢?好像比滑板有意思,我明年一定报名!”

  “滑板才更有意思。”杞无忧反驳。

  “小齐会滑板?”徐槐偏头看了他一眼。

  杞无忧:“不会。”

  茅邈迅速拆台:“他会!”

  杞无忧甩了他一记眼刀。

  “哦?街式还是公园?”徐槐一副很感兴趣的样子。

  “公园吧?”茅邈也搞不太懂,经常见他在公园里的那个小山坡上滑。

  “长板速降。”杞无忧淡淡道。

  对滑板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长板不能与滑板混为一谈。奥运会滑板项目不包括长板,X Games等国际主流滑板赛事也都没有长板项目。

  长板也有一些速降赛,但无论是影响力还是参与度都不能与滑板相提并论。这位外国友人一看就很懂行,说不定也是教练之类的厉害角色,所以杞无忧也就没有像应付其他人那样把两者混为一谈。

  这倒是让徐槐小小地惊讶了一下,他停顿几秒,建议道:“或许你可以试试单板滑雪。”毕竟单板滑雪就是由滑板运动发展而来的,两者有共通之处。

  “等等,你也是教练吗?”茅邈慢半拍地意识到这位外国友人不是一般游客,“滑板还是滑雪?”

  徐槐摇摇头说:“我是单板滑雪运动员。”

  “哇塞!”茅邈顿时激动,“那你会去冬奥会吗?”

  杞无忧被醋酸得皱了下眉,无语,你以为冬奥会是菜市场吗,谁想去就能去。

  “有可能哦,”徐槐却扬唇笑了笑,说得很轻松,“明年你们也许会在平昌冬奥会上看到我。”

  “真的吗?!!! ”茅邈更兴奋了,“原来你这么厉害啊!”

  男人一双好看的眉眼弯起来:“真的,我的主项是大跳台,兼项坡障和U池。”

  他语气真诚,听上去很像是那么回事,也挺能唬人,但杞无忧依然对此存疑。离冬奥会还有半年,训练应该很紧张才对,他怎么没去训练,反而在这里悠哉悠哉地逛寺院?

  茅邈倒是跟个大傻子一样,别人说什么他信什么。

  本来他信誓旦旦说要请客,结果最后还是徐槐付的钱,去柜台给他们买饮料的时候顺便买了单。

  “说好了我请你的!”茅邈发现后急得不行。

  “哪能让小朋友买单。”

  “什么小朋友,我都十七了!”茅邈不乐意道,“你多大啊?”徐槐看着最多也就比他大个五六岁吧。

  徐槐:“我比你大十岁。”准确来说应该是九岁,他二十七岁生日还没过。

  “小齐呢?”

  “十五。”杞无忧只好再次放下筷子,不太高兴地回。你们聊你们的,干吗总打扰我吃饭?

  武校是封闭式管理,吃完饭茅邈就得回学校关禁闭,电子设备上交,一周一天假,其余时间禁止外出。徐槐也要去武校里找他朋友。

  “小齐不回去么?”他看向要去不同方向的杞无忧。

  “我回家。”

  茅邈替他补充:“他要回家上补习班,开学就升初三了。”

  杞无忧学习成绩稳定在年级上游,这归功于他有一个搞竞赛的清北预备役姐姐。然而这次期末他排名却下滑到五十开外,可能是即将中考大家都开始发力,又或者与全班只有他一人没报辅导班有关,于是他姐给他报了个辅导班,下周一开课。

  “啊,”徐槐对国内的中考制度不太了解,“那你加油。”

  杞无忧点头,向两人道别:“我走了,拜拜。”

  “拜拜!好好学习!”茅邈又摸了一下他扎手的寸头。

  “有缘再见。”徐槐也笑着朝他挥手。

  一个暑假的高强度补习,杞无忧适应良好,不过他总觉得似乎忘了什么事,直到补习结束,开学前几天,他再一次踏上寺院的石阶时才想起来。

  ──“猫呢?”

  茅邈装傻充愣:“什么猫?”

  “……骗子。”

  —

  十一月末,洛阳初雪。

  课间,七嘴八舌的声音灌进杞无忧的耳朵,即将到来的月考,下个月的圣诞节,元旦要补几天课,走啊出去玩雪,滑雪比赛……

  “我爸上礼拜六去北京工体看滑雪比赛了,比完还有乐队和歌手演出,特别热闹。”说话人是杞无忧的前桌,一个很爱炫耀的小胖子。

  “什么什么?”几个同学争相围过来看他手机里的照片和视频。

  “沸雪世界杯,单板滑雪大跳台,没听说过吧?”

  单板滑雪,大跳台。杞无忧握着笔的手指一顿。

  “我靠,这台子多高啊?”

  “应该有二三十米?”

  “没点防护措施就这么往下跳?嘶,这个人摔得好重,看了都觉得疼!”

  “中国是第几?”

  “嗨,根本没拿到名次,连决赛都没进。”

  众人听了纷纷表示失望:“散了吧散了吧,怎么在自家门口比连个决赛都进不了啊……”

  那天晚修后回到家,杞无忧一边写作业,一边用滑雪比赛当背景音,手机里播放的是2017沸雪北京国际雪联单板滑雪大跳台世界杯。

  一部内存只有16g的旧手机,平时连看视频都卡,只能等比赛回放缓存好了再看。

  女解说员的声线温温柔柔的,很好听。现场气氛热烈,比赛也相当精彩,只不过解说中穿插着不少专业名词,杞无忧还要写作业,看得不太专注,听得也懵懵懂懂。

  轮到中国选手上场时,解说员的语调明显上扬了些,声音里满溢着柔情与期待:

  “中国单板滑雪队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对他们来说,每一次与国际高手过招的机会都很珍贵,每场比赛都是在创造历史,冬奥的脚步越来越临近,我们期待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中国选手站上单板滑雪大跳台的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