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都市情感>偏向雪山行>第77章 你可以一直对我放心

  场地测试赛时,选手也必须要像正式比赛中那样穿号码衣戴头盔护具。徐槐把号码衣给杞无忧后,又去分发其他队员的号码衣了,与刚才对待杞无忧时无异,拍拍他们的肩膀鼓励。

  男子组的比赛比女子组要早一些的,徐槐给几个女生发号码衣时,还弯下腰附在江晨曦耳边,低声嘱咐了些什么。

  江晨曦神色专注地听他讲话,时不时地点点头。

  两人之间其实还保持着一点距离,但看在杞无忧眼里就不是这么回事儿了,他觉得徐槐好像对谁的态度都很亲昵。

  扣好头盔,杞无忧一脸淡漠地收回视线,低头凝视着手里的号码衣。

  他把薄薄的布料展开,看到上面的数字,又把衣服翻过去看了看,后面也有同样的数字。

  一旁已经穿好号码衣的田斯吴瞥见,像是猜到杞无忧在犹豫什么,笑着对他说:“随便穿,这个不分正反的。”他一直都这样,把号码衣随便往身上一套就行了。

  “好。”

  杞无忧抬起手,头微微低下去,把宽大的号码衣套在了衣服外面。

  两人各自抱着自己的雪板,与另外两位滑手乘坐雪地摩托来到出发等候区等待上场。

  播报员的声音在广播里响起,实时播报着赛况与选手们的出场顺序。Cherven也和他们一样在第二段,不过很幸运地抽到了第一个上场。他刚刚出发,田斯吴就开始提前热身。

  同在等待上场的选手走过来和他们搭话,都是田斯吴在回应。

  测试赛节奏很快,滑手们滑完就走,不在场上停留,裁判们打分也很快,一转眼的功夫就轮到田斯吴上场了,只留下杞无忧一个人硬着头皮回复外国滑手们的热情寒暄。

  等候区的人一个挨着一个上场,渐渐冷清下来,杞无忧好不容易才从尬聊中得到解脱。

  仰头看了眼对面的大屏幕,里面的加拿大滑手正滑向第二个跳台。他也打算提前热一下身,为上场做准备。

  衣摆突然被身后的人轻轻拽了拽。

  杞无忧有些疑惑地回过头,发现徐槐不知道什么时候过来了,低着头,修长的手指捏着他的号码衣衣摆,轻轻往下拉了拉。

  “槐哥?”

  “后面没有弄好,有点皱。”徐槐抬起眼,对他解释道。

  杞无忧扬了扬嘴角,“噢。”

  “Ryan?!你怎么也过来了?”有位滑手认出了徐槐,激动地和他打招呼。

  徐槐便顺势走到他身边和他聊了几句。

  目光在徐槐的背影上短暂停留片刻,杞无忧跟了过去。

  “槐哥,等下你要和我一起去出发台吗?”

  正式比赛时,教练一般都会和滑手一起去出发台,为自己的运动员提供技术与心理上的双重支持,但测试赛就没有那么正式了。

  “你看哪个教练这时候去出发台了,”徐槐笑着说,“别告诉我一个测试赛你还会紧张。”

  “不会紧张。”杞无忧立刻道。

  过了几秒,又问:“那你来等候区干什么?”他看到别的教练都没有过来,只有徐槐来了。

  “你第一次参加测试赛嘛,虽然大家都觉得你很稳,但是……”徐槐顿了顿,“我还是有点不放心你,所以想来看看。”

  杞无忧不太懂,是自己平时训练中的表现没有让徐槐满意吗?在徐槐面前的状态依然很紧绷吗?

  可是他觉得自己已经调整得很好了。尽管有时候看到徐槐心跳依然快得狂乱不止,但站在赛道上的那一刻,他可以确定自己能够做到心无旁骛。

  “槐哥,我一点儿都不紧张。”

  “嗯,我知道,你很棒,”徐槐伸手拍了拍他的头盔,微微低头,直视着少年的眼睛,“其实是我有点紧张。”

  嗯?杞无忧一愣,他紧张什么呢?

  “我——”杞无忧嘴巴张了张,想告诉徐槐不要紧张,可以对他放心。

  与此同时的广播里,播报员正在播报刚滑完的那位滑手的最终得分,后面还有三个人就轮到杞无忧上场,前一位滑手已经通过传送带到达出发台,准备上场。

  “马上就到你上场了,快热身!”徐槐听到广播,催促着他也去出发台做准备,“我在终点等你啊。”

  坡面障碍技巧是一项观赏性很强的雪上技巧项目,正式比赛中,运动员要选择不同的路线、做出不同的动作来越过赛道上的各种障碍物,既要有高超的技术,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而在测试赛里,运动员在滑行过程中一般都不会做什么上难度的动作,只要从头到尾地滑行一遍,熟悉一下场地,确保不在滑行中因不熟悉场地而失误受伤就可以。

  常规的坡障赛道一般分为街道障碍区和跳台区,共有六段滑行路段,前三段为道具技巧段,后三段则是坡面跳跃段,在障碍物的组合设置中,要做到难度与风格兼具,铁杆、箱子、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其中,一环扣一环。

  相比于大跳台,坡面障碍技巧更能鲜明地体现出街头运动的文化内涵,也更加注重滑行的流畅性与滑手的个人风格。

  多样性与创新性也同样是裁判进行打分的重要标准,比起单纯地旋转更多的圈数,裁判更鼓励滑手在比赛中尝试别人没有做过的动作,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旋转,尽可能地将正反脚、内外转均衡运用在不同的转体动作中,而且还要以不同的方式抓板,将具有个人风格与创造力的动作融入到整个滑行过程中。

  出发前,选手们就已经提前设计好了路线与动作,杞无忧的滑行路线和在每个道具上做什么动作也是和教练们讨论后再经过多次练习才最终确定的。

  先前的赛道训练中,他就已经熟悉过一遍场地了。不同规格的比赛,场地地形与道具的设置是有一些差别的,需要选手们不断地变换滑行节奏来适应。

  这里的赛道地形算是比较常规的,整条赛道的滑行距离很长,道具区有闪电杆、梯形箱子、半管等,还有一道漂亮的彩虹拱桥。

  前面的三个道具,杞无忧分别做了不同脚位、不同方向的转体180和360。

  电子屏幕上实时同步着赛况,广播里传来现场解说员的声音:“这位运动员是首次参加国际赛事的中国滑手,Wuyo Qi,今年17岁。首先反脚出发,第一个闪电杆,转体180上杆,360下,正脚落地,很稳。好的,下面来到第二个道具——他没有选择比较简单的箱子,而是来到了半管……”

  由于测试赛上没有观众,滑手们也不会上难度,解说员完全是摆烂式解说,语气全程没什么起伏。

  顺利越过前三个道具,来到跳台区。

  杞无忧滑行速度极快,两侧带风,迅速冲向第一个跳台。

  腾空跃起的一刹那,身体便开始了绕着斜纵轴空翻叠加转体,速度与力量都达到了极致。

  360、720……旋转三周半直至1260!

  身体直来直去地绕横轴或纵轴旋转太过于刻板,观赏性和难度都不够强。比赛中选手们所做的一般都是由空翻与转体同时叠加的动作组合,最为常见的动作就是偏轴转体。

  在完成偏轴转体1260的瞬间,杞无忧猛地将雪板向上拉起,做了他目前最擅长的Method抓板。动作精准而流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哦天哪!”现场解说员的声音终于有了感情,惊呼,“这是本场比赛中的第一个Method Grab!”

  他对着看台区并不存在的观众激动道:“没有人尝试过的,是很帅、很有风格的抓板动作!滞空时间非常长,可以看得出1260还远远不是他的实力!”

  “朋友们,我现在开始期待他明天的表现了!”他越说情绪越饱满,“我相信这位来自中国、初次登上国际赛场的滑手会带给我更多的惊喜!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

  几位已经滑完的外国滑手听到广播,配合地哇哇乱嚎。

  队友们也在聚精会神地盯着大屏幕:

  “弟弟太棒啦──”

  “杞无忧牛逼!!!”

  徐槐和队员们站在一起,看着屏幕中的少年稳稳落地,脸上挂着淡淡的笑意。

  集训队的整体风格目前还是以稳妥为主,而徐槐则偏向于让杞无忧尝试一些有挑战性的、很少有滑手做的抓板动作,有些动作的拧板与身体扭转的幅度会很大,难度系数也相对更高。杞无忧自己也很乐意去钻研技术。

  徐槐问过杞无忧最喜欢哪个抓板动作,杞无忧沉思少时,给出的回答是:没有特别喜欢的,都可以试试。

  尝试有难度的抓板动作时,过程中身体屈起的时候不能太缩着,这样会显得紧绷又僵硬,很难呈现出好看的造型。

  Indy前手抓后刃、Melon后手抓前刃,滑手们在比赛中更愿意去挑战这两个动作,它们拧转身体幅度更大,要比weddle(前手抓前刃)和stalefish(后手抓后刃)的难度高一些,也能够更好地展现滑手的个人风格。

  而Method的难度还要比上述动作更高一些。

  身体舒展到哪个程度的视觉效果最好看,需要滑手一遍又一遍的练习与摸索,杞无忧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他的Method Grab可以说无可挑剔。

  从起跳到落地,杞无忧在空中展现出了很好的控制力,整个滑行过程中的动作稳定而又流畅,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解说员对他大为看好,甚至开玩笑般地预测他会成为本次新西兰公开赛的最大黑马。

  上个赛季,单板滑雪大跳台与坡障国家队相继在世界杯和洲际杯上闯进决赛,结束了过去总是一轮游的局面。最好记录是江晨曦在上个赛季的世界杯分站赛中获得第五名。

  不过,还从来没有人站上过领奖台,所有人都希望这次他们会有新的突破。

  从赛道上出来,队友们便一拥而上地围住了杞无忧给他拥抱,切尔文也跑过来抱他:“兄弟,你太帅了!”

  徐槐站在队员们身后,看着他终于从少年少女们的熊抱中逃脱出来,脸颊微微泛红。

  “感觉怎么样?”

  杞无忧边摘下头盔边说:“很好。”

  “保持住现在这种状态就很好,明天的比赛肯定没问题的。”

  “嗯,槐哥。”

  “正式比赛上,我也不会让你失望的。”杞无忧把头盔抱在怀里,望着他的目光柔软而坚定,说出了从赛前就想说的话,“你可以一直对我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