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历史军事>三国:白手起家,发家致富之路>第73章 诸葛亮家里都带头养桑蚕,织布。

“有点类似于租赁,花钱跟百姓租下的田地,价格高于市场价。”

“虽说高于市场价,但甄07家将田地连成片后,更好管理,不管是浇灌,还是收割, 都更加方便。”

“去掉租赁费后,还是有不少赚头。”

“另外,甄家也建立了农场。”

“规模也特别大,总共是建立了三座农场,养牛,养羊,养马。”

“当地被百姓,大多都是在甄家的农场或者田地干活,赚取的工钱,比种地要多的 多。”

“所以,中都县的百姓,也都乐意把田地租赁给甄家。”

“甄家也都是按时撒上税。”

“说来也奇怪,同样是万亩的田地,在百姓手里,税收就远远比不过甄家。”

“现在牛羊大约有十万头,马有两三万匹。”

“甄家毕竟财大气粗,所以能快速有这么大的农场。”

“另外就是商队,甄家差不多有十支商队,将近一万五千人食客。”

“这些食客里面,有从冀州来的,还有中都县的青壮,这些人也都是拿工钱,而且 价格还不低。”

“另外,城中的商铺,被甄家收购了一大半。”

“现在每天到中都县的外来商人很多,天下各地的都有,大多都是跟甄家有生意往 来,同时也能带动城内商铺的生意。”

“至于甄家能赚多少,这个我是真不知道,我这个县令没那个资格去甄家的账。”

杨义把自己知道的情况都说了一遍。

李然没有说话,在心里快速盘算着。

杨义没做过生意,自然不知道甄家这一年赚了多少。

李然可不一样,大体能够估算出,甄家这一年在并州赚了多少。

在做生意这一块,李然对甄逸,真心挺佩服。

短短一年,在并州快速扎根,而且还发展的这么好,发展的这么大,带动了整个中 都县。

让甄家在中都县,貌似有点屈才了。

像甄家这种体量,往少了说,能带动一个州的经济。

往大了说,能带动整个天下的经济。

李然麾下也有商队,钱三在掌管。

商队跟商队也有不同。

钱三现在掌管的商队,有点官商的感觉。

做生意,只做大宗的生意。

因为李然的身份特殊,有些小商人,压根就不敢跟钱三做生意,也不敢主动到平顶 山。

打个最简单的比方。

就像是现代社会,国家跟国家之间的交易,肯定是普通外贸所不能比的,大宗的生 意肯定是国家出手。

但一些外贸小公司,多如牛毛,各种生意,花样繁多。

这就是钱三跟甄家的区别。

钱三,是跟荆州的蔡家,蒯家这种大家族。

甚至直接跟刘表,益州的刘焉这种诸侯,去做生意。

而甄家,则是荤素不忌,不管你是大宗族,还是小商人,只要有钱,就好说。

对于李然来说,钱三跟甄家都是必须的。

汉代把商人的地位搞的很低,那是因为,商人是在跟朝廷之间争夺利益。

但其实,若是想国家发展,商人又是必须的。

如何控制商人,才是关键所在。

如何利用商人,让国家更好,才是掌权者应该考虑的问题。

而不是一直想办法打压,挤压,限制商人的发展。

李然现在的地盘小,并州这地方,本身就是个穷地方,士族少,豪族少,连商人都 少。

谈这些还为时尚早。

历史上,还有一个人,对商人很重视。

这个人就是诸葛亮。

益州能够坚持那么多年,跟诸葛亮扶持商人有很大关系。

特别是益州的丝绸,那绝对是益州的支柱产业。

甚至说,诸葛亮家里都带头养桑蚕,织布。

通过丝绸,去交易物资,才能让益州仅有百万百姓的情况下,拥有十几万的兵将。

言归正传。

李然从县令府衙离开后,来到甄家。

门卫禀告之后,甄逸亲自出门迎接。

现在已经三十六岁的甄逸,反倒是越活越年轻。

龙行虎步,大步流星的走了出来。

李然笑呵呵的迎了上去。

“小婿拜见岳父大人。”

“客气,客气,文轩,里面请,都自家人,还用什么通报。”

“让兄弟们都去休息休息,在我这里,不需要什么护卫。”

两人来到大厅,落座。

“岳父大人,我这将近一年时间没来看看,你可别怪我啊,实在是太忙,原谅则 个。”

“文轩你这是说哪里话,你现在是什么官职?骠骑将军,并州牧,能不忙么?”

“看到你有如此成就,我真是打心底的高兴,找了你这个女婿,是我这辈子做的最 正确的事。”

李然笑着说道:“甄家在并州也已经一年时间了,发展的如何?”

“跟在邺城时候相比,岳父大人感觉如何?”

一说起这个,甄逸那笑容,恨不得把后槽牙都露出来。

“当初幸亏是听了你的,搬迁到并州实在是太对了。”

“生意方面,好了不少,而且现在是多方面发展,这都是你的功劳。”

“不光光是生意方面,这里没有外人,跟你说句实话,在地位方面,也比在冀州强 多了啊。”

“身为外戚,不管是谁,哪个不给甄家几分薄面?”

“当然,其实也就是你的面子大而已。”

这话甄逸一点没说错。

甄家在并州,现在基本上就是横着走。

上到各地太守,下到各地县令,只要是看见甄家的商队,甄家的人,那都是客客气

李然也能预料到,在并州,甄家的地位不提高才是怪事。

在冀州,甄家毫无背景,需要仰人鼻息,需要去看官员的脸色。

而到了并州。

李然就成了甄家最大的后盾。

哪个官员吃饱了撑的,去惹甄家?

李然对待百姓,官员,确实都挺不错,但这不代表李然腰间的长刀不锋利。

现在甄家的地位提高了,甄逸也不再一门心思的往官场里面钻了。

甄家,所有族人,都没有再出仕。

这让李然非常满意。

虽然他从来没有明说过,但身为枕边人的甄姜看了出来,特意给甄逸写了书信,不 允许甄家人出仕。

为了避嫌,也是为甄家好。

甄家这还只是从商而已,就没有官员敢得罪。

真若是有族人当官了,那还了得?

当个县令,怕是太守都要敬那族人三分,再往严重了说,影响一郡之地都有可能。

甄逸也是个聪明人。

带领整个甄家, 一直都是奉公守法,哪怕是地位超群,也从来不做越格的事情。

李然跟甄逸两人,捞了一会家常。

甄逸问道:“文轩,此次前来,不是只有顺路看看我那么简单吧?有事情吧?”

李然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确实有些事情,想请岳父大人帮忙。”

甄逸笑的跟个老狐狸一样,“让我猜一猜,是不是缺粮,缺钱了?”

李然不好意思的挠挠头,笑着说道:“岳父大人就是聪明, 一猜就中。”

“最近一年,事情确实太多。”

“先是有战事发生,又有青州百姓入洛阳,再加上今年刚刚攻下来的河东郡,小婿 确实有些吃不消。”

不管是打仗,还是安置百姓,都是要花钱的。

而且还是大笔的钱财。

战争,仅仅拼的人命?

不论古今,战争,从来都是在烧钱。

其实这事不是秘密,李然现在缺钱,都能猜得出来。

连续两场大战,又安置了百万百姓,就算是李然富可敌国,短时间也承受不住。

甚至说,像袁绍,曹操等诸侯,都在等着看李然笑话呢。

甄逸拍了拍胸脯。

说道:“放心,都给你准备好了,城外有五座大粮仓,都是甄家这半年来囤积的, 需要的话,你都拉走久」 。”

“钱财方面,你说个数,只要能甄家有,你尽管拿走。”

这下轮到李然惊了。

“哎,岳父大人,你什么时候这么大方了?”

“我没记错的话,以前,跟你要点东西,可费老劲了。”

甄逸苦笑着说道:“以前,你不是没有跟姜儿成婚么,现在都是一家人了,那就不

说两家话。”

“其实,去年的晋阳之战,最为你岳父,我没帮上忙,才是最不应该。”

“姜儿写信,把我好一顿埋怨。”

“不过,文轩,你也理解理解,去年晋阳开战的时候,我不在中都县,领着商队出 去了。”

“家中的几个长老,也不敢做主。”

“所以,甄家就没有出兵,这事压在我心里好长时间了。”

“这次,你不过来,我还打算过去找你呢,把钱粮给你送过去,正好再好好说说这 件事情。”

“真不是我抠门,算计什么的,事发突然,甄家没反应过来罢了。”

“听说晋阳开战,我第一时间就往回赶,结果你动作又太快。”

“我赶回来,你都解决晋阳战事了。”

李然哑然失笑。

摆摆手,说道:“岳父大人说哪里话,你虽是我岳父,但毕竟不是军队之人,也不 是官场之人,帮了是情分,不帮是本分。”

“岳父大人有这份心就好,不必如此执着,我压根就没往心里去。”

“准备了钱粮,我已经非常感激。”

“你我相识多年,还不了解我的性格?怎么会因为莫须有的事情怪罪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