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总裁豪门>重踏巅峰>第121章 论道(3)

鸿钧:“道友作为儒道的圣觉得洪荒的儒道发展的如何?”

落上尘:“极差,甚至可以说是毫无发展。”

落上尘:“吾儒道的核心乃是教化,与规矩二字。”

“太平盛世之中重教化,血腥乱世之中重规矩。”

“若是将洪荒之中所谓的忠君,所谓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般可笑的言论放在浩然大世界之中说出引来的只会是无尽的嘲笑。”

“洪荒后世的四书五经,八股取士则更是笑话之中的笑话。”

“我儒道之发展何其之广,琴,棋,书画,仁,义,礼,智,信,心中尚存浩然气无论你是做什么的皆可被认为是儒家弟子!

“而我儒家教化更没有所谓善恶之分,不管是教化这一界之人奸淫掳掠,杀人放火亦或是行侠仗义,斩妖除魔皆可只要其能遵守规矩使世界平稳发展便可!”

“毕竟我九圣山的始祖可是在那魔神林立的鸿蒙时代一路厮杀而出的而在那个时代教化众生所谓的善简直就是异想天开!”

“而诸天也从不需要所谓的善恶!”

“就如同后世的人族之所以会觉得奸淫掳掠,杀人放火是恶那只不过是他们自出生便有人告诉他们这是错的,加之延续了几千年的规则他们才会有这种想法。”

“可若是将他们放在奸淫掳掠,杀人放火不用承担任何罪责,反而每天都在发生,只有强者才能享有更好资源的世界那么这一切便没有人会觉得是恶,反而会觉得是理所当然。”

“若是有一天,有人告诉他们这是错的,引来的只会是嘲笑与死亡。”

“所以我九圣山注重的只有教化与规矩!”

这番话说完落上尘身后浩然之气自然汇聚成了自身的虚影。

鸿钧:“那道友不妨猜测一二为何会如此。”

落上尘:“道友此话何意?”

鸿钧:“洪荒如今扭曲的儒道虽与封神之前儒道几乎没有多少人修习封神之后则成为了历代天子控制思想的一种手段,可若背后没有人推波助澜道友认为可会如此?”

落上尘:“道友此言的意思是此事的背后是我儒道的某些书院在背后操控?”

“道友可否告知是哪些书院,若此事属实在下自会给道友一个交代,但若此事是栽赃道友会看到读书人的怒火。”

此言落下修为低下的修士突然之间感觉整片天地都充满了杀戮的气息,更有甚者直接被气息压成了血雾。

鸿钧:“贫道自是不会在此事之上与道友说笑。”

“此事似乎洪荒之上所有的书院都有参与,可主导此事的是星河书院,浩然学宫与阴阳学院。”

鸿钧话音刚落所有人都感觉到了,整片天地之间似乎充斥着恐怖的怒火与纯粹到极致的杀意。

落上尘:“道友可敢立誓确定主导此事的是那三大书院?”

鸿钧:“自无不可!”

“吾今日在此立誓若方才之言有半分虚假修为将不得寸进。”

落上尘:“好好好!”

“若此事无法彻底解决本座便不再是儒道天圣!”

落上尘虽然表面上依旧淡然,但内心早已充斥着无尽的怒火。

限制众生的思想,言论,创作只能按照规定所作这是在崛取儒道的根基。

若只是一些小书院也就罢了星河书院,浩然学宫,阴阳学院是九圣山46书院之一是整个诸天儒道的摇篮。

尤其是浩然学宫即使放在浩然大世界都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此地虽只是一所小小的分院可无疑是在打整个九圣山的脸,更有可能影响整个儒道!

整个天地之间都因为二人的话语产生了可怕的异象,以二人的身份他们所说的有些话便是誓言。

从此刻开始这场论道落上尘便已然处于了下风。

与此同时第九宙天之中九圣山文庙之内盛放着一尊尊塑像每一尊塑像都代表了一位儒道的先贤强者。

他们有人还活着成为了九圣山的底蕴,也有人死在了保卫九圣山的战役之中。

而原本属于落上尘的位置上塑像虽然显得有些虚幻但依旧存在,可突然塑像开始崩碎若不是有文庙之内磅礴的浩然之气加持强行稳住了虚影崩碎的趋势恐怕属于落上尘的塑像便会就此消失。

整个九圣山之中气运更是突然少了一大截,更有许多人修为都随之下降。

如此变故使得九圣山之中一位位至强者开始推算,更有一位浑身充满书卷气的女子在破口大骂。

九圣山每1万年便会更换一次镇守,其实说是镇守便是给那些儒道修士讲道的存在万年一换从不间断。

这1万年正是女子负责镇守,而女子的身份更是显赫文庙第九——许清幽修为鸿蒙第一境巅峰!

当推算的结果呈现而出整个九圣山之中都充满了肃杀之意。

“他们好大的胆子,竟然敢损害我儒道的根基。”说这话的听声音是一个年轻的青年。

“也不能这么说,如若此事只是洪荒的分院善自为之那便无伤大雅。”说这话的听声音则是一位少年。

“怕就怕他们如此做背后得到了主院的默许。”这是一位老者的声音。

“若真是如此,他们边也没有必要存在了诸天可从来不缺学院!”这是一位中年人的声音。

......

最终的讨论结果彻查46书院极其座下大大小小所有的分院。

至于洪荒的分院便交给落上尘去处理,他若是连这点小事都处理不了也不配被称之为魔尊。

自九圣山之中走出了一位位至强者,有行将就木的老者,有二八年华的少女,有儒雅随和的中年,有气质温暖的妇人...

诸天之中无数势力的目光时隔数个纪元再次汇聚到了这儒道的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