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贾芸认贾环作父亲的事便传得满府皆知了,贾母还觉得有趣,命人去给贾芸送了些东西。

  难得的是贾政知道后也没说什么,只因思及贾环已近十五,汤药却还是一日不离,本就有意在庙庵道观中为他多添香火。

  今知他认了儿子,想着未必不能以此延寿,散去病根。

  且贾芸自小贫苦,或可分担了环儿身上难养的娇贵,改了命相,也未可知。

  既如此,便与王夫人说给贾芸送去一副银碗筷,还有鞋袜衣物等,算是认下了这份关系。

  这也实出在贾芸意料之外,一整日忙着往贾母、王夫人各处磕头请安。

  见老太太与老爷都如此,原在背后讥笑贾芸不害臊的那些人,又立刻转了口风,改为说些嫉妒愤懑之语,那言行举状只恨不能自己替上。

  这些贾环都并不在意,只是平白又收了好些贺礼不知分派,就都一股脑塞给赵姨娘清点去了。

  ………………………………

  宝玉因前日与黛玉怄气之故,总闷闷不乐,心中十分不自在。

  茗烟墨雨几个小厮便想法子与他高兴,想了一圈儿,哪里有宝玉没顽过见过的呢,“有了!”

  于是便出了府往闲巷书坊去了,把那古今外传并人物历史都买了十几本回来,宝玉见了果然稀奇,如得珍宝一般不舍放手。

  他本就早有了不可明说的心事,因闲看了几天歪书便又胡思乱想起来。

  心中挂念黛玉,又思及自小与她耳鬓厮磨的情意来,悔之不迭。

  明知她的性子,实在不该与她生那无谓的口角之争,伤了情分。

  于是收了书便往黛玉房里去了,站在门口见她正在喝药,一时不知如何开口。

  紫鹃一抬头见他站着,忙让进来,“可好几日不见二爷跨这门槛子了。”

  屋内黛玉听他来了,一连几日的委屈烦闷瞬间化为泪水倾泻而出,竟止不住,只能拿了帕子拭泪。

  宝玉进来便挨着她坐,又心疼她哭,便扯了扯黛玉衣袖,“我知道你不是有意恼我,都是我歪想了去,咱们自小要好,何必这样让外人看着,岂不显得生分了?”

  这话却正中黛玉心事,可见他待自己之心不比旁人,先前的气闷也消了好些。

  又见他依旧将之前那荷包戴在身上,便道,“谁同你这样没脸没皮,你可还好意思带呢。”

  宝玉哪有不好意思的,“只要是妹妹作给我的东西,我都是要带一辈子的。”

  “呸。”黛玉因这话微红了脸颊,于是啐道,“你这话留着哄旁人去罢。”

  宝玉急得去拉她,“我若是哄你,就天诛地灭。”话出口又觉得说得急了,想到那些书上描述才子佳人姻缘前定的文字,于是也红了脸。

  紫鹃见此情景便知二人心中定是已消了芥蒂,只是有些拉不下脸来,于是便叫着雪雁一起退了出去。

  而此时的贾府各处哪有不忙碌的,王夫人凤姐处人来人往,又说是园中等着纱绫帘帐悬挂,又说收管金银古董拿去摆设,又说有采办仙鹤鹿雀的账目等看,一连直忙到十月才好。

  等园中景象具已齐备,贾母便携众人往来逛过,确实并无遗漏不妥,贾政方上书请旨。

  过了两日便有圣上朱批传来:来年正月十五,上元佳节之日,准贤德妃贾氏省亲。

  得了恩旨,府中上下越发忙碌起来,就算是新年也没有闲下来的时候。

  不过这一切都与贾环无关,只要是冬日里便从不出门,一日复一日,没有人能悠闲得过他的。

  宁荣二府中谁人不知他的习性,愈到冬日愈是身弱气虚,便是有事也不会扰了他的清静。

  转眼到了正月初八,宫内便又内侍官来省亲别墅查勘是否有错漏之处,贵妃何处更衣起坐,何处受礼见亲,何处宴席掌灯。

  还有礼部官员来教习贾府众人拜见贵妃的礼数,往来亲眷男女,用膳伺候等事,非一日能述尽。

  总算到了十五这日,上从贾母、邢夫人、王夫人、尤氏等有诰命在身的女眷,下至贾赦、贾政、贾珍、贾琏、贾蓉等官员皆穿正服戴冠。

  园内各处珠玉辉煌,金银焕彩,花灯凤帘,盈光蕊香。

  宁荣街两旁从巷口起皆用围帐隔开,不叫外人靠近,贾赦领着府中众人早早等在街口。

  一直到巳时三刻,有内侍官来报,“娘娘已从东宫老圣人处请安出来,正往大明宫领旨出宫,大约午时二刻才能出西门。”

  贾环实在是站得腿软脚酸,早间也没有用什么饭,只吃了一块糕点和一碗甜甜的粘粥。

  又不知等了多久,总算来了动静,一队红衣内侍骑马而来,不过一会儿便闻到喜乐之声从远处传来。

  再看是一对对龙旌凤扇,又接镂金香炉喜竹宝灯,不见尽头,当中是一顶彩绣凤與,后跟贵妃仪仗。

  贾府众人忙在路旁跪下,又有几个女官过来扶起贾母等长辈,那與车直直进了园中正殿,又有一众昭容女官伺候元春下與更衣。

  等到元春更衣后在园内各处看过,一路赐匾题额,又是一个时辰,这才回了贾母房中燕坐。

  如此,才可传贾母、王夫人几个见驾。

  元春见了祖母与母亲,垂泪不止,又忙上前搀扶,不让跪礼,“好容易得了圣恩,家来一趟,合该说笑顽乐才是,怎么反倒哭起来。”只虽是劝慰的话,说着自己也忍不住落泪。

  邢夫人、王熙凤几个也赶忙劝解,总算止住了泪,元春又一一见过迎春、探春、惜春三个,问道,“怎么不见黛玉?”

  王夫人道,“无娘娘口谕,外眷未敢擅入。”

  元春便道快请,黛玉进来拜见,也是让免礼,轻声细语叙过寒温,又问吃什么药,近来可还好。

  黛玉一时很有些触动,见贵妃十分亲贴,便也柔声答话。

  一屋子母女姊妹长久未见,元春只留几个心腹女官在内,其余内侍都叫帘外站着,于是也深谈了好一会儿骨肉情分。

  约又过了一盏茶的功夫,贾政便携众跪在帘外请安,元春垂帘醒话,“一别几年,父亲母亲也有了年纪,只是女儿已入皇家,终不能承欢膝下。也难常聚天伦之乐,并守亲尽孝,是以偶感不安,唯有遥祝。”

  贾政亦十分伤怀,“圣恩浩荡,上下无报。”

  “政唯有夜以继日,忠于臣职,安于本分,勤谨恭敬,惟愿陛下万岁千载,卑下方可回报。娘娘切勿伤感于我夫妇,望自身珍重,还有相见之日。”

  父女二人虽未曾面见,但也是隔着珠帘帷幕互诉了衷肠。

  信香过半,元春便道,“宝玉、环儿怎么不见?”

  贾母回,“贵妃在此,外男无命不敢擅入。”

  有女官出去引二人进来,宝玉与贾环一齐入内行礼问安,元春在座上招手让上前,叹道,“果然长大了。”

  贾环是头一次见这位大姐姐,很符合他心中所想,果然容貌丰美,姿容温善,难怪很得皇太后喜欢。

  元春揽着二人坐下,很是亲近,对着嘱咐道,“如今大了,要学着让老太太、父亲母亲省心。咱们家的孩子不似寻常人家,需得自身恭谨,好学好问才可。”

  二人皆道,“是,定不负娘娘教诲。”

  又叙了几句,内侍官来宣说宴席已备,还请贵妃挪步。

  于是浩浩荡荡又往园内殿宇中去,只见春光慢至,新鲜点缀其间。

  那楼阁相对,山水俨然,真可谓仙宫宝境一般,元春便赐此间名为‘大观园’。

  到了正殿,筵席大开,贵妃归座,贾母、王夫人随身相陪,有李纨、凤姐侍在左右。

  因得知大观园中原有匾额乃宝玉所题,因此传了笔墨纸砚等,让众姊妹并宝玉贾环二人各自作出一匾一诗来,方不辜负此景。

  现下宝钗不在,三春中唯有探春诗才在另二人之上,但也亦难与黛玉相较,自然是她为冠。

  贾环是最不擅作诗的,一是从未在此学上用心,二是他上辈子学了许多古今朗朗上口之词,唯恐一时不妨作出相同的来,反倒不好了。

  只是今日娘娘要求作诗,也是避无可避,便勉强提笔作了一首交差:

  月朗清辉

  摇光筑星原,朝华别新晖。

  无所敬芳园,唯才学有微。

  春莺托凤與,日月梦何违。

  秀水抱明山,文章与烛堆。

  等几人的诗都奉上去给元春看过,果然赞叹,“还是黛玉之作更胜一筹。”

  众人常日便知黛玉才华,如此结果也是心有预料,宝玉听娘娘赞了黛玉,比自己得了赏还高兴。

  “往后姊妹们便往园中居住,不可过于约束了。”又说道,“虽如今姨妈在京中自家住着,但永宁侯府中并无女眷可处,也请薛家妹妹同住方好,也可看顾一二。”

  贾母等人皆点称是,谢贵妃恩。

  元春又传下口谕道,“宝玉自小在女儿堆里长大,若一时分离了恐不能安生。环儿体弱需得静养,园中景致妙奇,确宜调理身子,他二人也一同进去。”

  外面有贾蔷领着十二个学戏的女孩子张罗,有内侍传话说娘娘点了《豪宴》,催着快快唱演起来,便连忙上妆上台。

  元春又赐了酥酪玉羹等给宝玉、贾环、贾兰,一时宴间热闹非常。

  那名为龄官的小旦,因戏唱得好,贵妃甚是喜欢,除了一应赏赐外又另赏了她些荷包金锞子等物。

  不多时又有内侍禀告,“赐亲之物已经齐备,还请娘娘示下。”

  元春看了说好,于是一一分派,便命赐下,众人忙接礼。

  贾环得了笔砚一方,贡墨二匣,金银锞十锭,金银珍玉项圈各两个。

  其余人也皆按例有赏,有表礼清钱,也有宫缎美酒。

  老太太、太太房中及各处奶妈婆子丫头,并东西二府中凡向大观园中劳务之人,也都赏了钱下去。

  将近酉时,便有大明宫内侍官卫轲来迎元春回宫。

  因十分不忍,众人又落下泪来,但到底是依依不舍的别了。

  元春辞别老太太、太太等,上了與车起驾而去。

  余众只得相送,又一面宽慰贾母王夫人,出了园子归家。

  贾政得知元春命宝玉贾环也往大观园中去住,少不得又传来训话,方命人进园中洒扫安置。

  从贾政院里出来,宝玉乐得喜天欢地,拉着贾环说往后在园中如何如何,“有凤来仪那儿栽着翠竹,林妹妹定然喜欢。我便住怡红院,离得也近,环儿你住哪一处?”

  贾环提醒道,“娘娘已将‘有凤来仪’赐名‘潇湘馆’了。”

  “正是正是,我高兴着就忘了,不知老爷择了哪一日好挪进园中住呢。”

  宝玉说着又盘算起来,“春日烹茶,夏日观花,秋日赏月,冬日……冬日你睡觉,到时咱们不知多可乐呢。”

  贾环闻言蓦地笑了,他也早有了打算,“我见玉蜃楼那处的栾树奇花不错,便住那里罢。”

  宝玉鼓掌道好,“那里不比别处,灿若明星,正如桂殿兰宫一般。虽是临水而建,但前院多种有花蕙兰草,又清幽雅致,远离房舍,最合你住。”

  “只是一层未免有些潮气,你的卧房还是置于二楼方妙。你又喜夏,届时晨起推开隔门,走上露台便可见满池天光映水,荷香摇曳,那该是多好的景色。”

  贾环选此处也是因为知道定然夏日里景色奇佳,让人看着舒心,“二哥哥说得正是呢。”

  待到二月二十二,贾母便说这日宜移徙,是以乃命宝玉等人搬进大观园中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