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古代言情>傻子和跛子>第三十二章

  ====

  天气转冷,大雪于不期然间落了满地,寒气逼人,呵出口气都白腾腾的。

  林淮安背着书囊走在银装素裹的小路上,身旁的人走上前搭住他的肩膀,“淮安,夫子出的题目好难啊,若是答不好,怕是连这个年都过不安生了。”

  他哭丧着个脸,话音中透出对已经能够预见到的未来的恐惧。

  “怎么?你哪次没被夫子数落过,还是说你怕夫子给你加重课业,叫你没办法偷玩行欢?”林淮安任他手臂搁在自己身上,斜着眼调侃人。

  “就你聪明,夫子可从来没骂过你,真羡慕你啊,生得又好看,还是个状元之才。”

  他感叹着,哈气随着大开大合的嘴巴呼出好些来,“这次的试题实在是难,我根本做不出来诗的。”

  说着话,他收紧了揽着林淮安的手,将人拉近几分,“不如你帮帮我,就用你那个聪明的脑袋瓜。”

  林淮安抵住他靠过来的脑袋,将那呼在颊侧上的热气一并推远,“好啊,只要你不怕一眼就被夫子发现。”

  临了,他又气死人不偿命地补上一句,“反正夫子只会罚你,我没什么损失的。”

  身旁的人仰天长啸,“啊”作一声,抓了抓脑袋,放弃了这个荒诞不羁的想法。

  二人很快在岔路口分开,互相告别后,各自踏上了归家的路途。

  林淮安的家离学堂远,天未暗时下学,他每次都要走到最后一丝天光快要隐没下去才能到家。

  冬日里天本就黑的早,走夜路又不安全,在山林间行走说不准就会有什么猛兽出没,故而往常他都紧赶慢赶地往家走,争取能够在天黑前到家。

  今次他走着走着突然就改了念头,心里头想着夫子出的那道试题,一下子思绪泛滥,千言万语跃出脑海。

  脚步越来越慢,最后停在了一处宽阔的湖前,湖面早已结了层厚冰,又因下过雪,冰面上铺就着薄薄的雪沫子。

  经风一吹,飘飘摇摇地飞舞起来,转瞬消失在视线之中。

  林淮安捂住冻得通红的耳朵,接着搓了搓快没知觉的双手,从地上拾起根冻得梆硬的木棍,在湖边寻了块地方便书写起来。

  笔墨纸砚这种东西他只在学堂里得用,回到家中什么都没有,他便常用树枝为笔,以天地作纸,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落笔的速度很快,眨眼的工夫,一句诗便已出现在了雪地当中。

  天边将消的晴光照应着皑雪,晶莹剔透,被树枝划开的凹陷处隐隐露出底下藏着的黑色冻土,边上的雪已经冻实了,风吹不走,也抹不掉留下的那两行字。

  林淮安满意地点头,扔开木棍,继续往家中走了。

  第二日,他又来到了此处。

  昨晚他想起这句诗,忽而觉得不好,没之前那般满意了,犹如百爪挠心,林淮安一下学就赶紧往此处走,急于做出修改。

  湖畔倒是一如昨日,他走到那地方,字确实没消失,只不过又多了两行。

  刻入雪中的笔体犹如傲然枝头的寒梅般,锋芒微露,跟林淮安的字迹全然不同,是两种风格。

  他的字临得是有名的大家,空有派头,可以唬住人,却完全没有半分自己的东西在里面,既是说有形却无神。

  然而下面这两行字就不一样了,笔力的走势间尽显那人的气韵,林淮安怔怔然的看了好久,难以平复心间那股子跌宕起伏的心情。

  好一会才静下心来去看那内容,然而看过后又陷入了新一轮的狂风骤雨中。

  那人竟是也看出了他原先书写的诗句中的不足,略作改动,赋予那诗以灵魂,就如同画龙点睛一样。

  “太…太厉害了。”

  林淮安不由感叹,他不过刚刚开始在夫子座下学习,便被夫子经常夸赞,同期的学子也都恭维着,说他是下一个状元。

  长此以往,难免自恃甚高,林淮安自觉天生聪颖过人,总是有着傲气,觉得状元必是自己的,根本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如今看到此情此景,方知天外有天,人外还有人,这诗改得实在太好,比他原先准备要改得还要好上太多。

  林淮安羞愧难当,愣下好大一会儿,从地上捡起根树枝,在那字下面又续上两句,将这诗给作全了。

  转过一日,他下了学,忙忙往湖边走,想知道那人会不会再有回应。

  到地方一看,果不其然,一样的字体,工工整整,就落在他新写的两句之下。

  还是略改了改,在原有的基础上将诗句变得更加饱满,生动。

  林淮安欣喜不已,呼出的白气变多,仿佛找到了知音一般,将这改过的四句诗连读在一起,一遍又一遍。

  直到暮色吞尽光芒,迭起的酷寒将他的双耳打成个绛红色,林淮安方迟钝地拾起木棍,在一旁写下二字—“观雪”。

  是为这首诗题了名字。

  隔天是上交试题答案的日子,林淮安没来得及去看那人给的回复,便将这首《观雪》作为答案递交上去。

  不出所料得到了夫子的大为赞赏,声称他有不世之材,可造福江山社稷。

  下了学,林淮安心不在焉,敷衍地应下一众学子的恭维,脱身后赶往那片湖边。

  地上的“观雪”二字还在,旁边多了另外二字:遇雪。

  是他给出的名字。

  林淮安品过再品,越发觉得“遇”这一字比之“观”要好上太多。

  当即在旁边写下“文采过人”四字,以表自己心中难以诉说出的钦佩。

  后来再去看,却没得到回应,之后再写些有的没的,或是探问身份的话,都没了下文。

  只有写到诗句,才会再见那人的应答。

  经过这些事情,林淮安对这人愈发感到好奇,然每每下学总是看得见字,却瞧不见人,但苦于学业不可误,他也寻不到机会去一探究竟。

  后来有一日,他早早到了学堂,阮云稚迎上来,对他说:“昨日爹爹染了风寒,今日还在床上躺着,怕是起不来了,他同我讲让你们都回去,休息一日。”

  “不过课业不可荒废,爹爹给你们都留了试题。”

  年纪尚小的阮云稚脆生生地说着话,林淮安望向那扇紧闭的门扉,忧心道:“那我留下来照顾夫子,风寒不是小病,须得重视一些的。”

  “不用。”阮云稚摇摇头,“淮哥哥,还是先回去吧,爹爹他早前服过了药,如今睡上一觉便可以好了。”

  林淮安不肯放弃,几番请求,但耐不住阮云稚一直推辞,他没了办法,只好嘱咐再三,说着有事可以去找他,这才离开了学堂。

  今日走得早了,试题对他而言也不难,他就没了事,走在路上时,突然想到了湖边那位不知名的人来。

  心下生出个主意,于是早早跑到了湖边,在棵粗壮的树后缩着,眸子紧盯湖面的位置。

  昨日他在那里留了一句新的诗,按照从前的惯例来看,今日那人必是要来的,林淮安只需守株待兔即可。

  日头渐渐偏移,看着时辰,快到了他下学的点,从学堂到湖边有不近的距离,从前这会他还在学堂中收拾东西。

  他想挪动下身子,然而长时间待在一个地方不动,血液就像是被冻住了般,四肢也不听使唤,发顶零星几点莹白,是枯树上积着的雪飘了下来。

  林淮安屈下僵直的手指,发丝上的雪花蓦然顺着动作时微露出来的后领口滑落进去,冰得他打了个激灵。

  伸出手要去拍打之时,轻微的簌簌声响起,他耳朵尖,听到动静的同时放下了手又悄悄缩回到树后。

  露着稚气未脱的眼睛往声音的来源方向看去。

  被雪花染白的草丛中,宝蓝色的衣摆自其中轻轻涉过,惊落了上面的悬雪,露出其下翠绿的群草。

  他一步一步走得缓慢,衣摆的起伏不大,在皑皑白雪的衬托下,便如同那误入尘世的神仙一般。

  林淮安当真是看呆了,他出生在山村中,好模样的人实在见得少,好山好水倒是见得不少。

  人人都夸他的相貌好,但林淮安现在只觉这世上无人比得上远处那人,是任谁见到都会忍不住为之倾倒的程度。

  墨发半束在莹莹玉簪中,风动吹起发丝,拂过那人的脸颊,他脸色淡漠,跟山间的冷雪一致,甚至还要再冷上几分。

  过眼的景色都惊不起他眼瞳一点变化,当真是霞姿月韵,世无其二。

  林淮安想字如其人,确实是没说错的,他的字果真跟他的人一样,冷冽不已。

  待那人书写完走后,他还靠在树干上不能回神。

  到底还是少年人,没经历过这种事情,视为知己的人生得跟仙人一样,林淮安委实需要时间来接受。

  再迈开板硬的腿去看那内容时,心中的感觉又不一样了,跟先前在脑中的想象不同,这时他已经知道了那人的长相,还很清楚他是如何写下的诗句,脸上又是怎样的表情。

  林淮安想他要认识一下这个人,不为别的,就为这难能可贵的契合与缘分。

  此后他一直等待着一个机会,能够跟那人说上话的时机。

  冬天渐渐过了,春天悄然而至,林淮安上了山,被冬眠苏醒后的长虫咬过,此后再没了机会。

  但上天仿佛要故意戏弄他,跟他开了个大大的玩笑,如今他就跟他的“知己”待在同一座府中,身份和地位却是大大的不同。

  那天晚上,林淮安回到屋中后都没能回过神来,宋喻舟找来时脸上还挂着大大的笑,是见到大哥的喜悦。

  “淮安看,这是大哥从沐京带回来给三郎的礼物。”

  他递出手中的东西,雕刻精致的木人,刻着宋喻舟的模样,栩栩如生。

  但等了许久,他一直没得到林淮安的回应,他低着头,宋喻舟只能看见他的发顶,以及垂下的些许乱发。

  他走到林淮安身前,轻声再唤,“淮安?”

  这次人有了反应,他动了下身子,而后慢慢抬起头,俊俏的脸庞上布满了泪水,看在宋喻舟的眼里,骇得他差点丢掉手中珍爱的木人。

  林淮安启唇,涌起的苦涩打湿眼眶,“为什么?为什么他是你的大哥?”

  ----

  是,也不是白月光。

  少年时的淮安可是很骄傲的,脾气也很好,是村里公认的有才帅小伙。

  if线就要写没瘸腿的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