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古代言情>古代种田日常>第14章 萝卜玉米排骨汤

  翌日,又是个大晴天。

  昨晚应是下了一夜的雨,早上起来,院里还是湿漉漉的,树叶上也满是雨水,走到树下,冷不丁就砸落一滴,打的人忍不住就是一个激灵。

  灶房里,方晴熬了锅杂粮粥,又磕了两个鸡蛋,和面粉一起拌匀,再加些水,放些葱花,锅底倒油,摊了一篮子葱花鸡蛋饼。

  蛋饼煎的嫩,米面香中还夹杂着一股浅淡的葱香,两人在屋里配着自家腌的小菜喝粥吃饼。

  “这天气好收玉米,”方晴夹了一筷子酸菜,“昨儿睡觉前我还怕这雨今天都不停。”

  周其三两下吃完一块饼,又端起粥喝了一口:“这天是好,还有风,下地也不会太热。”

  “家里的玉米不多,一两天就能收完,希望这两天都是好天气。”方晴吃完最后一口饼,放下筷子。

  “我待会先去地里看看地里活不重,就先把玉米收了。”周其起身收拾,“早些晒干,也放心。”

  吃过饭,收拾好灶房,两人在家略歇了歇,便一起出门了。

  玉米地里,一茬茬玉米长得比人还高。方晴掰下一来,还没扒开就能感觉到玉米的饱满。扒开玉米叶,里头的玉米粒已经是熟透了的浅黄色,个大又饱满。方晴剥下一颗尝了口,嘴里满是玉米的清甜味道。

  玉米好掰,一手按住玉米根部,另一只手抓住玉米的头,往下一掰,一根玉米就到手,再往后一扔,扔进背后的背篓就好。

  玉米虽说不难掰,但玉米叶容易划脸,一个没注意,脸上就得被划一道。为此,方晴还特地带了块布,系在脸上用来挡挡。

  家里人少,地里又有活,周其只能下地回来帮着来掰,前两天下午又都下了雨,两人一直到第三天上午才把所有玉米都收完。

  中午吃过饭,方晴坐在外边扒玉米皮。

  玉米皮不用完全扒下来,全部扒开后,捋到玉米根部,再用玉米叶把,玉米一个一个编起来,编到一定数量后,就把玉米挂到梁上,等着自然风干。

  编了一下午,玉米挂了大半上去,方晴起身活动活动肩膀,拿上两根玉米,进厨房煲汤。

  玉米新鲜,园子里的红萝卜也能吃了,方晴割了些排骨,打算煲萝卜玉米排骨汤。

  排骨洗净后先过热水煮一遍,煮出浮沫,也能去腥。

  过水后,排骨冷水下锅,加两片生姜,再把玉米切块,也加进锅中,小火慢炖。水来后,再把萝卜切块,也加进去。

  汤在里面慢慢熬着,方晴照旧在外头收拾玉米,等到差不多要回来时,方晴进灶房把汤盛出来,加了些盐,又撒了把葱花,端到堂屋里头。

  汤色清澈,排骨炖的软烂,玉米和萝卜也都鲜嫩清甜。周其吃了口烙饼,又热热的喝了口汤,在这蒸腾的热气中,眉眼都柔和了几分。

  方晴把面饼掰成小块,放进汤里泡着吃:“收完玉米,再过上个把月,就要开始收晚稻了。”

  “是啊,这一个月可不得闲。”周其咬了口玉米,有些发愁,“这几天下午都在下雨,一直这样下去,稻子可长不好。”

  方晴闻言,看了看窗外,天又阴了下来,过不了多久,又有下一场雨了。

  晚饭过后,雨又淅淅沥沥落了下来,晚风一吹,平添几分凉意,忙了一天,两人都累的很,方晴周其早早洗漱完,便上床歇息了。

  连续十多天,下午都会下一场雨,就在村里人都担心收成时,天又开始放晴了,中午时候的温度又高了起来。

  这天下午,方晴拿着筐子去园子里拔姜,现在正是出嫩姜的时候,拔一筐子回来用盐上,能吃上个一年,到了年节,也能用来招待客人。

  拔好一筐生姜,方晴打了盆水,把姜倒进盆里,掰成小块,仔细把泥沙洗干净。

  生姜洗干净后,方晴又去拿了把扇子,用扇子的勺柄把姜皮刮掉。一筐姜也不少,掰成块后更多,光是刮皮就用了半个多时辰。

  生姜全部去去皮后,方晴又过了好几遍水,把姜洗的干干净净。

  弯着腰坐了这么久,方晴起身走动两下,进灶房拿了个凉薯,用水洗了洗,撕了皮,站在屋门口吃了起来。

  剥皮后的凉薯白白嫩嫩,咬一口爽脆清甜,汁水也多,一个下去,方晴就精神多了,也不瞌睡了,在院子里溜达了几圈后,就端着洗好的姜进灶房去了。

  想要盐姜腌的入味,还得把姜块切一切,让盐能更好渗进里头去。

  方晴先把生姜切片,再切成粗丝,切完后装进盆里,再倒上足够的糖和盐,抓拌均匀,直到所有的姜丝都裹上糖和盐就行。

  姜丝拌好后,方晴扒了几下,把姜丝铺平,又拿了个大些的盆罩住,搬到屋檐下等它腌制一晚上。

  第二天一早,方晴洗完脸就先去看了看外头的姜。腌了一晚上,盆里腌出了许多水。方晴捏出一条姜丝尝了下,又喂了一口给周其,问道:“味道怎么样?”

  周其嚼着姜,点点头回道:“入味了。”

  方晴也觉得味道不错,又吃了两块后,让周其把姜丝捞出来,用簸箕装着,放在院子里晒着,自己进里边做饭去了。

  前段时间的玉米到现在也都风干了,前两天磨了些玉米面,今早上就吃玉米饼子。

  光吃饼子有些噎的慌,得配着米汤一起。先把米汤熬上,再舀两勺玉米面倒进盆里和面。倒热水把玉米面和匀。和好后,打进一个鸡蛋,搅和好后,放着醒发一会。醒发好后,用筷子搅和两下,把面糊上的泡搅散,方晴又切了些番薯叶加进去,接着等锅热后,锅面刷些油,舀起一勺面糊倒在锅上,一面煎好后,锅铲翻动,颠个面继续煎,等到两面都成金黄色,这玉米饼子就好了。

  玉米饼子口感更细些,又磕了个蛋,加了些菜叶,吃起来口味比白面饼子更多些,再喝上一口热米汤,在这有些凉意的初秋可是舒服极了。

  吃好早饭,周其便出门了,在过半个月就得秋收,这会子正是地里忙的时候。

  周其出门没多久,刘雨便抱着衣裳来了。

  “方晴叔,”刘雨进门喊道,“我给你送衣裳来了!”

  方晴听见声音,从屋里出来,手上还拿着个石榴,笑着说道:“快进来,我还想着待会去你家一趟!”

  两人进到堂屋,方晴给倒了杯茶,又开了石榴放在桌上:“今儿刚摘下来的,正想着待会送些到你家去。”

  “真甜,就是老得吐籽。”刘雨拿过一瓣,剥了两粒塞进嘴里。

  “对了,”刘雨吃着,突然想起来自己是来送衣裳的,“晴叔,你和周其叔的衣裳都做好了,我娘让我送过来,你看看合不合身。”

  方晴打开衣服看了看,笑道:“很合身,多谢刘婶了。”说着,起身拿了个钱袋放进刘雨手里,“你替我把钱给婶子吧。”

  刘雨也知道,每回他娘和方晴叔因着做衣裳给钱这回事,能拉扯个好几回,比唱大戏的还精彩。不过,虽是这么说,但每次最后都是晴叔技高一筹。因此,刘雨想了想,还是收下了。

  见他老老实实收下钱,方晴满意地点点头,问道:“我这会子正要去挖着地皮菜,你去不去?”

  “想去,”刘雨猛的抬头,然后又像是想到了什么一样,又蔫了,“娘让我送完衣裳回家帮忙,去不了。”

  看他一脸失落的样子,方晴安慰道:“没事,这回去不了,下回叔带你上山摘柿子去!”

  刘雨也只是一时有些低落,听方晴这么一说,又开心起来:“那我就等下次再去了,晴叔,我先回了!”说罢,转身要走。

  “等等,你再拿几个石榴回去!”方晴叫住他,往他怀里塞了几个石榴。

  刘雨走后,方晴也背着背篓出门。如今已是秋季,山上有些树叶悄悄转黄飘落,一脚踩上,发出咔嚓咔嚓的细碎响声。

  前段时间连着十几天都下了雨,山上的地皮菜都长了出来。地皮菜颜色样子都很像黑木耳,只是都长在地上,得蹲在地上扒开遮挡的草叶才能找到。

  方晴蹲在地上摘了半篓,又在回去的路上看见了几个炸开的八月瓜。

  八月瓜八月成熟,熟后果子会炸开来,露出里面的果实,方晴把看见的八月瓜都摘了,手上拿着一个,边吃边下山。

  一回到家,方晴就着手洗地皮菜虽好吃,却难洗。方晴先是用水把地皮菜泡发,泡了约摸一盏茶的功夫后,用清水先洗一遍,接着再用淘米水泡一会,最后再用清水洗净。

  这么一番功夫下来,也到了该弄饭的时间。方晴先把饭蒸上,把地皮菜和鸡蛋一起炒了,又炖了个南瓜,炒了把莴苣叶。

  地皮菜滑嫩爽口,入口即化,鸡蛋也软嫩,一顿饭下来,这道菜被吃的一点不剩。

  收拾过后,周其坐在堂屋的凳子上歇息一会,这是一天里难得的歇息时间。方晴拿了几个八月瓜过来,两人慢慢吃着说些小话。

  屋外阳光正好,院子里的生姜晒出阵阵香味,有只狸花猫从院墙上跳进来,卧在院子里,没过多久,便晒着太阳打起了盹,发出舒服的呼噜声。

  作者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