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古代言情>古代种田日常>第26章 元宵

  自初一那日出了点太阳,连着后几日一直都是大晴天。

  方晴和周其除了初一那日出门拜年,后几日都一直待在家中未曾出门,倒是刘雨这小子有了空闲就爱来他们家坐上一坐,他又是个爱说爱笑的,也是让家里好生热闹了一番。但是今日,他估摸着是没时间来了。

  今日是正月初八,又叫谷日。这一天里,若是天气晴朗,人们就认为新的一年稻谷能够丰收,若是天阴则年欠。今天还需要出门劳作,准备春种春耕之事,以求来年五谷丰登。

  周其出门去田里育种,方晴在家里编灯笼,今儿晚上天上星斗齐出后,村里家家户户都会在家中祭星。祭星就是制小灯燃而祭之,在家中案头、灶台、门槛等处各放一盏灯花并点燃,以此祈求避除不详之物。

  夜色渐浓,今晚村里处处明亮,到处都点着橙黄的灯火,人们在漫天星光下虔诚祈愿。

  初八一过,年就过了一半了,剩下的几日方晴没踏出过家门一步,日日坐在家中吃吃喝喝,脸都吃圆了一圈,骨头都坐软了。

  等最后一块炸红薯片下肚,元宵节也顺期而至。

  早上吃的麦饼,方晴把梅干菜和肉丁、盐一起拌匀调成馅料,又擀了面团捏成碗状,再把馅料放进面团中捏拢,用擀面杖把面团擀平,擀成扁扁的饼状,擀的越薄越好,在放进灶中烤熟就好。

  麦饼麦香浓郁,吃起来既能尝到梅干菜的酸味,又能品出一点咸,猪肉的香味又让脆薄的麦饼更加油润,一口下去,满嘴香味。

  吃过早食,方晴就拉着周其坐在院里削着竹篾做花灯。元宵夜,放花灯,镇里更是还有猜灯谜,游龙舞狮等活动。只可惜村里离镇上里远,冬日又天黑的早,在镇上玩一遭就来不及回村了。不好往镇上去,村里人就自己在村里结伴放花灯、点面灯、赏焰火,人一多起来,倒也和镇上一般热闹。

  两人做了一个上午,快到晌午时才差不都做好一盏灯,最后还剩下些收尾的小事,方晴就撂手交给周其来做,自己进屋里烧菜去了。

  中午简单吃了几口,下午,方晴和周其洗净手,在灶房预备做元宵。

  今年家中打算芝麻馅和花生馅的各团一些,方晴先从粮仓里舀出足量的花生和芝麻,花生去壳去皮,芝麻洗净后,起锅烧火炒熟。炒熟后,方晴便把两碗馅料加好蔗糖端给周其,让他去外头碾碎,自己则转身去揉面。

  几勺糯米粉倒入盆中,倒温水进去拌成絮状,再搅和搅和,下手揉面。今儿得空,方晴还压了些青的红的菜汁儿出来,和面团一起揉,等菜汁儿完全被揉进面团里,面团也揉成光滑一团时,就可以先放在一边,着手准备馅料了。

  周其已经在外头用擀面杖把花生和芝麻都磨的碎碎的,方晴接过来,把刚在化好的猪油倒进磨好的碎末里,拌匀后揉成小团,摆在干净的簸箕里。

  馅料和面皮都做好了,灶房里位置小,案台上摆这么多东西容易碰着,方晴就端着东西到堂屋里坐着包元宵。

  揪一块面团,在手里团圆捏扁,再取一团馅料包入面皮中,用虎口收口捏紧,再用手团圆,最后再在汤圆外头滚上一层干糯米粉,防止粘连,放在簸箕上摆好便可。

  元宵易包,只揉圆便好,这了比前段时日的包子好做的很,周其越包越起劲,不过半柱□□夫,所有馅料便都用尽了。方桌上洒了一层细白的面粉,周其拧了条抹布过来上上下下擦了一遍,直把桌子擦了个锃光发亮。

  包过元宵,时辰还早,外头太阳正烈,一丝风也无,是冬日难得的好天气。方晴想了想,进屋煮了锅热乎乎的红豆汤,烤了几个糍粑,端在院内桌上边晒太阳边吃上一口。

  红豆、干莲子加糖倒入一瓢水大火烧开,水开后转小火熬上半个时辰。红豆汤要等上一会,方晴就先端着两个糍粑出去解解馋。一个糍粑下肚,肚里的馋虫像是被勾醒了一般,嘴巴越发馋了起来。方晴进屋里寻了寻,又端了盘炸麻叶出来,咔吱咔吱的吃了起来。

  周其本来中午吃饱了,只是坐在一边看着方晴吃,没防备被他塞了一口绵软弹牙的糍粑,也跟着一起吃起来。

  在他们俩把家里能吃的东西都扫光之前,红豆汤终于熬好了。红豆汤汤色浓郁,里头的红豆熬的软烂,唇舌一抿就成了粉,只留下些许甜味在萦绕在舌尖。把烤的焦黄开裂的糍粑洒上黄豆粉,放进汤里泡着喝。

  一口烤糍粑,一口红豆汤,暖融融的太阳包裹住全身,方晴只觉得这种日子,神仙来都不换。

  一整碗汤水下肚,吃了一下午的两人终于吃撑了,一口都吃不下了。坐在凳子上顶着难受,周其就拉着方晴绕着屋子里里外外走了几圈,好不容易肚子不那么撑了,天也渐渐暗了下来,面灯也要开始做起来了。

  面灯是用小麦面和黄豆面和在一起,揉成面团,中间用擀面杖的一头按出个点灯的开口,边缘的面团捏成十二生肖的形状。

  周其捏不出这么精细的样子,就在一边给生肖装上眼睛、胡须,做些简单的活,一个人倒也玩的开心。

  等到天色彻底暗下来,面灯才全部捏完,方晴把面灯一个个摆进蒸笼,周其热锅烧水,数了几个元宵下进去。

  方晴蒸上面灯过来看了一眼,只见锅里飘着的元宵一直手都数的过来,六个圆滚滚的团子在大锅中看起来可怜兮兮的。

  方晴嘟嘟囔囔:“这元宵煮的也太少了。”

  周其正在灶前用勺子搅和着锅里的元宵,防止它们粘在一起,把皮给粘破了,听见方晴这话,转过身来在他额头上轻弹了一下:“下午吃了这么多,刚还撑着不舒服,现下又想多吃,况且这元宵又是糯米揉的,不好克化,吃多了当心晚上涨的肚子疼。”

  方晴听了撇撇嘴,虽是这个理,但是他真的爱吃花生馅的元宵,有些不服气的掐了把周其的胳膊,小声埋怨他下午没拦着自己少吃些。

  见他倒打一耙,周其又捏了把他的脸,语气中略有些无奈:“爱吃就明儿早上再煮便是,下午包了那么好些,总不会长腿跑了。”

  方晴听了这话,觉得也不是没有道理,轻哼了一声,专心盯着锅中的元宵去了。

  彩色的元宵煮了一会后,一个接一个从锅底浮起,外头的面皮都煮得有些变色了,周其一看,赶紧挥着漏勺就把元宵给捞了上来。

  想当初,他刚长的比灶台高出一个头那年,他爹要去院里头忙别的事,告诉他元宵放锅里煮就行,就把他一个人扔灶房里头出去了。他那会生怕吃了没熟的东西会闹肚子,总想着多煮会,还跑到堂屋里坐了会,吃了小半碗炸丸子才慢悠悠进去。结果探头一看,锅里的元宵早就没影了,只剩下一锅黑糊糊的芝麻水,里头还飘着几坨白白的面团。当天晚上,他和他爹就凑合着把这一人一碗把这“芝麻糖水”给分了吃了,吃的时候他爹笑的根本停不下来。还不止那一年,后来的每一年,只要吃元宵,他爹都会翻出这回事来笑话他一番。自那一次吃过教训,周其只要是煮元宵,一定是眼不错的盯着,不肯移开半点目光。

  元宵盛出来,一人碗里只有这么孤零零的三颗,两人将将尝了个味道就没了。见方晴一脸意犹未尽的样子,周其生怕他趁自己不注意,偷摸着又煮了吃了,赶紧从蒸笼里把面灯给捡出来,用棉花把灯芯草缠上一圈,制成灯芯,再在灯盏里倒上些油,最后将点燃的面灯摆在家中的各个角落。

  面灯的灯火能够驱邪避妖,保佑来年丰收顺遂,方晴端着灯认真的在屋里摆放,周其则端了两盏去屋外,在大门口,鸡窝旁都点了盏面灯。

  如豆的灯火在黑夜里发出点点光芒,方晴坐在桌前,看着灯芯越烧越短,直至熄灭。面灯燃尽,屋里瞬间暗下来不少。

  天色已晚,陆续有人出门放花灯,看焰火,方晴在屋里都听见了外头传来男女老少说话笑闹的声音,不禁转眼看向周其,眼里满是期待。

  周其把手上的面灯放在桌上,看着方晴,笑着说道:“走吧,大家都出门了,我们也去河边放花灯。”

  方晴笑着应声,主动牵上周其的手往外走去。

  外头到处是人,一年里村中难得有这么热闹的时候,孩子们在玩都玩疯了,一些有情男女也趁着元宵佳节互赠信物,互表心意。周其和方晴一路过来,已经看到两三对有情人在树下含情脉脉的对视,一见有人过来,便羞的满脸通红,转身跑远了。

  看的多了,两人也有些害臊,方晴不禁想起他和周其两年前元宵佳节互表情衷的事了。那会两人之间就差捅破那层薄薄的窗户纸了,方晴还想着若是其哥不好意思开口,他来说也是一样的。没想到元宵当晚,周其不仅先开口表明了情意,连带着结契的事也一并提了出来,要是方晴没红着脸打断他,估摸着他能把结契礼上要摆几桌席面也给一口气给说了。那会的方晴还是个初通情爱的毛头小子,咋一听到这话,脸红的都快冒烟了,要不是不小心发现周其也红着耳根,放在身侧的手也在不自觉的发抖,他就先羞的落荒而逃了。

  就这么边走边想,回过神来的时候,周其已经牵着他走到河边了。数不清的花灯摇摇晃晃朝远处飘去,花灯映水,星星点点,漆黑的河面仿佛天际闪烁的星河。

  方晴蹲下身把自己的灯放入河中,抬头看了周其一眼,只见他眼中含笑满眼都是自己,方晴也笑着闭上双眼,双手合十,默默许愿——

  “只愿年年岁岁有今朝。”

  作者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