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古代言情>谁与渡山河>第208章 问世(3)

  河岸边百余座观景台已经搭起来了,辛鸾翘首而望,只见沙洲路上旗帜昭彰,从通城墙垣始一直蔓延到了眼前,远处千余禁军队伍压阵,各色的仪仗洋洋洒洒,乱花迷眼。

  距离尚远,足在两百步外,辛鸾眯起眼睛,努力地去分辨其中青色的重名鸟旗帜,正当他费力寻找时,忽有一马一骑当先,越众而出,直向雪瓴宫冲过来。

  那身影过于熟悉了,辛鸾心头一跳:是辛襄。

  堂堂国之储副,这般家国大典,没有乘坐金辂,而是我行我素地纵马而来。丹口孔雀在旁边说话,亏他还能夸出好听的:“都说当今太子殿下干练,不爱繁文缛节,今日一见,果然传言不虚。”

  千万人拥挤的大场面不会让辛鸾感觉不自在,但是看到这样一个人飞驰而来,辛鸾却还是忍不住轻轻屏住呼吸:三年未见,辛远声明显比之前更显成熟傲岸,太子成年后行冠礼,紧接着便是行辅政监国之权,如此这般位高权重的浸润,辛鸾数十步之外便能觉察他的煞气逼人。

  辛襄紫衣大绶,身手矫捷,不过几息,已至雪瓴宫阶梯下,礼官见他孤身纵马,不确定他是否想听宣号,便知趣地只上前牵马行礼。

  丹口孔雀引班站在雪瓴宫上,见状不由先恭谨行礼。

  “太子殿下。”

  “嗯。”

  辛襄神色冷峻,抬了下眼皮瞭过众人,没有半丝想上来的意思,只硬邦邦哼了一个字。

  辛鸾脸上浮出笑容来,本想开口寒暄,谁知辛襄也只是看了他一眼,便立刻转过身去,好像他特意快马飞驰到此,不是为了要跟他说话,而是要等什么别的人。辛鸾的脸色刹那间僵了一下,心头还没梳理出个七八,很快,他便知道辛襄要等的是谁了。

  “北境总督、太子妃驾——”

  礼官远眺,响亮宣号。站在后面的文官们听到这声音不由窃窃私语起来,更有好奇着往前挤了挤,抻长脖子想往外看。北地的仪仗并不招摇,随之护卫的儿郎也都入乡随俗穿着中原衣裳,可那薄薄的士子服遮不住一清水的虎臂蜂腰,有眼尖者还看见领头的护卫畏热一般袒露着半边手臂,端的是肌隆如铁,黑亮如油。

  在这一群高大威猛的虎狼护卫中,太子妃的暖黄软轿就显得小巧雅致了,章华太子站在沙洲的一端,完全不似各地文臣那般少见多怪,他提步,神色如常地上前。北地打头的护卫识得他,直接避让后退,辛襄目不斜视地停于轿外,躬身,低声唤了声:

  “夫人。”

  辛鸾的手指倏地缩紧了。人群又起窃窃私语,有知情者说起太子妃一拖数年不肯回京,还以为太子夫妻早已貌合神离,没想到章华太子对这太子妃如此上心,嘈嘈切切之中,那暖黄的小轿的轿帘掀开了,一只娇小白净的手,率先伸了出来——

  刹那间千余张嘴似乎都闭住了,翡翠湾中白鹤抿翅,孔雀轻啼,辛鸾听到了一阵极清晰的琳琅响动,辛远声握住那只小手,腕上微微用力——

  紧接着,一位腰身极为纤细的少女从小轿中俯身出来,她满头北地金玉头饰,腕上、耳上、颈上皆是形状特异的手镯、耳环与项链,高耸挺翘的鼻梁在少女马奶般的肌肤上打出浅浅的阴影,薄薄的眼皮一抬,一双碧眼在阳光下立刻映出变幻莫测的琥珀光来。

  “太子妃殿下。”

  这一次,丹口孔雀甚至连下数个台阶,比照着章华太子之尊还多的礼数见礼,“北地千里迢迢,孔南心感念殿下前来赴会。”

  西旻的容貌有几分魅惑的危险,每走一步,皆是养尊处优的声音。众人只听“唰”地一声,金碧辉煌的羽扇全副展开,那小小少女掩唇而笑:“郡尉客气,雪瓴宫盛会此等壮观,能亲入其中,是本宫有幸。”

  辛襄给足了妻子颜面,旁人自然知道该如何尊这位太子妃,辛鸾不是主人,待这三人上得雪瓴宫来,才在脸上洋溢出笑容,鞠躬行礼。西旻好奇看着他,显然也是第一次见这传说中的高辛帝裔,辛鸾年少时曾在宴席上聘她与姐姐为妻,可惜一直缘悭一面。他好英俊,看着是个神志正常的高辛氏,西旻目露善意,不免和他多说两句。

  就在他们四人聚在一起寒暄客套之时,远远传来“天子驾临”的长呼声,一时间,所有的攀谈笑闹都停止了,众人正冠整衣,垂眸听号,辛襄引着西旻与辛鸾、孔南心并排肃立站好,恭谨等侯銮驾驾临。

  辛涧,这天下至尊至贵的帝王。大蠹、旌旗、黄扇、锦绶等卤薄仪仗纷至沓来,随后再层层叠叠地展开,一时间恢弘的雅乐排挞而起,銮驾之中一人青缘赤罗裳,容长脸,丹凤眼,气度煊赫,宛如泰山。

  天下诸王,最美济宾,这是很多年前流传的戏语了,一时间资历老的官员却都想到了,紧接着千余众齐声山呼万岁,偌大冰雕玉砌的雪瓴宫,乌压压地跪了一地。西旻紧挨着辛襄的手臂,自然是随着众人一起行礼参拜,不过她大胆,飞快地抬了眼,眼睫如钩,朝那至尊的男人勾了一记。辛鸾心情沉重,背脊沉重僵硬地弯折下去,与众人齐齐叩首的瞬间,惨白的额头抵住土地,弯着的嘴角一时不需伪装,再笑不出来——

  雪瓴宫四层之高,可容五千余人,形状呈半弯新月。如是越千余众呼啦啦跪倒,先躬身敬拜,再履三跪九叩之仪,那云端之人垂眼去看,想必是满目琳琅,充塞满黄、绿、赤、紫等诸多贵色,天边琉璃瓦上,亦映得有祥云瑞霭罢。

  许久,一双丝履深绣五文章,停在了辛鸾的面前。

  “阿鸾。”

  来人轻呼。辛鸾一怔,微风撩起青缘赤罗裳的袖袍,一只手纡尊降贵地搀住了他。

  一片繁华清贵的莫测流光,根本不容人拒绝。

  辛鸾顺势站起,抬头,应:“叔父。”

  脸上笑容,是无比的服帖恭顺。

  其乐融融的盛世之气象,众人听令起身,再抬头,只见天子拉着陈留王的手,容色温谕,朗声说了一番君臣和谐、天下太平之语,紧接着,乐奏鞭鸣。辛涧一侧是辛鸾,一侧是丹口孔雀,挽着两人入席,百官自然得体地让开一道宽敞路途,转身之际,辛鸾感知到一束目光,侧过头去,发现西旻正笑意盈盈地看着他,辛鸾来不及反应,已经被众人簇拥着上了高台。

  这么多人,落座本就是件极麻烦的事情,好在贵者在前,贱者在后,三川郡的丹口孔雀早有准备,行起来倒也不错乱,西旻与辛襄并肩,边往看台上奏边轻声道。

  “陈留王和想象中的不一样。”

  辛襄扶着西旻的手臂,剑眉飞挑,“不然你以为他会是什么样?”

  “高辛氏龙凤之姿,臣妾可不敢乱以为。”西旻把嘴巴挡在扇子后,轻轻揶揄道,“左不过是你留在身边的那一位误导了臣妾。”

  西旻稍稍侧首,果然,辛襄的太子仪仗赶来了,那一位也跟来了。那个叫“纹卿”的少年做内侍打扮亦步亦趋,她之前便觉得少年济楚美貌,现在仍想赞叹他的美貌。论皮囊,陈留王脸上有旧疤,是绝对比不过这纹卿的,可论气度,陈留王是云,纹卿便是泥,左看右看不过一介愚蠢又漂亮的玩物罢了。

  樊邯跟在西旻身后,沉默而谨慎地往上迈步走。

  今日来客极多,来之前西旻强迫他记下所有可能会出席的所有大人物,每人的模样、喜好、官职势力、家族与家族之间的恩怨往来,他目光谨慎而快速地滑过去,习惯性地握了一下腰间的刀鞘,握了个空,这才反应过来他的兵器都已上缴。

  天子、章华太子、陈留王,这他都见过。刚刚陈留王那一跪,那一唤,那一笑,他也见了听了,他心脏蜷缩,不知该如何说是好。

  这些贵人里,让他意外的要属丹口孔雀,传说中的前四大名将,曾统率中境十六年,威名赫赫,没想到居然是如此高贵淡雅的男子,白净得像个文臣,左脚举步登阶时,还能看出腿脚有疾;天子随驾之人乃齐二,披着深黑色斗篷,传闻他三年前便一直做此等打扮,齐嵩死后,天衍帝待齐家恩礼愈重,也许他如此仪容伴驾;陈留王身后跟着两个人,一人低眉顺目个子很高,乍一看有文人弱致之态,是徐守文,另一侧的跟着个树桩般的武士,厚盔厚铠,动作直挺僵硬,亦步亦趋,是传闻中西南的那个无名勇士;唯独章华台子身边跟着的人让他摸不清楚来路,柳肩细腰,看起来似乎是无名小卒,偏偏一行人中属他颜色最为骄矜。

  雪瓴宫高有四层,每层相隔二十阶。

  二十阶罢,帝国新贵、公卿女眷入席,纵眼望去多是郡尉级别与中境中上层官员,人们神情焕然喜悦,摩肩接踵,十分拥挤。

  再上二十阶,相国司空氏、原中境张氏、原南境后起陈氏、北地来的白马部贵族等十余煊赫门户停下,又吏员牵引自去座次,樊邯此时轻轻回首,只见台下人头攒动,已能纵揽整个翡翠璧弯,水域绿草如茵,孔雀白鹤,低回翔集,当真辽阔壮美,当真有高处不胜之寒——

  “贵宾。”

  身侧吏员轻声提醒,樊邯回神,“请再登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