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古代言情>请命>第24章 交易

  萧问眼中闪过一丝晦色,似乎别有用意,但如同错觉般转瞬又消散了。

  他叹了口气,了无生趣地靠在椅背上,跟漱玉说:“给我倒杯水来。”

  漱玉看向祁玉成,后者点头,他便转身出去了。

  项文辞自知没了胜算也收拾起棋盘,安静地盘腿坐在祁玉成身旁。

  “你主子现在尚不知你为何行刺,你就着我搭的梯不也下得挺顺利?”

  “你说的不错,祁相在朝中积威素盛,与其为人之道有关,说一不二,铁面无私,经手之事,必有回响。”萧问就着祁玉成的话头说,他低头看了看手臂上的包扎的绳结,“祁相追查下去,便是淮安王,淮安王是何等工于心计之人,必不会自担责任,到时他会把我出卖得彻底,把漱玉泄密一事全部推在我身上。我本意不想杀这个小倌,他什么也不知道,又是替其他人来的,本就是无妄之灾,淮安王怜香惜玉要救那便救了,我原是打算作罢,是你们把他又牵扯进来。”

  漱玉重回帐里,恰听见最后一句,持杯的手略紧了紧,却听祁玉成冷冷道:“是把你又牵扯进来才对吧?”

  萧问没有答话。

  “我既知道你良心未泯,也知道你主子若同明面上一样,是东宫那位,你定是活不成,不如我们做个交易?”祁玉成不待萧问肯定或是否定,似乎他的意见并不重要,继续自顾自说道,“今日遇到你手下是实情,从他们话里的意思看来,猎不到东西回去是要受责罚的,一个仪典而已,如此担忧甚至要把黑锅扣在二殿下头上,除却二殿下确实好欺负,我想太子殿下应是对待下属相当严苛。我虽与太子殿下有过几次接触,但交往不深,不知他性情,但给人的感觉……不太和善。想来,容不得你出如此大的纰漏。”

  萧问干脆脱了半边上衣,露出肌肉虬结的肩背让漱玉替他包扎,“你保我一命,我帮你扳倒太子。”

  “嗳,这可不是我说的。”祁玉成两手一摊,“我只是要你提供些线索罢了,说什么扳倒,扳倒他谁当皇帝呢?”

  萧问被漱玉碰疼了伤口嘶了一声,漱玉忙撤开双手,又被萧问一把攥住摁在自己肩上,“继续。”他语调低沉又寒凉,“祁玉成,你不用假意避讳,扳倒了他,皇位自有人坐。”

  祁玉成淡淡一笑,“文辞润砚吧,我要给大哥写信。”

  项文辞替他布好文房四宝,他手指摩挲着铺展开的纸张,慨叹道:“难怪程讴嫉妒我,几句挑拨,信任之人便轻易把他卖了,可不得觊觎我的文辞么?”

  萧问冷哼,“信任?他没有信任,任何人捏在手中都是利用、要挟、恐吓,有求生念想的或许不会出卖他,像我这样……”他自嘲道,“只会鱼死网破。”

  “这么说,你的确是听令于程讴?”

  萧问不解,“当然了,不然还能是谁?”

  祁玉成手持松鹤湖笔,在砚台上缓缓画圈,低声自问:“那程谚又是怎么回事?”

  他的犹疑只短暂停滞在神色中,随即又恢复往常模样,“你现在只需对我们定约一事守口如瓶,倒不必再防意如城,我们对你毫无兴趣,你今日将有关春情楼啼梦姑娘一死的事情写下来,明日就可安排你出发去居延,到镇泽军里领个职。你还有什么放不下的?”

  萧问稍作思量,直直看着那方砚台,在祁玉成抬头看来时仍不敢确信。

  祁玉成耐心等着,萧问终于叹了口气,至此方流露出一丝疲惫无助,“我的胞妹,在皇后宫中做婢女。”

  帐内阒然无声,几人都明白,那个姑娘便是留在深宫里牵制萧问的人质,而且说起祁家势力最薄弱处就是后宫,不知把她毫发无损带出来能有几分把握。

  “要不然,你去找陛下求亲,把她娶出来?”萧问忽然说。

  “这决计不行!”祁玉成脸一板,着急出言反对,状似不经意瞟了项文辞一眼,暗自揣度他会不会介意萧问的话,“我另替你想办法。”

  项文辞却波澜不惊,淡然应道:“皇后娘娘寿诞临近,届时请姐姐进宫,助你胞妹诈死。这是唯一的办法,太子已有防备,无论开口要人还是装病出嫁,他都会警觉你已经叛了。”

  祁玉成频频点头,看似认同这番计谋,实则在心中认定项文辞是吃醋了,正得意着。

  一旁漱玉忽而轻笑了声,“项公子就是杀进宫去将你妹子抢出来,也不会准允少爷娶她的。”

  祁玉成当即抚掌乐道:“正是。”

  项文辞面无表情任二人调笑,不动声色地揉了揉耳朵。

  萧问则看了漱玉一眼,不知因何,表情柔软了几分。

  第二日因靖安帝风寒渐重,起驾回京,祁琛只简要回报将萧问贬谪西北,便安排项文辞护送他秘密向北方进发,祁玉成虽感念皇帝信赖,却也因祁家在朝中一手遮天的现状感到不安,总觉静水之下的暗流正在逐渐翻涌而起。

  临行时,萧问并未找祁玉成讨要任何承诺,只提醒说程讴身边有个高手,在编制外,务必要小心。

  项文辞不在身边,祁玉成回京第二日就闲不住了,他身无官阶,不便去御史台,见时辰差不多便直接拜访了姚府,恰姚卫良罢朝归家,领着祁玉成进了门。

  “本就不用带帖,老夫还认不得你不成,贤侄可是有事?”

  祁玉成客套两句,随姚卫良在前院亭中落座,等他吩咐布茶和点心,待周遭人退下后说:“姚大人,确有一事相求,小侄被牵涉进一桩案子,想查些卷宗,也想听姚大人说说内情。”

  “可是与萧问刺杀有关?老夫必定知无不言,只是许多案件牵涉广泛,不便将卷宗调取供查。”

  “是与萧问有关,年前春情楼头牌惨死一案,他是证人。”

  此言一出,姚卫良搁下茶杯抬手止住预备进亭中伺候的下人,低缓道:“这事查不出结果的,听我一言,就此作罢。”

  “姚大人,晚辈虽不如您洞悉时事但也知您的顾虑,此事往上查,牵出萝卜带出泥,本就乱糟糟一团的朝廷大半都脱不开干系,更重要的是国本恐遭动摇。”姚卫良紧紧抿着唇,一双混沌难测的眼睛盯住祁玉成,他却浑若不知,“陛下龙体欠安,此时维护江山稳固是您御史大夫首要之责,况且,几个风尘女子,死在哪里,为何而死,生前有何牵绊,于国于民重要吗?或者说,于你姚家世阀贵胄,重要吗?”

  姚卫良猛地一拍石桌,显是怒火中烧,祁玉成丝毫不怵,敛了神色认真说道:“姚大人,玉成无礼无矩,若有冒犯现下就赔罪,只是这案子我不能不查,陛下待我祁家如何,不论这些年丰衣足食的恩赏,情谊便已是万分深重,我爹视清肃朝堂为己任,夙夜在公。为人臣,为人子,我都没有袖手旁观的道理。再者说即便如今表面上盛世太平,我不查也不问,十年百年后,姚家人仍留在朝堂之上,又能安心办事吗?不怕天威难测吗?不怕哪日自己成了杀一人救百人的那一人吗?”

  “贤侄,祸从口出,老夫懂你的意思,不必再说了。”姚卫良垂目看着杯里清透茶水映照出的方寸天空,手指攥紧又松开,有点脱力,“年轻的时候,踌躇满志,慧心铁胆,是好事。人年纪一大啊,挂碍自然多了,身后是父母妻儿,是一干靠你庇护的人,又怎敢轻易行险呢?因而我敬佩你父亲,早几年一力变法,不计后果力推租庸调法、三长制,地方世族恨他入骨,他也一步不退。大靖江山,陛下许他一半,也是他该得的。”

  祁玉成听到这里有点走神,想起父亲辅佐靖安帝打天下,稳天下,曾数年未归家,想起大哥驻边六载,在前线杀敌还得时刻防范后背一刀,想起二哥寒窗苦读,却不得已卷入权力斗争,更想起母亲教导幼时的自己,若远居江湖也需书剑许明时。

  “这个案子文书未归档,都在我书房里,若想查,就命人带回去吧,省得往我府里来,徒惹人耳目。”姚卫良遥遥一指隔着一处小景的屋子,祁玉成却注意到幽幽竹林后一名柔情绰约的女子,她远远站着,向这边略施一礼。

  “那是小女知微,仰慕三公子才情胆识,一直想见上一见。”

  祁玉成点头回礼,因着方才的叹惋和追惜,神情格外淡漠,“多谢姚大人肯让步,姚小姐也见过了,小侄独自来的,稍后安排人过来取文书,这便先回了。”

  临起身,姚卫良又追问:“玉成,你不是草率轻信之人,怎敢跟我说那等狂悖之言?不怕我告发你吗?”

  祁玉成抱拳躬身,“大人与爹共事多年,行事为人如何彼此都很清楚,我做的乃是忠君之事,忠君之人不会不理解,这烫手的山芋要被我接了去,大人何乐不为呢?”

  姚卫良挥挥手,下人方才靠近凉亭,送客离开,祁玉成走了几步又回头说:“多谢大人回护的好意,我本就身在乱局之中,不怕惹祸上身。”

  之后几日祁玉成一直闭门不出,翻阅成堆的卷宗,想知道姚卫良已查到哪一步,未料姚知微却频频来访,起初说是有一册书落下了,后来说是她爹托信,再后来说是新做了点心,请祁玉成尝尝。

  祁玉成一边翻如山如海的案卷,一边不过脑地应着声,手肘碰到桌案上的小碟枣泥酥饼便算着爱吃甜的项文辞今日该折返了。

  消息说到便到,来的却是祁封,他附耳回报,“据城外线报,项公子进城前在酒肆会了太子。”

  祁玉成略点了点头,想的却是项文辞从不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