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特小说>古代言情>古代种田日常>第24章 大年夜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过后,村里的年味渐渐浓起来,一转眼,已到了大年夜。

  今日事忙,方晴和周其天刚亮便忙活起来。吃过早食后,方晴先是在笼里抓了只鸡,热水烫毛,收拾好后,加上泡发的菌菇一起上锅炖煮。

  鸡汤炖上了,周其又搬了条凳子出来,和方晴一起把春联给贴上。

  方晴手里端着碗浆糊,给春联背面刷上一层后,周其就踩上板凳,对着墙比对着位置:“阿晴,歪了没?”

  方晴往后退了两步,左右看看:“下面往左边一点。”

  “这样?”周其动了动,“现在平了没?”

  “好了,现在平了,可以贴了。”

  村里识字的人少,村里的对联大多是去村长家请村长写的。村长德高望重,为人处事公道,村里人都十分敬重他,他又曾经考中秀才,只是后来会试屡次不中,便歇了继续往上考的心思,回到村里当了村长。

  喜庆的对联一贴上,年味立马就浓了起来,方晴和周其虽不识字,不知道对联上写的什么意思,但知道写的是些吉利话,就这么看着心里也高兴。

  贴好对联,天上又飘起了小雪。方晴把浆糊放好,转身进灶房准备起了中午要带去父母坟前的祭品。年三十中午,每家每户须得先去先人坟前祭祀一番,方才能回家吃中午饭。

  方晴和周其两家坟地离得近,两人准备好祭祀物品,就顶着风雪上山去了。

  冬季的山上草木凋零,积雪未化,目光所到之处皆是一片雪白。方晴拽住一根斜出来的枯枝,爬上陡坡。坡后再往前走一段,就是他父母的墓。

  方晴和周其齐齐跪在墓前,先磕了三个响头。近方晴边从篮子里把鱼、肉端出来摆在墓前,边絮絮叨叨的说起自己的情况,一直到头发被雪染白,两人又拎起篮子,往周其父母的坟前去。

  等到下山时,两人眼眶都有些发红。下山路上寂静无声,两人都有些低落,谁也不想开口说话,周其只默默牵着方晴在山间行走。

  这无声又低沉的情况在走进村内时被打破了。

  人未见,声先至。一串孩子哄闹着从远处跑来,每个都裹的圆滚滚的,远远看去像是一堆圆球在地上翻滚。等到他们跑近了,方晴才看见,这群孩子手里还着各种零嘴,有些脸上还沾上了些糖渍。

  “周叔,晴叔,你们这是去哪?”村口李大娘家的小孙子眼尖,隔老远就看见他们了,领着后头一群皮小子就围了上来。

  “一个冬天没见,倒是长高了许多。”周其揉了揉李小子的脑袋瓜,笑着说道:“我和你晴叔正要回家,你们怎么还在外头,这个点还不回去,小心到时候你奶揍你。”

  “周叔,我们正要回去呢!”李家小子还没说话,后头的孩子已经嚷嚷开了。

  “今儿家里好多好吃的,我出来的时候看见我娘炖了粉条!”

  “我早上看见我娘在捏肉丸子!”

  “我,我奶在家炖鸡!”小孩说着,吸溜了一下口水,“周叔,晴叔,你们吃了没呀,来我家吃呀,我奶做的菜可好吃了!”

  方晴和周其被一群孩子笑嘻嘻的围着,耳朵又听着孩子们的童言稚语,刚才祭祀的低沉心情倒是消散了不少。

  周其笑着抱起说要带他们回家吃饭的小娃娃,轻轻捏了捏他肉乎乎的小脸蛋子,说道:“你晴叔在家也做了一桌好吃的,今儿就不去小虎家做客了。”

  小虎被周其抱起来时,就一直眨巴着眼睛看着他,就盼着周其和方晴能和他一起回家,一听周其这么说,嘴角一下就撇了下来,肉乎乎的小手抱着周其的脖子,不想从他怀里下来。

  时间也不早,这些孩子再不回家,估摸着一会家里大人就该出来寻了。周其把小虎抱着举起来,逗了他几下,把他哄的笑出声了,便把他放下来,接着又看了看方晴,见他点头,摸着他的小脸笑着和身旁的一群孩子说道:“你们晴叔下午要在家做炸货,吃过饭你们和家里大人说一声,下午一起来周叔家玩,好不好?”

  “好!”一群崽子在雪地里蹦蹦跳跳,高声应道。

  “那现在就赶紧回家去,”周其拍了拍在他跟前的几个孩子,“都已经晌午了,家里大人肯定在等着你们回去吃饭呢!”

  “好咧,我们现在就回去。周叔,晴叔,我们走了!”几个大孩子乖乖听话,牵着小些的弟弟妹妹往家的方向跑去。

  “跑慢些,小心别摔着了!”看着孩子跑的歪歪扭扭,像是马上就要摔进雪里的样子,周其忍不住在后头喊了一声。

  看着孩子们跑远,直到半点影子都看不见了,方晴和周其二人也往家走去。

  “其哥可真招小孩儿喜欢,”方晴酸溜溜的说,“小虎子被你抱起来之后,笑的眼睛都要看不见了,还一直用手摸你的脸,看来家里下午估摸着能被小孩儿挤满了。”

  听着方晴略带酸意的话,周其也勾了勾嘴角,见四下无人,便凑近了些,抓住方晴的手,小声说道:“我要是不招孩子们喜欢,小时候怎么能哄着你和我一起玩。”

  方晴脸一红,挣来周其的手,红着耳根大步向前走去。

  见方晴走远,周其也笑着跟上去,不远不近的走在他身后。

  方晴听着身后的脚步声,更是埋头向前走,刚才周其说的确时没错,他小时候确实很喜欢和周其一起,就算后来长大了,也每天跟在周其身后,像个小尾巴一样。这么看来,其哥还真是从小到大就招小孩儿喜欢,方晴这么想着,嘴角也悄悄弯了起来。

  到家时,雪已经停了,锅里的鸡汤也已经炖好了,一进灶房蘑菇鸡汤的香味扑鼻而来。方晴揭开锅盖,热气裹挟着香味涌出,方晴用汤勺在锅里搅了搅,手上下了些力,一块鸡肉顿时被摁裂开来,方晴满意的点点头,加了一勺盐,就把汤端上桌了。

  其他菜早已经准备好,只是天气太冷,现在已经固起来了,方晴又过了一遍锅,把菜又热了一遍。

  饭后,周其端着碗筷进灶房,方晴提了个大篮子往后院菜地里走去。

  菜园里种了几颗矮矮的桔子树,这树还是好几年前周其从山上挖了种下来的。这种小桔子只有小孩拳头大小,甘甜多汁,桔肉中的籽也少,方晴特别爱吃,一个一个下午就能吃完整整一篮。但是这种桔子是冬天才熟,方晴想吃就只能顶着寒风往山上去摘,这么一来二回的,把自己给折腾病了,被他娘训了好一顿。周其知道后,特地去山上挖了几株小苗,种在自家后院,想着若是在家里也能种出来,方晴就不用大冷天往上山了。

  那会他爹还在,因着这是还笑话过他,说他对方家弟弟这么用心,莫不是想娶他做小媳妇。当时的周其还坚定的反驳了自家爹的玩笑话,还说只是觉得把方晴当成自家弟弟,没想到他爹还真是一语成谶,几年后,他们俩还真结契了,只是那会他爹已经走了,也没能喝上一口他们俩的喜酒。

  一筐带着绿叶的小桔子被方晴放在桌上,周其从灶房出来,只觉得橙黄色的桔子像极了年节时市集上卖的小灯笼,看起来讨喜极了。

  方晴在从后院回来的路上,就已经忍不住剥了个桔子往嘴里塞了,就这么一小会,他就已经吃了四五个下肚,要不是周其过来拦着他,估摸着他能坐在这吃一下午。

  “周叔,晴叔,”一个小脑袋从门框处探出来,“我们来了!”

  周其招招手,小圆球一个接一个滚进门来。

  “周叔,这是我娘让我带过来的。”李家小子拎着个篮子走上前来,又费力把篮子举过头顶,好让周其看过来。

  “周叔,我娘也让我带了东西!”

  “周叔,我也是,我奶装了满满一篮子呢!”

  李家小子一出声,后头的小孩也一个个叫嚷起来。一时间,屋里就和赶大集时一样喧闹,周其只觉得耳边到处都是“周叔,周叔”的喊声,吵的他耳朵都疼了。

  好不容易让所有的孩子都安静下来,周其孩子们带过来的东西都收了下来,又把家里高的矮的凳子都给摆了出来,十几个孩子就围坐在一起,方晴把家里的零嘴装了满满一大盘摆在桌子上,又把刚摘的桔子也放了上来。

  “谢谢晴叔!”零嘴端上桌,孩子们也挑着自己爱吃的拿,一边吃一边也不忘笑着和方晴道谢。

  坐在方晴身边的小虎脸颊吃的一鼓一鼓的,方晴看的心痒,忍不住伸手轻轻捏了一把。小孩皮肤细嫩软绵,方晴一捏都有些停不下来。

  “晴,晴叔,我脸上是沾了东西吗?”感觉到方晴的手一直在捏着自己的脸,小虎子还以为是刚才吃的糕粘脸上了,忙用手在脸上擦了两把。

  小孩下手没个轻重,不过擦两下,就把脸给蹭红了。方晴见他这幅白里透红的样子实在可爱讨喜,忍不住又伸手揉了揉他的脸蛋,笑道:“没沾上东西,晴叔现在要进去炸东西了,你们留着些肚子,别待会吃不下了。”

  听见方晴的话,屋里的孩子都点头应声,还有几个还想跟着他一起进灶房,最后还是被方晴给赶了出来。这会要做的全是得下油锅煎炸的吃食,要是这些孩子待在里头,说不准待会就得被油给溅着,小孩皮肉又嫩,一会就得起个油泡,这可不是好玩的,还是让他们待在外头更妥当些。

  最先炸的自然是每年过年都必不可少的丸子,素丸子是用自家菜园里的萝卜和面粉揉的,方晴还磕了两个鸡蛋进去。荤丸子是将猪肉剁成泥,和面粉和匀,再用手挤成丸状,然后下锅炸熟。

  刚炸出来的丸子滚烫,方晴放凉了些才端到外头去。两种丸子味道都极好,素丸子色泽金黄,菜味浓郁,荤丸子外焦里嫩,一口咬下去香气四溢,满嘴肉香。一大碗端出去,没几下就被吃完了,方晴在里头炸下一锅的时候,都能听见外头有孩子说好吃的声音。

  除了炸丸子,周其还在外头带着他们烤起了糍粑。糍粑自家前几日做的,把蒸好的糯米放入槽中反复捶打、翻滚,直到糯米全都黏成一团,然后再它把揉成拳头大小,糍粑就做好了。做好的糍粑趁热裹上黄豆粉,糍粑软糯鲜香,自家磨的黄豆粉细腻甜香,裹在一起吃,最是味美。现如今孩子们吃的糍粑,是放在水桶中存了几天的,须得热软了才能吃,周其嫌蒸着麻烦,干脆带着一群孩子围着炉火烤起了糍粑。把火钳横放在炉火上,在把糍粑一个一个放在火钳上烤,时不时翻个面,等到糍粑烤至表面金黄、鼓涨起来就可以拿起来吃了。烤好的糍粑外头香脆,里面软黏,越嚼越香。

  在周其家待了一下午,每个孩子都是饱着肚子回去的,虽说孩子们都很懂事,没一个胡吃海塞的,都是吃上几个就不上手了,但架不住方晴做的零嘴种类多,每种吃一些也差不多吃饱了。

  眼瞅着天色也不早了,怕这些孩子晚回家路上摔着,周其也就每个都塞了一把零嘴在他们兜里,催着他们回家去了。在这玩了一个下午,回家还有好吃的拿,孩子们自然是高高兴兴的回家去了,出门的时候还笑嘻嘻的请周其和方晴过两天也去他们家做客,有个胆大的还抱着周其的腿玩了一番才走。

  孩子们一走,屋里瞬间就安静下来,周其在屋里把果皮杂物收拾干净,方晴进灶房做菜去。

  中午除了鸡汤,也就只随意炒了两道菜,大年夜晚上才是重头戏。清蒸鱼、肉圆子、腊肉香肠、酸菜扣肉、冬笋炒肉丝……一道道菜端上屋里的饭桌。这是一年里最紧要的一顿,没有哪户人家会在这上面抠搜,就是平时最为节省的人家,在这一天也是鸡鸭鱼肉纷纷端上桌。

  夜色渐浓,不知何时又飘起了细雪,屋里饭暖菜香,烛火温软。除夕守岁,今夜各家遍燃灯烛,通宵不灭。围坐炉火旁,家人闲话时的笑语欢声飘出窗外,一直顺着飘向下一个年月,飘过又一岁春秋。

  作者有话要说: